吳麟﹕從民族文化看中華民族與國家分裂(下)

(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

人氣 4
標籤: ,

【大紀元9月16日訊】(接上篇)

中國文字-文化的脊梁被「賤化」

文字本身是個動態的文化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需要,新的字和詞彙會不斷的增加。從某個觀點上來看,對常用文字的精減是有助益的,但精減必須有原則。譬如必須能夠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和不失文字結構的識別性與其本身代表的意義。如果對文字作大規模的改革,那就是件十分嚴肅的事,必須經過廣泛的討論。如果牽涉到教育與學習上的問題更須要有科學上研究資料的左證。看看中國大陸今天所謂的簡體(我偁它為「賤體」)的文字已是面目全非。從中國來美的留學生到了教會裏已無法讀中文聖經,更別說四書了。可憐的中華民族的子孫們,祖先為你們留下的唯一給「中華民族」文化賴以生存的遺產已被剝奪了。我為什麼說中共所推行的」簡體字「是「賤體字「呢?因為很顯然,其目的不是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所用的手段,而是要切斷中華民族動脈的做法。我們不防從以下幾個摧殘中國文字的手段來看中國文字是如何被「賤化」的。

中共「賤化「中國文字的理由是中國的文盲太多和中國字太難學,妨礙科技發展。這兩個理由都十分牽強。文盲多是共產黨把中國搞得一窮二白,使人民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台灣和港澳使用的都是正體的中文,文盲卻少見。至於漢字難學更是沒有科學的依據。南美洲和非洲使用的都是歐洲國家的拼音文字,文盲不是也不少嗎。又譬如說,直至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使用的基本是漢字,可是日本的科技早已與歐美並駕齊趨了。說透了,是中國人長期在獨裁和專制的統治下,創新的思想和能力被禁固了。至今中國已有幾代的中華兒女被強迫貫輸了」賤化」了的文字,因此摧殘了他們承傳中華文化與繼往開來的能力,並且造成對自己文化的輕視。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和港澳不能接受中共推行的「賤體字「。雖然港,澳,台灣,以及海外的華人拼命的要衛護中華文化和中國文字的命脈與價值,但受到來自中國大陸「賤化字」洪流的沖擊,對中華文化的打擊越來越嚴峻。

我生長在台灣,如今又在國外生活了近三十年,沒有受過共產黨的迫害,因此我與中國共產黨之間應該沒有任何深仇大恨。可是我覺得我的身上流著中華子孫的血,我愛這片創造過無數燦爛中華文明的國土,以及在這塊土地上賴以為生的同胞們。所以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健時刻,我必須把我的憂慮和感受說出來,希望能在許多有識之仕對核武威脅的評論之外加上一點呼聲,以圖阻止一場可能發生的災難。

我把中共「賤化」中國文字的手段分為三種﹕

(一)對字彙的摧殘是:「丟三落四,混淆其詞」,如丟了常用的「遊」,就搞不清到底是」毛主席游長江」呢還是」毛主席遊長江」,丟了常用的「誌」結果「雜誌」卻變成了「雜志」,丟了常用的「麵」結果「涼麵」成了「涼面」。這樣混淆其詞的例子不勝枚舉。
(二)對字體的摧殘是「挖心抽骨,面目全非」,識別是中國文字結構的一個重要的特徵,結果把「開」寫成「開」把「並」寫成「并」看起來都像「井」,另外譬如把」無法無天「寫成「無法無天」,和把」話說活佛「寫成」話說活佛「將原來辯別清晰的字弄得看起來似是而非。又如「愛」無心「愛」,「屍」不死「尸」,以及把「裏」丟了,用「里」代替,那麼陽明山村民送給高里長匾上的提詞「功在鄰里」就會令人搞不清這個「里」代表的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樣挖心抽骨的例子比比皆是。
(三)」改頭換面,絕子絕孫「,中共有意叫後一代的人不能讀前一代人留給子孫的文獻,因此再加以改頭換面偏叫你不認得。譬如將「災」寫成「災」將「塵」寫成「塵」將「進「寫成「進」,將「鄰」寫成「鄰」將「葉」寫成「葉」等等。結果把中國的文字「賤化「成一群雜亂無章的音符,因此墊定了漢字」拼音化「與徹底消滅中華文化的基礎。中共曾式行過漢字拼音化但未能得逞。我真懷疑這應該是中國人幹的事嗎?最近我從報上看到中國將編「全球華語大詞典」。我切盼這本詞典能發輝中華文化反本歸真的作用,而不是要進一步摧毀中華文化。

富強﹑康樂﹑自由和民主是統一的目的

說到海峽兩岸的統一,包括我在內許許多多在台灣和在海外的中華子孫們都渴望見到一個富強,康樂,自由,民主,統一的中國。可是直至今日,即使不談政治制度,僅僅在文化層面上,台灣的人民已覺得十分痛心了,怎麼能容忍一但也落到像中國大陸那樣的下場呢。

即使中華民族的毀滅走上了無法挽救的絕路,台灣的人民也不要成為毀滅民族罪人的附體,況且決不可讓在台灣僅存的一絲中華文化的火種給斷送掉。人民在中華文化的熏陶之下往往不計前嫌,具惻隱之心和具有濃厚的鄉土之情。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初是極端的落後和貧窮,加上沒有可徇可信的政策,誰有興趣和信心到大陸去投資呢?只有台灣和港澳的同胞們,不顧一切帶著冰箱,電視,黃金,和鈔票去救助和彌補隔離數十載的同胞手足,同時不顧投資的風險把台灣經濟建設和企業經營的技術不斷的帶進中國大陸,因此引起了其他國家到中國投資的興趣和信心。不可諱言,是因為有了台灣同胞帶回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火種,中國大陸才有今天的經濟成就。可是文化的重建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即使是經濟發展,如果沒有文化與民主法治來支撐,是不會持久的。

美國立國的基本宗旨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權

也許有人會說,美國是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使用的是英語和英文,卻能團結成一個富強的國家。可是別忘了,美國是一個新興的國家,自第一批英國殖民者(約一百人)於1607年踏上美洲這塊大陸至1776年美國宣佈獨立,在這將近兩個世紀中,歷經混亂,戰亂,及備受殖民主義的壓迫,因此在美國獨立建國時,將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定為立國的基本宗旨,這也是美國文化的共識。在中國大陸常有批評美國人權的報導,但是別忘了,因為人民有追求人權的權利,因此美國的人權是不斷充實和改善的。由於這樣的文化共識,不僅使國內不同文化的族群凝聚在一起,並且也成了全世界爭民主,自由,與人權的象徵。至於英語和英文今天能成為世界語文,那要追朔到大英帝國,國旗無落日的殖民時代了。大英帝國除了征服之外,更要緊的是它把英國的文化帶進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在文化中當然少不了以基督教為中心的文化,但更重要的是科學文化。科學不同於科技,科技只是經由科學的邏輯和程序所發展出來的技術,但科學卻是探討事物真理和解決實際問題應採取的思維,邏輯,與程序。那就是對任何問題的探討和解決,必須經過質疑,假設,實驗,分析,討論,結論,實踐和佐證的程序。因此處理任何事物必須是客觀的和集思廣義的。美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無疑也繼承了英國的科學文化。大英帝國的盛衰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強權是暫時的,但文化的遺產卻是永久的。現代科學文化與民主制度是分不開的。因為民主制度就是科學文化的產物。專制是對客觀思維,質疑,分析,討論,和實踐的障礙。今天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若仍把科學文化排除在外,那麼中國大陸的十三億人只不過是世界陶金者的金礦。一但它失去了陶金的價值,所留下的只不過是個被污染的礦坑。

美國以成千上萬人民的生命結速了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太平洋戰爭,使得台灣終於在日本統治五十多年後回歸了祖國。台灣得以回歸絕不能忽略美國的功勞。在歷史上美國從沒有侵占過中國的國土,因此美國絕不是中國的敵人。我們再看看俄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已割據了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和黑龍江以北,相當於幾十個台灣的土地。二次世界大戰結速之後又促使外蒙古獨立,成為俄國的附庸。因此俄國絕不是中國的朋友。

美國不僅協助了台灣的回歸並且也因美國的協防使台灣的人民幸免三反,五反,大躍進,和文革之災。自兩岸人民開放往來之後,這一些不堪回首的災難似乎都成了往事。為了統一,中共可以站在主導的地位,邀請兩岸以及港澳有關的領導人,政界人士,有關學者,和工商界人士共商統一與治國之道,在民主,法制,與民族文化的共識之下,還怕中國不會統一嗎。

「一國兩制」是甘心成為共產黨的人質

相反,中國共產黨卻大為宣揚鄧小平的偉大發明,所謂的「一國兩制」,要迫使台灣就範。什麼是「一國兩制」?說透了,是甘心成為共產黨的人質。與大陸十三人所不同的是,大陸的人質是關在囚房裏的而台灣和港澳的人質是關在囚房外的。

所謂的台灣獨立,一直是中共用來煽動大陸人民,民族意識的晃子,借此轉移人民對中共統治問題的注意力。但是朱成虎將軍的放言大家卻不可掉以輕心。此事若處理不當,台灣可能成為中國共產黨以求挽救自身生存下的祭品。台灣是個融合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文化,多元化的社會。社會上有許多不同的自發組織,除了不同的政黨和工商團體之外,還有不少文化與宗教組織,這些組織把中國傳統文化推展到藝術,慈善活動,和對社會道德教化的層面上。譬如台灣的插花藝術,結合了中國的文學藝術與花卉藝術創造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具中華文化特色的藝術,台灣的宗教團體建立了骨隨庫,血庫,環保義工隊,以及國內,國際濟貧和賑災活動等等。因此今天的台灣是邁向中國統一的燈塔。千萬不要借民選時的一點亂象來否定走向民主共和的無限價值和前景。

中華文化的振興才能防止核武災難

朱將軍的揚言似乎是繼承了鄧小平的邏輯「殺二十萬人,換二十年的穩定」,如今若殺幾億人,中國共產黨不是就永垂不朽了嗎。可是朱將軍沒有想到的是,一但中國共產黨真用了核武,受威脅的將是全世界所有的民主國家,而這個專制的共產黨政權能求生的機會將等於零。至於中華民族的前途則難以預料了。因此每一位海內外的炎黃子孫,都有責任來防止一場可能發生的,毀滅性的災難。我希望包括朱將軍在內的中共領導人能花點時間去瞭解中華文化與科學文化對國家統一與長治久安的價值和必要性。因為只有如此才能避免錯誤的判斷和觸發一場自殺式的核武災難。在此看似太平卻暗藏核武危機的關建時刻,我們卻看見了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一線署光。

過去幾年裏,在中國大陸之外的全世界華人中,默默的展開了一場振興中華文化的風潮,並且對此振興文化,反思過去,及展望未來貢獻極大的華人中多出自中國大陸。我覺得最令人鼓舞的是他們不僅是在中共黨文化教育下長大的,並且都曾今是共產黨黨員。譬如說「九評共產黨」這位作者若不是一位曾今在黨內具有豐富經歷和頗有地位的共產黨員,是寫不出如此真實,深入,令人覺得茅塞洞開,以及深具影響力的「九評」。在海外大形振興中華文化「活動中不乏中國大陸出來的知名藝」家們。這說明了甚麼呢?這說明,中國大陸不乏有識之士以及大陸的人民(包括共產黨員)正在極力的反思,並且已經將他們的反思用行動表達出來了。中華文化的復興與反本歸真和徹底爭脫共產獨裁的禁固終將在中國大陸發生。這也將是中國和平崛起的開始以及中華民族長治久安的保證。

(大紀元首發)(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九評傳單:《春雷》第三期
日大選效應 民主黨恐分裂
每日退黨退團聲明精選(9/12)
明居正:退黨是世界和平轉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