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洪德生:中國經濟短期耀眼 長期負面

浪費資源對世界各國皆造成傷害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9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涔溪報導)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16日表示,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規模,在人類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但對於亞洲及世界,「造成的傷害大過機會」。他強調,中國未因經濟發展而帶來民主,中國共產黨依然是極權結構。

洪德生於台灣民主基金會16日舉行的首屆「亞洲民主化世界論壇(WFDA)」雙年會議中,就「中國崛起對亞洲民主化的影響」提出上述看法。

中國經濟的崛起在國際間雖受矚目,海外投資也不斷成長,但是有其隱憂。他解釋,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雖曾歷經過結構重整,但是這些調整及衝擊都不是正面的。

綜觀中國過去20年的經濟發展政策,不鼓勵提高能源效率及永續發展,短期間經濟數據耀眼,但解決不了長期問題。過於密集的資本及自然資源的使用,造成嚴重污染,貧富差距懸殊及城鄉落差擴大,形成嚴重社會問題。

洪德生表示,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說中國的問題永遠是大規模的問題,因為一個小問題乘上人口就是大問題。而中國的財富短期間累積龐大,但是除以人口則所剩無幾。

他並表示,中國大規模發展經濟,亦使鄰國的經濟發展受到排擠。中國利用便宜土地、低廉勞工及國家保護主義,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再加上控制人民幣匯率以及利用各種優惠稅目保護,刺激出口大量成長,嚴重威脅東協等國家的對外貿易。

而中國永無止盡的濫用自然資源,如石油、鋼、鐵、銅,使其對鄰國的排擠效應更加嚴重。過去東協有其競爭優勢,但自2004年1月東協加一後,優勢反而不在。

洪德生表示,鄧小平欲透過三階段經濟改革來滿足人民基本需求,提高生活水準。但是現在才發展到第二階段,嚴重的環境污染,以及各種資源的浪費,卻已經對全世界造成問題。

根據1978-2004年間的統計數字,在此期間中國的GDP只成長4倍,貿易額卻成長40倍。若依照中國政府的計劃,希望每人GDP達到3000美金水準,則必須較目前更大量的擴展對外貿易。

如此一來,排擠鄰國的作用將更加明顯,而對於碳鋼水泥等資源的需求勢必較目前大增,對世界其他國家將會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