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運參賽團破三百人

標籤:

【大紀元9月2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許明禮╱台北報導〕台灣體委會自設的參賽門檻失守,今年澳門東亞運參賽人數高達兩百四十五人,創下歷屆東亞運新高,選手和教練人數總和更首度突破三百人。

台灣體委會競技運動處長吳龍山樂觀預估,應可拿下十二面以上金牌,比上屆大阪東亞運多一倍。

根據台灣體委會頒布的「我國參加國際大型運動會組團參賽原則」,東亞運以上屆前四名水準,並配合奧、亞運培訓擇優參賽。

但台灣體委會抵擋不住單項協會的壓力,參賽原則一再失守,先是為男子足球隊開啟一扇參賽大門,原本未達參賽標準的曲棍球隊,主委陳全壽原本批示「不同意參賽」,但只隔兩天就大轉彎,同意曲棍球組隊,參賽人數再添十六人。

田徑原本只有九人達標準,但體委會又徵召多名選手組成四百公尺、一千六百公尺接力,使得田徑隊也達二十三人。今年東亞運十七種競賽,台灣都沒缺席。

吳龍山表示,東亞運只是亞、奧運培訓過程的檢測點,可以激勵選手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吳龍山強調,這次東亞運在澳門舉行,距離台灣很近,是開放未達標準團隊及選手參賽的主因,況且,參賽標準只是組團主要依據,還有其他評量指標。

今年東亞運將於10月29日至11月6日在澳門舉行,共有九個國家、近兩千名選手參與。

乾脆別訂參賽門檻

每次一到亞、奧運或東亞運組團之際,就是各運動協會向體委會「討價還價」的時刻,今年澳門東亞運體委會不堪其擾,乾脆全面放行,不管有沒有奪牌機會,各協會都可以參加,十七種競賽全部報名。

亞運和東亞運的主辦單位並未設參賽標準,但體委會在「奪牌」的壓力下,自行設定參賽門檻,以免讓一些實力不足的選手參賽,平白浪費公帑。

四年前大阪東亞運,男子足球及曲棍球因未達培訓標準,無法參賽,兩協會強烈要求,體委會一度打算開放「自費參賽」,但後來考量後續影響,臨時踩煞車否決。

四年後,台灣體委會主委換人,男足和曲棍球還是未達參賽標準,但以前不行的,現在都可以,除了「澳門比較近」這個藉口外,台灣體委會主委陳全壽應該提出更有說服力的解釋。

組織三百人的龐大代表團,參加區域性、層級不高的東亞運,有這個必要嗎?陳全壽若「全然不能承受」各運動協會的壓力,那就乾脆就別訂參賽標準,大家一同去郊遊,反正「澳門比較近」,2日遊、3日遊皆宜,被淘汰就回國,不會耽誤太久的。

相關新聞
《世大運》鄭慧芸 想退休
飛人折翼 東森對陳信安不離不棄
北市積極申辦2011世大運及2013東亞運主辦權
東亞運泳賽 國手剩六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