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之父鮑伯狄倫紀錄片 影評樂迷同讚賞

人氣 2

【大紀元9月28日報導】(中央社洛杉磯二十七日德通電)現代文化總令人遺憾地神話文化英雄,為他們立像建碑,剝奪他們的人性。



鮑伯狄倫從年輕認真的作曲家,成為被視為一個年代先知的流行音樂象徵,這個歷程代表文化神話的過程,使他痛苦抗拒讓他成為巨星的人群與歷程。

這種題材若是落在平庸的製片人手中,可能馬上淪為陳腔濫調,像是流行音樂頻道VH-1「音樂背後」(Behind the Music)那種八卦搖滾明星走下坡節目的高級版。

但落在名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手中的結果,就是產生一部紀錄片鉅作,以描述狄倫彗星般的崛起與偏執狂為他帶來的衝擊,贏得影評一致讚賞。

「沒有回家的方向」(No Direction Home,暫譯)這部紀錄片,二十六與二十七日分上下兩集於美國與英國播映,也已出版DVD。

此片根據數百小時的歷史片段、狄倫本人與其他同年代友人的訪問片段集結而成,長三個半小時的紀錄片並不打算揭開狄倫的神秘面紗,而是要讓觀眾了解,在美國歷史紛亂時代,鮑伯狄倫存在的意義。

此片以迷人的音樂交雜影像揭開序幕,描述出生明尼蘇達州、本名羅伯特金莫曼的狄倫,成為格林威治村傳奇吟遊詩人的過程。

狄倫說:「我出生之地,離我該在的地方非常遠,所以也許我正在回家的路上」。紀錄片以成名五年後,狄倫採用電子樂器革新搖滾樂,卻引來民謠樂迷反彈、被稱為「叛徒」後,承受巨大壓力的迪倫作結。

他說:「我只是想要回家而已。」

此片在收視戶不多的公共廣播頻道播出,獲得影評一致讚賞。紐約每日新聞稱讚此片「非常吸引人」,舊金山紀事報指此片「優秀非凡」,華盛頓郵報則讚賞此片「異常動人」。

雖然少有人會質疑那樣的讚美,但狄倫成名四十年後最棒的一件事,也許就是這位一直隱世絕俗的歌手,終於可以不帶一絲害羞或傲慢,毫無拘束地對著鏡頭侃侃而談。

其中部分原因,或許是因為狄倫在拍攝期間從未與史柯西斯見面的關係。

滾石雜誌指出,狄倫對此片不太感興趣,導致此片走向如「神鬼玩家」與「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由狄倫的訪談片段拼湊而成。史柯西斯也取得狄倫歷年未發行過的演唱會完整片段,並擁有完全的創作自由,製作任何他認為合適的影片。

資料如此豐富的情況下,很難選出此片最精采的片段。

最精采的是這位身著黑皮衣的老人慈祥地回顧一生,眼中泛著淚光回憶兩任前女友「帶出我身上的詩人特質」﹔是一九六六年英國演唱會上演唱「宛如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那樣精力充沛的演出;或是同年演唱「瑪姬的農場」(Maggy’s Farm),遭民謠音樂觀眾抗議時,迪倫對團員說:「好吧,讓我們去他的大聲彈吧!」的片段呢?

片中訪問狄倫同時代詩人艾倫金斯柏,艾倫憶及他第一次聽到迪倫歌曲「Hard Rain」時感動落淚的片段,也讓人印象深刻。

此片沒能揭露狄倫的私人生活、吸毒習慣、與朋友間狂暴的關係,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受騙,但此片的用意在於探究狄倫的天賦與影響力。

誠如民謠歌手瓊拜茲在此片尾聲時說的:「我到今天還不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我只知道他帶給我們的東西。」

相關新聞
美名搖滾樂團邦喬飛在日舉辦亞洲區記者會
邦喬飛 4個歐吉桑東京賣唱
瓊邦喬飛青春永駐 靠墨鏡
劉若英明年与黎明合作拍戲 不懼与其傳緋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