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有意重拍《頭文字D》心中另有選角方案

人氣 25
標籤:

【大紀元9月8日訊】(中華網9月7日報導)日前,徐克的電影《七劍》作為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開幕影片,獲得了歐洲媒體的高度評价,在歐洲觀眾眼中,這是一部非常純粹的中國電影。放映當晚,威尼斯海灘上長達半小時的焰火表演還用了《七劍》的主題曲作為背景音樂。作為另一部中國的參展電影,《頭文字D》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也受到了好評,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部電影的最初創意也是來自于徐克。在《七劍》去水城前不久,徐克接受了記者的專訪,訪問中,除了聊《七劍》外,還聊到了《頭文字D》———這個由他親自孕育的构思是如何變為他人作品以及他和父親曾經有過的一段不愉快經歷。  

  黎明喜歡“布道”
  
  為了拍《七劍》,徐克在新疆待了半年,整天在風沙泥塵中打滾。他說:“我有個感覺,拍戲和做農民差不多,都是看天做人,挽起衣袖一身汗,一年才收成一次。”徐克找黎明拍《七劍》,對于這位很想做導演的演員,他認為黎明說話太凝重,不夠自然:“碰上拍講道理的場面,大家都很吃惊,說他‘又在布道了’。演員表演時輕重收放很重要,我常希望他放松些,但他的性格就是這樣,喜歡開解人,開解人時就是講道理。在新疆,劉師傅(劉家良)病了,他整天去照顧他,喂他吃藥,又陪他去唱卡拉OK,想不到他這么擅長照顧人。”
  
  今年暑假,電影《七劍》作為第二檔影片,票房成績還沒有定論,但是第一檔的《頭文字D》票房已接近4000万。其實這部戲的導演原本不是劉偉強,而是徐克,是他首先向林建岳提出將這本漫畫拍成電影,但后來因合作條件談不成,徐克的构思落入了他人之手。訪問時,徐克表示還沒來得及看《頭文字D》,但他表示一定會看。
  
  對《頭文字D》耿耿于怀
  
  現在談起《頭文字D》這部沒有拍成的電影,徐克仍津津有味:“我做了很多籌備工作,也見過漫畫的作者,我很好奇他怎樣創作出《頭文字D》,原來拓海就是他,秋名山真的有間豆腐店,漫畫中所有的街道、招牌、餐廳都可以找到,完全一模一樣,拍這部戲很容易,布景也不用搭。”至于選角方面,徐克心中也另有合适人選。“如果我來拍,陳冠希會演啟介,涼介則是金城武,周杰倫依然演拓海,他的外形實在很像。”
  
  徐克坐過飄移的賽車,又和原作者研究過怎樣拍出《頭文字D》賽車時飄移的感覺。“我們聊得很開心,研究了那么多,可能我會寫個劇本出來,拍一部關于飄移的電影也說不定。”雖說無所謂,到底意難平,始終是他未了的心愿。
  
  當時和林建岳談合作,最后因為成本預算問題談不攏,甚至有傳說,一向脾气火爆的徐克當時拍桌大罵,憤然离場。“沒有拍,也沒有大罵。一部戲未開拍前,有問題就解決掉,比過拍的時候產生很多矛盾好,我宁愿談不成就不拍,大家都很理智,這是好事。”人人都說徐克脾气大,對此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和我合作的人都說怕我。我脾气大不大?你問別人才知。當你發現時間不夠,又要赶著完成,就會叫叫嚷嚷,這很自然。”
  
  金庸批他不懂武俠
  
  徐克對武俠電影有自己的看法,早年拍古龍的《金刀情俠》時已打出名堂。他拍過金庸的《笑傲江湖》,拍過陰陽倒錯的《東方不敗》,金大俠几年前接受訪問時曾表示,不滿徐克把原著改得太离譜,批評他不懂武俠,以后不會賣版權給他。
  
  “我和金庸有一段時間經常接触,他當時沒有表達過不滿,到了后期才說出來。事實上,人的看法會改變,隨年紀增長,會變得執著,他對自己的作品很關注,不想被解讀得太离奇。但我的看法是,第一,《笑傲江湖》人物多,電影篇幅短,一定要找出主線人物,去推動故事發展;第二,我喜歡這樣的創作,多些空間去重新詮釋,金庸小說很多人拍過,用我的角度去解讀,比用和大家一樣的角度來得有趣。《東方不敗》有很多我個人的看法,但很多人覺得過癮、有趣。”徐克稱自己小學時已看金庸作品,對每一部小說都有深厚感情,雖然查良鏞已聲言不再賣版權,但他仍然想拍。“我想和他談一次,看看他現在的想法。我想拍《倚天屠龍記》,倚天劍屠龍刀,過了這么多年,可以來個重新解讀,可以拍得很特別。”
  
  等林青霞寫自傳
  
  《東方不敗》為林青霞創造了事業巔峰,她和徐克交情深厚,一直有說徐克要拍《林青霞傳》,但卻遲遲未見動靜。“現在只等林青霞把自傳寫出來,有些感人的事情,只有她自己知道。据我所知,她過去有些經歷很戲劇化,如果能寫出來,應該會很特別。這件事不能假借別人的手,她平時說話很有條理,寫作應該沒問題,我會等她。”徐克說。
  
  至于選角是否會首選張柏芝,徐克說不一定,“我很久沒見柏芝了,上次見她還是在2003年10月在梅艷芳的生日派對上。”(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威尼斯影展 3大華人名導同台
《七劍》讓威尼斯驚訝 老外看不懂卻“叫好”
威尼斯電影節開幕式盛放“中國之夜”
周杰倫耍帥 外電叫陳冠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