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提升拓展與非洲國家關係

標籤: ,

【大紀元1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江河2006年1月14日華盛頓報導)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本週開始對非洲六國進行訪問。在此期間,中國政府發表了《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表示北京將有力提升中非關係,拓展全新的戰略夥伴關係。有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大力發展同非洲國家的關係的主要目的是想尋求能源和出口市場。

*中非關係源遠流長*

早在700多年前,中國和摩洛哥的旅行家就互相訪問過彼此的國家。此後,中國明朝時期的鄭和下西洋船隊也曾到訪過非洲。有資料顯示,在共產黨統治中國之後,中國和非洲在50多年的交往中,在30多個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中國在非洲開辦的各類企業有750家,投資總額達10億美元左右。

中非之間經貿關係中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幾十年前中國無償援建的坦讚鐵路,至今這條鐵路仍被中非人民稱為“友誼之路”。儘管一些西方專家說,坦讚鐵路只有國際政治上的意義,在經濟上並沒有甚麼效果,因為中國當時的援助目的是為了讓坦桑尼亞和讚比亞這兩個非洲國家支持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不過,隨著近年來非洲局勢的相對平靜,坦讚鐵路將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商機。

*中國重視非洲能源和市場*

新發表的中國第一份對非洲政策文件說明了中非目前的關係和未來的合作方向。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呂國增表示,文件特別提出中國願意和非洲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發展新型戰略夥伴關係。

美國維吉尼亞州歐道明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陳捷教授說,中國把同非洲國家的關係,從過去所謂無私的經濟援助為主,提升為新型戰略夥伴關係,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目的:“中國對非洲的政策可能是轉向對能源的尋求,當然從長遠來看,中國恐怕還有其它的經濟利益,尤其是市場開發。比較過去的政策,這兩點是新的重點,一個是能源,還有是新的市場。”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經濟系教授琳達.岳指出,目前中國和非洲的關係已經非常重要,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占所有對外投資的30%以上。中國投資的項目包括基礎建設和交通設施,目的是便利物資的運輸。這位教授也認為中國加強和非洲的關係主要是出於能源需要:

“看起來中國加強和非洲關係主要的因素是要確保能源的取得,比如石油。中國在蘇丹進行大規模的投資,也在其他地區投資礦產,包括銅礦,鐵礦。中海油這個星期剛剛購買了尼日利亞石油公司的股份。可見未來中國對非洲會進行這樣的投資。”

*經濟利益放在首位*

維吉尼亞州歐道明大學的陳捷教授說,中國過去主要是出於政治和道義上對非洲國家提供無償經濟援助和支持。但現在,中國的經濟利益已經放在同非洲國家發展關係的首位。他指出,雖然中國在非洲不斷推動其日益增長的經濟利益,但中國不會把非洲變成中國的勢力範圍。

*李肇星訪問非洲六國*

中國外長李肇星在這次為期9天的非洲六國之行中要走訪佛得角、塞內加爾、馬里、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和利比亞。李肇星對尼日利亞的訪問將是他這次行程的重點。本星期早些時候,中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商宣佈,將斥資將近23億美元收購尼日利亞一家油田45%的股份。中國的石油公司一直在尋求能源供應,以滿足經濟高速增長所帶來的能源需求。

外界認為能源是李肇星出訪非洲的主要目的。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巴裡.索特曼認為中國希望與非洲加強文化和政治上的戰略夥伴關係,建立與美國抗衡的國際聯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公元一萬年
詩情花藝 — 《情深酒濃》
李家同:一支未好好訓練的百萬雄兵
解讀中共光明網的《為新中國辯》(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