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組織指中國等不自由國家充斥人權委員會

【大紀元1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十八日專電)聯合國人權委會定三月十四日起召開六周的年度會議,雖然可能是「末代會議」,國際人權組織持續堅督、指控人權委員會由中國等「不自由」國家把持,以凸顯其改造必要。

由於五十三個會員國中充斥人權紀錄最惡劣的國家,聯合國人權委員會(HUMAN RIGHTS COMMISSION)已成為提升、保護人權的最大諷刺,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主導下,人權委員會將改組為「人權理事會」。

雖然可能是最後一次會議,國際人權組織絲毫沒有放鬆對聯合國人權委員的監督與批評,「聯合國觀察」發表一分報告指出,根據「自由之家」的評比,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中只有二十四個會員國是自由國家。

中國、蘇丹、辛巴威、尼泊爾、古巴等十六國為「不自由國家」,另外厄瓜多爾、衣索匹亞、肯亞等十三國是「部分自由國家」。

聯合國觀察執行主任紐爾說,這完全是「醜聞」,也驗證了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所說:聲名狼藉的國家毒化了人權委員會,更有醜化整個聯合國聲譽的威脅。

聯合國觀察代表三十八個人權組織表示,他們堅決反對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立後,現有的人權委員會成員能續任。

他們指出,未來的人權理事會會員必須具有堅實的人權紀錄,由聯合國大會三分之二絕對多數選舉產生,以及理事會須經常集會,而非每年一次。

聯合國會員國目前正談從人權委員會轉變為人權理事會,其中最重要的問題為:理事會的規模、會員國的條件與產生方式、未來運作模式等。

美國已公開表示,希望理事會由二十名委員組成,不得超過三十;理事委員選舉的主要考量應是對人權的承諾,但不反對會員國席次依地域公平分配。

美國強調,任何因違反人權或恐怖主義,被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制裁的國家,必須要被排除在理事會之外。因此,人權組織的立場與美國非常接近。

成立人權理事會的談判於上周在紐約展開,到目前為止進展順利,但是否能在三月、人權委員會議召開前完成,則仍不明朗。

相關新聞
李家同:人類的最基本人權——活得有尊嚴
歐中俄美聚會倫敦商討伊朗核問題
澳政府調查一公司對薩達姆行賄案
美國之音聽眾談松花江污染事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