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河」見證高雄從污染走向人文都市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立明、徐詩婷╱高雄採訪報導﹞甫於去年成功登上紐約林肯中心演出的〈愛河協奏曲〉,演奏團體「高雄市立國樂團」為華人樂團在世界舞台爭光。該曲成功的背後有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在晚會開演前的賞藝茶會中,高市國團長吳宏璋說起了愛河的總總,讓現場幾位年長的高雄人想起小時候愛河的記憶而感動落淚。這股濃濃的鄉土認同也推動著吳宏璋堅守在南台灣樂壇,並致力於用音樂創作及一流演出將在地的人文景物推向國際舞台。


愛河曾經被稱為高雄的生命之河,〈愛河鋼琴協奏曲〉幕後的重要推手吳宏璋是在地的高雄人,他回憶小時後的愛河是一條淳樸美麗的河流,孕育著高雄人的生命,人們與河流和諧相處。然而後來愛河從美麗到被宣布死亡再到新生的歷史,也見證了高雄從古早的小漁港轉變成污染嚴重的工業城,最後重新回歸重視環保與人文的文化城的生命歷程。

愛河從死亡到再生

愛河注入高雄港,在清朝時期先民以「港」稱呼愛河,在日本統治台灣的早期,還維持著美麗的景緻。1930年代日本人因南進政策,設工業重鎮於高雄,開啟了愛河的污染肇因,1960年代,高雄工廠數量大增,愛河污染加劇,河水的髒臭一日比一日嚴重。到了1971年的端午節,地方人士的龍舟拒絕下河,愛河宣告死亡。


見證了愛河的興衰與生死,高雄人開始反省,物慾的追求是否反倒造成環境的反撲?重現愛河過往的美麗與文化也逐漸在內心深處被喚醒。從1979年開始,政府開展了長期的整治奮鬥史,並多次失敗,終於在20多年後的近幾年才逐漸見到了成效。整治工程的展開加上許多人性化的設計,使得這條生命之河陸續增加了藝術、文化、生態的光彩,愛河再度成為高雄人的驕傲。

一一實現的音樂家之夢

現在,在作曲家盧亮輝用心感受愛河的美麗與整治後重生的心聲,譜寫出這首氣勢磅礡而蘊含浪漫情懷的〈愛河鋼琴協奏曲〉。陳瑞斌在高雄場彩排時,神情顯得特別愉悅,他表示能在自己的故鄉演奏屬於自己家鄉的創作,特別引發旅居國外多年的思鄉之情。

透過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與全世界共享高雄人的驕傲,音樂家們的夢想在逐夢中一一實現。

愛河相關資料參考自:「台灣溼地保護聯盟_愛河資訊網站」http://www.wetland.org.tw/subject/water/water_3_1/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唐人晚會 各國政要賀華人新年(二)
陳用林談中共阻澳官員赴新唐人新年晚會
紐約州政界祝賀新唐人新年晚會
戚曉春:琴弦上躍動的生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