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學生選美重視才能和服務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1月2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斯多克斯2006年1月22日華盛頓報導)長期以來,奧林匹克運動會或者選美比賽這樣的國際競賽總是能突破政治和語言的隔閡,以友好的競爭方式把國際社會聯繫起來。一個比較不為人知的活動就是年度“國際大學先生”和“國際大學小姐”的選拔,這個活動讓大學生們齊聚一堂,他們不僅要一較高下,而且還要從事服務。

*外表只占評選標準一小部份*

國際大學先生和小姐的選拔活動1978年在日本首次舉行,目的是要重新界定甚麼樣的人是最美麗的。此後,選拔活動陸續在首爾、莫斯科、北京、紐約和馬尼拉舉行。跟大部份選美不一樣的是,外表只占評選標準的一小部份。其他特點,例如個性、才能和社區服務則更為重要。

這項國際選美活動是在每年這個時候開始的,大約有20個國家參加,要各自選出一名男性代表和一名女性代表。每個國家的選拔程序不盡相同,比方說,泰國和肯尼亞會舉行初選,而南北美洲的主辦單位則是從候選人申請名單中來挑選。然後,各國的優勝者就被邀請參加國際大學先生和小姐的選美活動。

*上學之外要做和平大使*

目前擁有這個稱號的是韓國的李相貞和俄羅斯的薩維列瓦 。他們除了照樣上學之外,也要從事和平大使的工作,在大學校園裡促進團結和服務。

肯尼亞的哈馬西是2004年的國際大學小姐。她說,她之所以參加這個選拔是因為她知道這不僅僅只是選美活動而已。

哈馬西說:“我非常支持這個活動,因為我十分讚賞它們的理念和價值觀。這個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和平,也就是人人都能像兄弟姐妹般地相處。這就是我大力支持的原因。”

真正的選美活動只有一個晚上,但是角逐者要在主辦國忙上3個星期之久,大家要參加晚宴,和名流政要見面,並且參加考驗才藝和演講的預賽。演講必須談到全球性的議題。角逐者還必須參加穿著本國民族服裝和正式衣著的比賽。

*重視艱苦困難情況下的表現*

除了這些項目之外,大學生們在艱苦困難情況下的服務表現也是評審的要素。2004年的美國大學小姐德勒爾以她在南北韓非軍事區的工作而贏得了服務獎。當時,參賽者在那裏停留了四天三夜。德勒爾回憶了她在非軍事區的經歷。

德勒爾說:“我拔了很多野草,有些人則去稻田裡工作。我的小組比較常待在我們住的學校附近,我們在那裏做了很多工作,拔草、清理樹木、植物等。工作很辛苦,不過非常好玩,非常有趣。”

*鼓勵大學生為民眾服務*

“國際大學先生和小姐組織”得到大學原理研究會的贊助,這個組織還為當選人協辦另外一個服務項目。肯尼亞的哈馬西和前國際大學先生、來自台灣的胡義成一起到了印度新德里。他們共同領導一個服務項目,在一所為精神和體能有殘疾的兒童所開設的學校裡服務。

哈馬西說:“這對我是非常好的經驗,因為我們幫助孩子們寫字, 我們還幫忙蓋了一座圖書館。我們到不同的宗教場所。這是跟人們打成一片、互相交談的好方法,我們就去那裏幫助人們。“

選美單位希望這些項目能鼓勵參賽者回國後繼續從事服務工作。哈馬西說,她的頭銜使她能見到肯尼亞的各界領導人,討論幫助這個國家對付饑荒等問題的途徑。

*鼓勵大學生為改變世界做貢獻*

巴西的科斯塔於1997年奪得國際大學先生的稱號。目前他住在紐約,並且是一個服務項目的負責人,這個項目鼓勵年輕人利用他們的藝術天份來為社區服務。

科斯塔說,他贏得這個頭銜將近10年了,現在他仍然非常支持國際大學先生和小姐的選拔活動。他說,這個活動表現出大學生在為改變這個世界做出貢獻。科斯塔說:“我認為,大學是創造新思想、研究新的可能性的地方,這也就是為甚麼所有的研究都來自於大學的緣故。因此,如果我們真的想要改進自己的行事方法,那麼大學校園和大學生就是新事物的實驗室。”

科斯塔說, 他並沒有帶著競爭的心態去參加選拔,他只是想結交新朋友而已。他說,參加這個項目改變了他的生活。

科斯塔說:“ 當我們到了選拔的地方,我們感受到,我們彼此都沒有差異,這激發了大家想要超越自我的想法,大家希望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希望能找到新的途徑來讓自己的生命有更多貢獻。”

參加過國際大學先生和小姐比賽的人說,跟新的國際友人分手心裏很難受,因為他們可能從此沒有機會再見面了。然而,主辦單位希望經由這個組織的網頁留言版,參賽人能繼續保持聯繫。

相關新聞
美國白宮一周趣聞要事
俄羅斯以選美等活動紀念愛滋病日
上海今冬出現西藏旅遊熱
選美氾濫 形色「小姐」何其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