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卿:廣播委員會缺經驗成員

標籤:

【大紀元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浦慧恩香港報導】前線召集人、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在一個電台節目中,批評政府委任研究公共廣播服務的委員會內,並無一個對公營廣播服務有經驗的成員,亦只有少數成員曾經公開提出要捍衛新聞自由。

昨日,劉慧卿在香港電台「給香港的信」中批評政府,她認為:港台並非政府的喉舌,在採訪及分析上都相當獨立。她說,在過去幾年,港台已經將對政府的批評緩和下來,一些較尖銳的節目主持亦已經被取代。劉慧卿亦表示,增加港台的問責性及透明度,並無問題,但任何削弱港台編輯獨立及自主的行動,會引起員工及社會的反響,亦會傳遞給社會一個負面訊息。

政府隨即出來回應,表示絕不認同有關劉慧卿對公共廣播服務檢討的言論。並表示,政府計劃制訂清晰的政策綱要,表明香港公共廣播服務未來發展的遠景及規劃。

社會悲哀無公正獨立媒體

有10多年媒體經驗的劉慧卿,早前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對於本港媒體的轉軚,曾表示:「香港傳媒沒有那樣獨立及自由的報導,確實很『弊』,如果在一個富庶的社會裡,無法找到一個人肯投資,做一個公正的傳媒,這就是一個社會的悲哀,既然無一個公正媒體,社會就要承受後果。」

而對於早前盛傳信報被商家收購事宜,她說「即使媒體被商家收購亦不要緊,最主要是其獨立公正的言論報導。」她說「一直以來信報都在不斷的轉變(轉軚),但同時其他媒體亦在跟著變(轉軚),可以說變(轉軚)多過不變,好像成爲定律,如果傳媒堅持不變反而成爲例外。」她認爲,這確實是香港社會的悲哀。

回歸前 港臺平安無事

17日政府欽點以黃應士爲主席的7人組成檢討公共廣播服務委員會,檢討香港公營廣播服務。黃應士即場指出,港台近年的風波,與定位不清晰有關。

對所謂的定位不清,有人反駁說,回歸前,港台一直平穩無事,回歸後才屢受猛烈批評,而批評者,來來去去都只屬於一派。含混者,非港台之定位,而是該派人的腦袋及良知。

回歸後港台一直備受左派陣營指摘,指其經常播放批評政府的節目。尤其《頭條新聞》更成眾矢之的。去年中曾蔭權競選特首補選時,更公開表明不喜歡港台播的節目。他們認為,這個由政府出資經營的電台應該更多宣傳政府的政策,並強調,港台「應明白自己的角色」,應配合宣傳政府的政策,以及製作高素質的、其他商營廣播機構不願製作的非大眾節目。沒多久,被曾蔭權公開指責的賽馬節目即宣佈停播。

有網友指出:操控輿論乃中共一貫之必然手段,特區政府焉敢不從。早前已有「老而不」炮轟港台享用公帑,不但沒替政府說好話,還要跟政府對著幹,經常批評她,如今看來是某君意圖借刀殺人,針對港台之風煙節目,將來如吳X森等憑良知講真話的會難以立足於港台,而周X之流的奴才就可獨領風騷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爭取普選 堅定不移
劉慧卿:大陸行沒什意義
香港立法會議員指責北京干涉政改
劉慧卿:爭取民主進入高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