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人士警告:世界必須改變經濟模式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2006年1月6日華盛頓報導)一位長期致力於持續發展的環境保護人士警告說,全球文明正走在一個環境不能承受的經濟道路上,這條道路正在引導我們走向經濟衰退乃至最終的崩潰。而中國所發生的一切表明,世界各國必須改變現有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否則人類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做出補救。

*須重新思考現有經濟模式*

華盛頓地球政策研究所的所長和創始人萊斯特.布朗是國際知名的持續發展和環境問題專家,獲得過多項獎章和榮譽頭銜,被譽為當今最重要的聲音和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他剛剛發表了更新版本的《計劃B:挽救重壓之下的星球和遇到麻煩的文明》一書。

在1月5號舉行的新書發佈會上,布朗說,全球經濟的發展超過了地球能夠承受的能力,人類消耗可再生資源的速度超過了再生速度。森林面積的減少、沙漠的擴大、冰川的溶化以及氣溫和海洋水位的上升等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正在逐步削弱全球經濟的基礎。而在中國所發生的一切正在迫使世界重新思考我們現有的經濟模式。

*現有經濟模式不適合21世紀*

他說:“在大多數基本資源的消耗方面,中國現在都超過了美國。比如食品領域的糧食和肉類、能源領域的石油和煤炭以及工業領域的鋼鐵,除了石油以外,中國的消費都比美國多。中國所消耗的肉製品幾乎是美國的兩倍,每年消費的鋼鐵為2億5千8百萬噸,是美國的兩倍多。”

這些數字反映的是中國的總體消費。如果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強的中國達到美國目前的人均消費水平,情況會怎麼樣呢?布朗表示,到時候,中國將消費目前世界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二,所消費的紙張將是現有世界產量的兩倍,全世界的森林將不復存在。布朗說,做出這些分析和預測並不是為了指責中國,而只是要說明這樣一個問題。

布朗說:“即西方的經濟模式,即以礦物燃料為基礎、以汽車為中心的浪費型經濟,是不適合中國的。如果這種模式不適合中國,它也不適合人口將超過中國的印度。對於其它發展中國家同樣做著『美國夢』的30億人口來說,這種模式也是行不通的。”

布朗還表示,在一個日益一體化的世界經濟裡,所有的國家都在競爭同樣的石油、糧食和鋼材,因此現有的經濟模式也不適應於工業化國家和21世紀初期的文明方式,因此要保持我們現有的文明,就必須轉移到一個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再使用和回收利用型的經濟模式以及多樣化的交通系統。他呼籲不能再一切照常了,而是到了建立新經濟和新世界的時候了。

*布朗的藥方*

布朗開出的藥方,即所謂的計劃B包括三個組成部份:一是對世界經濟進行重組,使之能夠延續現有的文明;二是全力以赴消除貧困,穩定人口,重建發展中國家的信心並得到它們的參與;三是做出系統的努力來恢復自然生態體系。

根據布朗的計算,這三方面的努力所需要的額外資金每年為1610億美元。布朗說,這雖然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但是美國今年一年的軍費開支就達到4920億美元,超過了世界上所有其它國家軍費開支的總和。

*時間緊迫*

布朗說,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缺乏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或資金,而是時間。

他說:“令人關注的一個問題是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北冰洋的冰川正在逐步溶化,如果氣候的變暖最終使北極格陵蘭島的冰川溶化的話,會導致海洋水位上升23英尺。到時候,世界上大部份的海邊城市將會位於水下,亞洲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將會被水淹沒。很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哪裏是不歸點,一旦跨過這一點,我們將不能夠扭轉局面。我們現在所面臨的風險是,我們會錯過這個關鍵的時刻。大自然設定了它的最後期限,但是我們並不知道這個期限究竟在何時以及多快我們會走到這個永無回頭可能的關鍵時刻。”

*出現新經濟跡象*

他認為,我們正在靠近這個時刻。不過,他說,歐洲的風力發電農場、日本屋頂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美國的汽電兩用車以及阿姆斯特丹自行車占主導地位的街道給我們提供了新經濟的一些影子。他說,在中國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感到鼓舞的跡象。

他說:“我所看到的最令人激動的一個發展就是,中國八家最大的電器和航空公司中,有五家已經宣佈要生產風力發電的渦輪以及建造風力發電農場。這相當於美國的高盛投資銀行和通用電器公司參與風力發電。 中國也在開始採用汽車燃油節能標準,儘管中國現在開展的公路建設項目比美國1956年啟動的州際公路項目還要龐大。”

布朗說,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中國一個大的政治問題,中國領導人也越來越意識到需要改變現有的經濟增長模式。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環保署:大型國營事業優先推廣廢棄物零廢棄
亂丟垃圾 北市稽查車攝影機白天黑夜都在拍
環保多項新制明年元旦上路 民眾應留意
垃圾強制分類元旦上路 全台合力「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