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簽定FTA看似遙遠卻又存在希望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0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特稿)台灣在二零零二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後,美、台之間能否簽定「自由貿易協定」 (FTA),已經成為雙方過去四年多來經貿關係重要溫度計,隨著美國國會FTA快速授權法案 (TradePromotion Authority)明年六月底期限,緊接後年總統大選,兩國能否簽署協定的時間壓力愈來愈急迫。

在杜哈回合多邊經貿架構無法順成完成下,雙邊或區域經貿協定已經成為過去一段時間,國際經濟社會重要活動主軸。台灣先後與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簽定自由貿易協定,而美國則已與澳洲及新加坡簽定貿易協定。

美國除了是台灣長期政治、軍事盟友外,與台灣的經貿關係更是密不可分。台灣目前是全球第十八大經濟體,第十六大貿易國,美國是台灣第三大市場,台灣是美國第八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達到六百億美元,僅次於日本及逾千億美元的中國大陸。

在如此經貿基石及架構下,台灣沒有理由不與美國簽FTA,而對美國而言,台灣也是具有意義的市場(meaningful market)。

進一步分析,在全球雙邊及多邊經貿架構一一完成後,台灣也不能沒有準備,更不能沒有對外連結,否則只會隨波逐流,消失在國際經濟社會之外,一般認為,台美簽定自由貿易協定除能繼續鞏固台灣經貿基石外,更有戰略意義及經濟安全考量。

試想若台灣最重要的經貿夥伴包括美國、日本相繼與各國簽定貿易協定,但卻排除台灣,同時台灣經貿又日益依賴中國,台灣的未來出路顯然令人擔憂。

美、台要簽定自由貿易協定須具備主觀及客觀條件。主觀條件包括台灣的意願、決心、誠意、熱度及內部看法等,這部分台灣並沒有多大問題,上自總統下至一般學者、廠商都希望雙方早點簽定,意見集中一致,台美FTA也是立法院朝野抗之下難得有的共識之一。

至於客觀因素,擺在眼前是美國國會授權法案八個月後即將到期,除了今年五月重啟中斷三年之久的台、美「投資暨貿易架構協定(TIFA )」會議之外,台美貿易協定談判迄今還未展開,另外全球有如此多國家欲與美國簽署,台灣的優先性在那?加上簽定美台貿易協定一如加入世貿組織一般,勢必面臨中國的嚴厲挑戰。

繼新加坡、澳洲之後,美國正與南韓、馬來西亞洽商貿易協定,排在後面者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拿馬等,中國、日本及歐盟是否會與美國簽署FTA 仍在未定之數。綜合上述外在環境,前美國在台協會商務組長庫克(Terry Cooke) 即曾指出,明年六月底前台美想要簽署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

美國是全球主要消費市場及經濟火車頭,任何國家與美國簽定貿易協定可說利多於弊,因此簽署貿易協定變成美國的一種籌碼,誰聽話,美國就給紅蘿蔔,反之誰不聽話、不重要,永遠上不了簽署名單內。

台灣與美國的經貿實質關係不在話下,近來針對美方要求,積極改善智慧財產權、開放銀行保險市場等,農業歧見逐步縮小中,美方也抱持肯定態度,儘管如此,牌未全然在台灣手中,依舊充滿變數。

美國期中選舉後,萬一民主黨成為國會多數黨,在保護本國利益下,較難支持美台簽署貿易協定,加上國會授權法八個月後屆滿,後年又是美國總統大選年,談判過程又曠日費時,都將影響美台貿易協定進程。

目前很難預估美國與他國簽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時間表,不過,期中選舉後,中東議題可能改由經貿議題掛帥,此外若美國國會延長授權法案期限或二零零八年新政府上台後繼續協商,台、美雙邊簽署貿易協定並非不可能。

另一方面,台灣除進一步開放市場,也要展現更大的誠意及履行承諾,而非僅考量自身的政治利益,同時做好完全準備,才能在美國一旦挑選台灣簽定貿易協定時不會措手不及。

相關新聞
美眾院國安委員會主席金恩支持美台簽署FTA
WTO秘書長:台灣應以多邊貿易機制優先
黃志鵬:明年中與台簽署FTA將有五國生效
WTO秘書長談話凸顯農業與FTA為台灣外貿挑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