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民教育:參政與維權

標籤:

【大紀元11月1日訊】國父孫中山先生說:「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所以不論是管理眾人的官員還是被官員管理的眾人,都離不開政治。你想不理政治,要逃避也逃不了。既然躲不開、避不了政治,就讓我們好好地瞭解我們的政治處境,瞭解這個政治遊戲規則,團結族群選民,提升社區族群的政治地位,爭取應得的權益,併發揮華裔的政治影響力。

  美國是一個民主的國家,為官的不需要是真命天子,他們也沒有世襲的傳統。為官的可以被選民選上,也可以被選民 唾棄。每一選民神聖的一票,若團結運用得宜,可以成就大事,可以左右選局,不可輕看。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鼓吹公民作選民登記,推行普及選民教育。 對第一代的移民推動「選民登記,參加黨內初選,積 極投票」三部曲。只有辦理選民登記的公民才能參加投票選舉。唯有參加黨籍登記的選民方可參加黨內初選。

  所以已登記之選民如沒有參加黨籍登記,他在黨內初選時無法參與,只能在普選時方能投票。在紐約市很多較低層的民意代表選舉,當選與否決定在初選。所以沒有參加黨籍登記的選民, 他與初選無份,他的選票影響力大打折扣。華裔候選人極之需要有黨籍人士在簽名連署及初選投票時的支持,方有勝算。

  參加黨籍登記的選民在普選時可以跨黨投票,改換黨籍可隨時為之,只須重新登記便可。變更黨籍的選民不能在同年參加新的政黨初選,變更黨籍要經過一次普選,改換黨籍次數亦沒有限制。加入黨籍不須開會,也不須繳交黨費。在美國選民辦理黨籍登記,就是享盡選民權利–可以參加簽名聯署及黨內初選,並獲得候選人的青睞。

  公民一旦作了選民登記,並加入政黨, 就應積極參與投票,做到每選必投,不管有華人參選與否,均應出動投票。 無論官職大小高低,或提案簡單複雜,均應投票表達你的取捨,作選票主人。

  總而言之,積極登記做選民可展示選票實力,取得候選人的注意,成為他們競選時要爭取的對象。 華裔踴躍登記投 票是政客重視華人最重要的第一步,選票代表力量,選票決定一切。 你的選票就是你的聲音,沒有選票,你的聲音 受到漠視,你的存在看不見!

  在對第一代的移民推動選民教育三部曲的同時,鼓勵第二代青年才俊問政從政,作為當今網路先鋒的接班人,市議員 和州眾議員將後繼有人。

  不參政就不必談維權,因為沒有選票作後盾的聲音,等於是放空炮,沒有參政就無本錢談維權。

  在位的官員或參選的候選人對沒有選票的「噪音」不會理會。典型的例子,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市府擬在華埠興建監獄 (或稱臨時拘留所),華埠群起反對,發動萬人向市府示威,這是華埠的大事。當時市長郭德華以華埠選票不到兩千 ,市長說可以不予理會,監獄照建可也。

  社區沒有選票,官員的職位不受控制,當選或連任不受影響。當地的嗆聲、要求與福利受到忽略,不受重視。政府官員有恃無恐,因為他們職位的得失與沒有選票的社區無關。他們的關心都投到票倉去。他們手中的資源及福利都回報到選票集中的社區去。舉例來說「老人福利」,猶太老人中心選票多、福利好。華人老人中心選票少、福利差,厚 此薄彼,全繫在選票上。NO VOTE = NO VOICE = NO POWER

  所以 我們談維權,在民主國家的美國,就要談選票。只有選民的聲音才能令民選官員及候選人注意(PAY ATTENTION)。因為他的職位及當選與否,全賴選票。選票是他們的主人,所以我們談維權,我們就要作選票的主 人。

  政府資源像一個大餅,有官員分配。我們要爭取應得權益,必須團結小我,成全大我。集中票源為社區爭今天的權益 ,為子孫後代爭取公平、一視同仁的平權,不再受歧視。

  為甚麼要投票?
  - 作為一個公民和納稅人, 你的投票令稅款運用得更為適當。
  - 投票使您的社區能夠得到更好的職業、房屋、教育、警察、公共交通以及衛生服務。
  - 投票率愈高的社區,愈能分享更多的福利項目,如老人住宅、託兒所、法律援助、社會工作、公共遊樂場、健康診所以及物理治療所等。
  - 投票可以令立法者聽到你的意見。 投票可以使您及您的社區的利益得到保障。(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選舉季到來 華人參政議題持續發燒
華人參政論壇鼓勵華裔從政 呼籲團結
落實經續會共識 台政院強化促參機制提升成效
達福亞裔美國公民協會籲亞裔與主流互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