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讓馬拉威陷入貧窮饑荒循環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11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正慶/約翰尼斯堡十三日專電)非政府組織「援助行動」所做的一份調查發現,儘管馬拉威小農正適應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但經常性的旱澇災卻讓他們陷入貧窮、饑荒的循環,當地小農擔心,長此以往,將來恐怕只有大型商業農場有辦法種植主食玉米。

聯合國在肯亞首都奈洛比召開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議上,「援助行動」將這份結合第一手資料的科學證明提交給六千名各國與會代表參考,藉此勾勒出全球暖化現象導致窮國曝露於饑荒貧窮的危機正在增加中。

馬拉威中部薩利瑪地區一名六十三歲老農康亞拉說,以前雨季都是從十月開始,但從一九七零年代起降雨模式開始改變,現在要到十一月才下雨,這些日子以來甚至到十二月雨季才來臨。

康亞拉表示,為了適應更短的收割季節,農民們設法栽種快熟的雜交玉米,但這卻需要肥料和其它昂貴的投入以創造豐收,只有大型商業農場才有能力這麼做。

除了破壞農作物收割之外,洪水爆發還蔓延瘧疾、霍亂等疾病,使得婦女必須花更多時間照料病人、花更少時間在農地上耕作,在無法從水災中復原的情況下,許多家庭深陷貧窮和饑荒。

調查指出,雖然馬拉威已提出一套全國性的適應氣候變遷計劃,不過卻缺乏資源去執行相關的活動。以薩利瑪地區為例,當地居民相信,由於煙草商不斷砍伐樹木而讓成水災,地方林業官員明知此情況,也因沒有充裕資源迫使現有法律對抗退林化現象而束手無策。

「援助行動」負責馬拉威糧食安全政策的卡伊拉說,由於旱澇,以農維生的馬拉威人是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最深刻的一群,為了擺脫貧窮饑荒循環,他們需要當地政府的支持,而當地政府也必須有適當的資源傾聽人民的心聲。

除了馬拉威之外,獅子山共和國自由城克魯灣區居民佛法納說,早年海水倒灌還不算強大,但現在有時卻可以把海裡的魚沖刷到陸上住戶的房間內。

「援助行動」政策分析師麥克唐奈爾表示,對窮人來說,氣候變化不只是另一經濟損失,它最大的威脅是無法擺脫貧窮,而由於發展中國家通常仰賴靠天吃飯的農業維生,全球氣候變化將迫使更多人陷入貧窮的風險。

相關新聞
全球暖化代價巨大
分析家:長期而言 全球暖化將使得油價下跌
澳洲投巨額發展環保新技術對抗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焉知非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