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舊香蘭遺址 首見黃金加工業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台東舊香蘭遺址可能是台灣第一個擁有冶煉黃金技術的地方!考古人員在當地發現一件黏著玻璃的金珠,由於熔化玻璃的溫度必須達攝氏一千兩百度,這個溫度也相當於冶煉黃金的溫度,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李坤修因此推論出上述結論。

舊香蘭遺址屬鐵器時代遺址,在出土文物的直接證據上顯示是一千兩百到一千五百年前的遺址,間接證據可往前推斷到兩千年前。

舊香蘭遺址臨太平洋,九十二年間的杜鵑颱風來襲時遭沖刷,文化層裸露,台東文化局與史前館展開搶救挖掘,發現了大量陶器、陪葬品、人獸骨骸等標本,另有琉璃珠、青銅器刀柄與青銅鈴,還有陶製模具,李坤修據以推斷這裡是台灣首次發現的工業遺址。

金珠黏玻璃 冶金證據

舊香蘭遺址最新的發現則是從文化層土方中篩洗出黃金殘留,包括四件厚約零點一二毫米的金箔、一件直徑零點三七毫米的小金片及一件直徑約兩毫米的小金珠,另外還有多件陶土夾雜碎金。

李坤修同時在陶器中發現碎玻璃,一件金珠上還附著一小片玻璃,認為是台灣首見的冶煉黃金及熔解玻璃的證據,據此說明此地有黃金加工業的存在。

李坤修說,台北十三行遺址年代與舊香蘭相當,曾有黃金出土,但只見成品,未見冶煉技術的證據。宜蘭淇武蘭遺址及東海岸八桑安遺址也有黃金出土,但這兩遺址年代都只有五百年,屬新近遺址。

不確定金礦從何而來

李坤修說,過去幾年在舊香蘭遺址出土玻璃、青銅、鐵等加工品,再加上新發現的黃金,應可說明舊香蘭在史前時代的金屬工業相當發達。不過,到目前為止,他還不能確定金礦從何得來。

史前到原民文化斷層 舊香蘭解謎

記者黃明堂/特稿

台灣出土的史前遺址很多,但若要解釋台灣史前人類與當今原住民一脈相承,尚存有斷層,近三年開挖的太麻里舊香蘭遺址可能就是答案。

舊香蘭遺址除了有金、銅、鐵等金屬器出土,早先更在陶器上發現百步蛇飾紋,而這種圖案在當今排灣族,及魯凱族的器物上使用相當廣泛,這個新發現被考古學家視為史前文化人與現代原住民關連的證據。

此外,鐵器時代的舊香蘭遺址略晚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卑南文化,兩地出土器物也有類似之處,又可構成文化連結。

更重要的一點是,過去的遺址所發現的金屬器,並未找到治煉技術的證據,因此考古及民族學者並不認為台灣史前時代有工藝技術,一般認為金屬器是舶來品,但舊香蘭遺址發現的陶製青銅器模具則有推翻傳統論證的技術證據,黃金碎塊與陶土,加上須高溫熔解的玻璃,則為本土治煉黃金提供證據。

如此連貫下來,舊香蘭遺址的出土,已被考古學家解釋為當今原住民與史前人類有相當淵源,而且早就存在工業文明,並非單純透過貿易取得外來金屬器。

只是,舊香蘭遺址牽涉到土地問題,因附近居民的反對,遲未公告為遺址,加上它緊鄰海岸線,隨時有被吞沒的危機,官方的腳步有必要加快,避免文化之謎流失。

小檔案:舊香蘭遺址

年代:屬鐵器時代遺址,在出土文物的直接證據上顯示是一千兩百年到一千五百年前遺址,間接證據可往前推斷到兩千年前。

範圍:約十公頃,緊鄰東部海岸線。

重要性:已發現陶器、陪葬品、人獸骨骸等標本,以及琉璃珠、青銅器刀柄、青銅鈴、陶製模具,最近又發現金箔、小金片、黏著玻璃的金珠,是台灣首次發現的工業遺址,有冶煉黃金的技術。整理:記者黃明堂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