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破壞嚴重 甘肅秦漢古長城遺址剩三分之一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11月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七日電)中國大陸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員岳邦湖指出,目前甘肅省現存秦長城遺址不足兩百公里,漢長城遺址不到六百公里,都不足初建時的三分之一。

岳邦湖對新華社指出,秦漢時期,甘肅地處邊疆地區,戰爭頻繁,興建了較多長城。秦始建的長城有六百多公里,所用泥土經過嚴格篩選,城牆十分牢固。漢朝興建的長城有兩千多公里,在泥土中加入了蘆葦、芨芨草等植物,能加固城牆。

他說,秦漢兩朝的長城都建有水道、陶瓦,用於防水、導水,使得秦漢長城有抵禦自然侵蝕的能力,也使得秦漢長城自然因素的破壞微乎其微。

可是,人為因素卻是秦漢長城被破壞的最主要原因。

岳邦湖指出,隨著歷史發展,人口大量增加,人類逐漸由遠離長城的地方遷移到城牆附近居住,開路、拆牆平地、把城牆改造成院牆、在城牆內建儲存室等經常可見。

例如張掖市山丹縣一戶村民,把穿村而過的城牆作為自家的後院牆,在牆體內挖了很多洞用來儲存家裡的雜物,長城牆體受到嚴重破壞。

岳邦湖說,這種破壞長城的行為在甘肅很普遍,民眾並沒有認識到這是破壞行為。

報導說,甘肅現已開始對長城現狀進行試點調查,預計明年展開大規模的長城保護活動。

相關新聞
武宜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管制
日軍鳳山電信所遺址 美日專家驚豔
世貿遺址驚現多具遺骸 911搜索過於倉促
福特論壇探討中國網路封鎖剝民眾知情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