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中南海接見農民:下情上達乏體制支撐

標籤:

【大紀元12月14日訊】(亞洲時報記者潘小濤12月14日撰文)新華社日前報道,十一月三十日早上八點多,總理溫家寶在中南海的辦公室,接見一位來自山西的老農,兩人圍繞老農種蘋果的問題,談了半個小時,溫家寶最後還送客到門外。這次歷史性會面,不僅象徵中共最高層關心「三農」問題,也揭示中共政治體制的最大弊端,就是窒礙信息的流通,致「下情也無法上達」。

這個老農叫張占勝,是山西省臨猗縣石家莊村支部書記。事緣今年三月,溫家寶到當地視察,在一個座談會上,張占勝發言談到如何提高「三農(農業、農村、農民)」資金使用效益、發展農村養殖業等問題。散會時,張占勝請溫家寶品嚐他種的蘋果,溫微笑點頭。第二天,張占勝拿著蘋果趕到溫下榻的賓館,但溫已離開。

今年秋天,張占勝的果園大豐收,他執意要溫總分享其成果,準備拿蘋果上京,家人及村民極力阻止。他辯說:「咱說話一定要算數……再者,總理願聽真話、實話,我還想把農村的一些事,當面向總理再反映反映。」於是,他帶著十幾箱蘋果,從山西千里迢迢趕到北京。但是,沒有關係、沒有背景的人,不要說見總理,就是見一個縣長也難如登天。可以想像,他在北京到處碰壁的情景。幾番周折終於聯繫到溫的秘書,並安排這次歷史性會面。溫則在見面前一晚,才知道張占勝來作客。

從照片所見,張占勝穿著一雙擦得亮亮的舊皮鞋,溫則是一雙黑色舊布鞋,兩人似乎言談甚歡。有人批評,溫家寶這是作秀,刻意裝成關心農民,以凸顯其親民作風;也有批評說,溫家寶盡是把心思放在小事上,忽略國家大事。如果溫家寶在作秀,那就不應該在會客十天後始由新華社發放消息。官方選擇這個時機將會面消息曝光,當然是有政治目的。

前天,溫家寶特地去北京農產品市場視察,看看糧食及食油的漲價,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所謂「穀賤傷農」,農產品的價格過低,農民一定受苦;農產品價格漲升,農民多少會獲益,但城市居民就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溫家寶必須在農民和城市居民的利益中,小心平衡、取捨。就在他視察完農產品市場後,國務院立即下發文件,要求各部門穩定糧食市場,並指近期糧油漲價,是「受國際市場、國內流通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既要看到這是近兩年連續下降後的合理回升,有利於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和增加農民收入;又要防止價格過度波動影響城市低收入困難群體的生活和社會穩定」。

但無論如何,看來溫家寶是鐵了心去幫農民了。在明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繼續關注「三農」的前提下,溫家寶讓一個山西農民到他的中南海辦公室作客,就是要告訴外界,他對「三農」問題的關心,是動真格的,無論受到多大壓力,絕不動搖。

至於說溫家寶老是關注小問題:孫志剛案引發的收容遣送制度、替農民工追收欠薪、艾滋病孤兒等等。的確,溫家寶每次下訪,都帶出一些底層老百姓生活上的鎖碎問題。在中國官場,人人都滔滔不絕談論發展大計,爭取的都是百億、千億的世紀項目、歷史工程,誰也不會在乎老百姓的小事。而人人眼裏只有宏圖大計時,卻有人看到老百姓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這個人更是位高權重的人物,不是彌足珍貴嗎?

在中共決策層中,有人能夠直接傾聽底層老百姓的心聲,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其政策也就更能切合老百姓的需要。由於中共決策機制存在極大缺陷,智囊機構的發展不成熟,傳媒也不能有效反映民情民意,以致「下情無法上達」,決策層在討論政策時,只能瞎子摸象,大家都要依賴個人的經歷、識見作決定。例如,工科出身的常委,較關注電子、電力、科技等議題;石油系統出身的常委則希望把更多資源會投放在石油工業;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的胡錦濤、溫家寶,深明農村苦況,所以特別關心「三農」問題。

現在,溫家寶直接與老百姓接觸,增加他對社會的感性認知,讓自己更了解底層的問題和需要,彌補決策機制的不足。雖然這樣做實在缺乏效率,但總比制訂一些不切實際的政策,來得划算。(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溫家寶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五大矛盾
中國面臨嚴重農民問題及社會矛盾
“現在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林和立:當七年後溫家寶退休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