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錢乙與六味地黃丸

人氣: 70
【字號】    
   標籤: tags:

六味地黃丸,是中醫臨床常用的一種中成藥,有滋補肝腎的功能。本方始見於宋·《小兒藥證直訣》一書,是當時著名兒科醫生錢乙首先創製的。

公元1079年,錢乙被召到汴京,治好了太子病,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賞賜,頓時使他譽滿京城。那時候宋朝的太醫,一般都是名醫的後代。這些人的祖上也許真有點本事,但傳到他們這一代,許多人已經成了靠門第資格吃飯,靠「家學淵源」嚇人的庸醫了。

錢乙,這個「土郎中」的兒子,年齡才四十幾歲,一下子進入了太醫的行列,不能不令這些官僚味很足的庸醫們張口結舌。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便更多的人卻有點嫉妒,不服氣。他們私下議論:「錢乙治好太子的病,不過是偶然的巧合罷了!」有的說:「錢乙只會用土方,真正的醫經怕懂得的不多。」

於是,經常有太醫署的人來拜訪錢乙,向他「討教」。其實,這種「討教」帶有「摸底」的性質。有一天,有位大夫帶了幾味《本草》中沒有記載的藥材,問錢乙藥的出處、名字和用法,錢乙看了看,馬上指出這是東海來的,那是西域特產,這是波斯輸入。問的人回去翻資料核對,果然一點不差。

又一天,錢乙和弟子閻孝忠正在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帶了一個錢乙開的兒科方子來「討教」。他略帶嘲諷地問:「錢太醫,按張仲景《金匱要略》八味丸,有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附子、肉桂。你這方子好像少開了兩味藥,大概是遺忘了吧?」錢乙笑了笑說:「沒有忘。張仲景這個方子,是給大人用的。小孩子陽氣足,我認為可以減去肉桂、附子這兩味益火的藥,製成六味地黃丸,免得孩子吃了過於暴熱而流鼻血,你看對嗎?」這位大夫聽了,連聲道:「錢太醫用藥靈活,酌情變通,佩服佩服!」弟子閻孝忠趕緊把老師的話記載下來,後來又編入《小兒藥證直訣》一書。就這樣錢乙所創製的「六味地黃丸」流傳下來。直到今天,仍廣泛運用於臨床。

摘自《家庭中醫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