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回顧與展望系列報導─(完)

台美關係過去一年互動頻繁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特稿)二零零六年台美關係以「目不暇給」來形容應不為過。打從開年的第一天開始,台美關係便注入新變數。陳水扁總統在元旦文告中,宣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兩岸經貿政策,華府已經嗅出兩岸關係緊縮的氣息。

隨後又在新年談話中,拋出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的議題,華府已預見即將面對「忙碌」的一年。

「終統」風波雖然在美中台三方各自克制,以及美台間玩文字遊戲,以「終止」取代「廢除」,並以中英文「各自表述」的方式勉強解套,但美台互信已受到傷害,美台關係註定要走上坎坷的一年。

「終統」風波後遺症出現的快速與方式,令包括華府智庫在內的一些人,都覺得美國政府有點沈不住氣。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終統」後的一段時間,故意省略陳總統的「總統」頭銜,每次提到陳總統都直稱陳水扁或「他」。記者問「他」是誰?發言人回答說,「他」就是陳水扁。直到陳總統接見美國在台協會新任理事主席薄瑞光,重申「四不」承諾後,才「恢復」他的總統頭銜。

台灣駐美代表處配合美國國務院的要求,將陳水扁總統五月初赴拉丁美洲訪問過境美國的申請,壓到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華府訪問行程結束的隔一天,即四月二十一日才提出。台北急,華府卻故意扮起慢郎中。國務院一直拖延到陳總統原訂出發的前兩天,即五月一日,才同意陳總統過境,但過境地點「另議」。五月二日,國務院正式宣佈,只同意陳總統去程過境夏威夷,回程過境阿拉斯加,而且只能短暫停留加油,不能過夜,婉拒陳總統過境美國本土。

台北方面基於國家尊嚴,決定來回都不經過美國,將出發行程延後一天,改走中東,經由歐洲,飛越大西洋,過程艱辛,但也讓老美知道,台灣拒過矮門,「條條道路通拉丁美洲」。

回顧事件過程,不可諱言,華府和台北雙方都有意氣用事的成份。不過「不打不相識」,藉由這次風波,彼此都摸清了對方的底線。華府讓台北知道,「擠信封」擠過頭,會受到懲罰;台北也讓華府知道,欺人太甚,台北會「走自己的路」。

不過,華府和台北都明白,彼此有太多的利益重疊,關係鬧僵,將親痛仇快。這也是事後雙方都力圖彌補嫌隙的原因。其中最明顯的是,白宮方面向台北暗示,參加哥斯大黎加總統就職大典的美國第一夫人蘿拉,歡迎與陳總統見面。陳總統也在典禮期間大方地兩度與蘿拉寒喧致意。

華府兩岸問題專家分析,布希政府對陳水扁總統在過境問題上「下重手」,其實「預警」的成份大於「懲罰」。所謂「預警」是華府已預見陳水扁總統在卸任前,必以完成修憲為最後使命。華府要傳達的訊息是,「公投」風波,布希總統以在白宮當著到訪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面前,數落台灣領導人做為懲罰;「過境」風波,華府以開「邊門」不讓過境本土方式羞辱陳總統;如果修憲碰觸敏感紅線引發爭端,後果將更嚴重。

果然,一年未過,陳總統先於九月間拋出現行憲法有關領土範圍與現實狀況完全脫節背離,基於轉型正義,是否應認真考慮,「予以必要處理」的議題;接著又於十月間引用台灣大老辜寬敏的「第二共和」說,即凍結現行憲法,另立新憲。陳總統說:「第二共和的看法,能不能行得通?好或不好?這些都是現在進行式,大家可以思考。」「辜寬敏的理想,是大家的理想,是他要走的路,也是大家共同要走的正確民主之路。」

美國國務院在第一時間就要求台北方面對陳總統的兩項談話作出解釋。對於領土範圍說,國務院呼籲陳總統履行有關憲改不會涉及主權以及領土的承諾,並稱這是對陳總統領導能力以及保護台灣人民權益的考驗。對第二共和說,國務院重申希望陳總統依循就職演說中的各項承諾,美國不願意看到任何人採取任何行動來片面改變台海現狀。

國務院官員甚至講出「不想聽律師語言」的重話,強調不接受台灣方面所謂修憲門檻高,只是提出來討論,不可能通過的說法。

台北方面隨後即重申遵守「四不」承諾。外交部長黃志芳十月下旬訪問美西返台後表示,陳總統連任就職後,台美雙方經常就修憲議題溝通,台美溝通一直良好,台灣政府在修憲立場信守承諾,不會碰觸敏感議題,美方有很好的瞭解。

目前修憲議題仍在持續發酵中,儘管幾乎可以確定不會有「意外的結果」發生,但台北展開民主訴求,華府則極力防堵越線,彼此較勁角力,恐將是無法避免的過程。

當然,在這一年裡,美台關係並非全無可書之處。今年三月,國務院終於宣佈由甫退休的職業外交官薄瑞光,接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補實了懸缺近兩年的職位。薄瑞光雖接任在台協會理事主席,但仍繼續擔任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主任,平時不在AIT華盛頓總部上班。

薄瑞光的任命案顯示,美國在台協會華府總部與台灣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一樣,已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機構。美台關係已經升級,雙方派駐對方的官員都已能直接與主管官署聯繫,兩個「白手套」機構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

繼任命薄瑞光為AIT理事主席之後,美國國務院又任命職業外交官楊甦棣為AIT台北辦事處處長。這顯示國務院重視美台關係,畢竟職業外交官較能掌握國務院的脈動,前線指揮官與後勤司令部有良好默契,才能打勝仗。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和民進黨主席游錫堃,今年先後訪問華府,都受到相當規格的接待,其中以馬英九與當時的副國務卿左里克會面,層級最高。

有人認為這是華府對台灣綠色政府失去信心,期待二零零八年藍色政府復出的徵兆。不過此間智庫分析,美國固然對泛綠搞台獨很頭痛,甚至祭出懲罰,但對泛藍與北京走得熱絡,握手言歡,也不見得樂觀其成,甚至感到憂心。畢竟美國一心只想維持台海現狀,而與北京吵架,或與北京抱在一起,都會改變現狀,都不符合「美國利益」。因此,較高規格接待馬英九,與其說是預為泛藍復出背書,不如說是對泛藍在立法院支持軍購案有所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年間,華府對台北的一些動作屢屢動氣,北京卻從頭到尾沈得住氣,甚至好像「事不關已」。

此外,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年四月訪問華府時,表現出「大國領袖」的風範,表示願意與美國求同存異,朝共同目標邁進,並承諾在反恐、反武器擴散、禽流感控制、能源、環保、災難預防及救援等方面,加強與美國合作,同時尋求以和平方式解決北韓和伊朗核武問題,建立一個永續和平,繁榮共享的和諧社會。

這不禁令人連想起去年九月在紐約,在兩個不同的場合,美國副國務卿左里克首次呼籲中國做一個國際社會的「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responsiblestakeholder ),胡錦濤則首次邀請「共同管理台灣問題」。

當時北京對左里克的呼籲嗤之以鼻,華府則對胡錦濤的邀請,在記者會上嚴正拒絕。一年後,北京自己已公開期許要履行國際社會利害關係人的責任,華府也默默接下協助北京管理台灣問題的角色。

最近,中國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悄悄來美。據瞭解,其最主要任務,就是向美國提供「情報」,陳水扁政府即將對修憲採取大動作。

顯然,「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與「共同管理台灣問題」,已成為美中關係發展的兩輪,如何因應此一新形勢,台灣面臨考驗。

相關新聞
軍購案過不過 美日都在看
綠營:軍購案有急迫性  立院應儘速通過預算
李青泰來洛演講 鼓勵努力拼外交
學者:楊甦棣發言重申美立場 應理性看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