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明年全球景氣趨緩 台灣應加強投資提振內外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31日報導】2007年台灣經濟展望專題報導系列之二(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三十一日電)今年 1月至11月台灣出口與進口都呈兩位數成長,由於明年 (2007年)國際經濟趨緩,加上台灣資本設備進口、消費品進口今年前11月都呈負成長。學者建議,要務實面對台灣投資減少現狀,明年一定要加強投資,其中,資本設備進口攸關明年公共投資、民間投資成效及未來出口能量。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2006年將走到尾聲,回顧這一年台灣外貿暢旺,內需持續不振。出口數據雖屢創新高,但學者憂心,若朝野不務實面對投資減少現狀,對台灣中、長期負面的影響,恐逐漸展現。

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1月至11月海關出口累計總額為2044.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3%,進口總額1860.3億美元,則比去年同期增加10.5%,出進口相抵,為出超183.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0.7%。

不過,雖然今年出進口表現亮眼,然而,一般多認為明年國際經濟將趨緩。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陳淼指出,美國景氣趨緩已經很清楚,日本也有趨緩現象。

歐盟部分雖然因為今年德國受世界盃足球賽影響,消費相當強勁,但明年德國要提高消費稅,義大利因財政赤字嚴重,要縮減財政支出等,可預見歐盟明年也都會比較保守。

所以,除了中國可能持續強勁之外,台灣主要出口國家若預期都不理想,恐怕就會對台灣的出口造成影響。況且,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地區很多都是再出口產品,多少也會受影響。

更不用說,今年出口成長強勁,陳淼表示,在高基期上要有所表現,相對又更難。

同樣的道理,今年消費品進口至11月底,為141.4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7.6%,比去年同期減少1.14%。

陳淼表示,除目前尚未看見內需成長的明顯訊號,就算明年消費品進口變成正成長,恐怕也得看是基期低的因素,或者是真正的成長。

然而,若明年出口預期不夠理想,內需又無明顯提振,展望台灣經濟未來,陳淼指出,資本設備進口必然將扮演最重要的關鍵角色。

根據財政部的統計,今年1月至11月,累計資本設備進口為315億美元,僅占進口總額的16.9%,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6%。

陳淼表示,資本設備進口代表的是台灣出口的未來,唯有資本設備投資才能積聚出口能量。如果資本設備進口持續萎縮,代表國內的公共投資、民間投資都在縮減。

在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投資維持擴張、研究的情形下,台灣若停滯不前,恐怕對中長遠台灣的經濟,將造成嚴重的影響,畢竟,台灣的技術並沒比競爭對手領先多少。

所以,陳淼指出,若要提振經濟,不論台灣或其他國家,不管景氣好壞,加強投資,絕對是需要落實的政策,這一點,朝野都應務實面對,台灣才有未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