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的一百個常識(80)

陳破空:宗教信仰,意義何在?

陳破空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12月4日訊】大凡宗教,都主張仁愛、博愛、慈悲、關懷、奉獻。宗教信仰和信仰自由,是文明國家立國的基石,尤其在西方,更是優良傳統。在西方國家,大多數民眾具有宗教信仰,少數不具信仰者,也深受感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宗教情懷。真正的宗教信仰者,渴望上天堂,而恐懼下地獄,他們待人以誠,積極行善,至少不幹壞事。這正是西方道德水準高、社會秩序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北朝時代,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基督教傳入中國,則僅僅始於近代。然而,多數中國統治者囿於狹隘思維,唯恐宗教信仰危及其專制利益,有意防範,甚至閉關鎖國。以至於,宗教信仰始終未能在中國社會形成主流。

由於普遍缺乏信仰,大多數中國人,將今生今世的富貴,即俗名俗利,當成人生的最大追求。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劣質部份,權力、官位、富貴,幾乎成了同義詞。故有「苟富貴,不相忘」和「取功名,圖富貴,平生足願」等直言不諱的說法,並影響至今。中國社會道德普遍低下,原因也在於此。

中共狂言:「宗教就是鴉片。」為此大規模毀滅宗教神跡、鎮壓宗教活動、迫害宗教信徒,激起人神共憤。人類已經跨入二十一世紀,但在中國,凡家庭教會、地下教會、及一切非官方教會,甚至氣功流派,都仍然在中共的「打擊」之列。中共自稱「無神論者」,實際上,中共害怕的是,民眾信神而不信中共,將危及中共的獨裁統治。中共逆天而行,直接引發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災難:物慾橫流,人慾橫流,

肉慾橫流。人性淪喪,人性泯滅。認錢不認人,笑貧不笑娼。@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西藏文革照片首次向西方公開
組圖:2006年韓國傳統服裝表演
專訪:鄭恩寵談去教堂途中被公安攔阻
漫談黨文化系列(14)﹕在中國宗教信仰自由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