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評空中讀書會 第17集

《九評之二》評中國共產黨是怎樣起家的?

人氣 6

【大紀元2月10日訊】(希望之聲《九評空中讀書會》節目) 聯結收聽

《九評之二》第二節《中國共產黨不光彩的起家史》
(六)抗日戰爭——借刀殺人,擴大自己

李唐:上一集的《九評空中讀書會》當中為各位朋友談到了《九評之二》的第二節《中國共產黨不光彩的起家史》的第五部分《西安事變——成功用間,二次附體》,談到了中國共產黨如何離間張學良和蔣介石之間的關係;接下來另一個關鍵的事情就是八年抗戰。中國共產黨在八年的抗戰期間,不斷的利用抗戰的機會來壯大自己;並不是它們所說的「共赴國難」,而是「壯大自己」。

接下來要為各位進行的就是《九評之二》的第二節《中國共產黨不光彩的起家史》的第六部分《抗日戰爭——借刀殺人,擴大自己》。

(朗讀)

(六)抗日戰爭——借刀殺人,擴大自己

抗日戰爭爆發時國民黨有一百七十餘萬軍隊,十一萬噸排水量的軍艦,各種飛機約六百架。共產黨加上1937年11月改編的新四軍,總數仍沒超過七萬人,內部還爭權分裂,已弱小到只需一戰便可根除的程度。中共知道,如果把隊伍拉出去跟日本人打仗,一個日軍師團也打不過。中共的眼裡,領導權而不是民族存亡,才是民族統一戰線的中心問題,於是策劃了「在聯蔣過程中必須為爭取領導權而鬥爭,但這只能在黨內講,並在實際工作中實現」的方針。

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所為是和日本侵略者互相配合、併肩作戰。在滿洲事變宣言中,中共號召全中國人民「在國民黨的統治區域,工人罷工,農民騷動,學生罷課,貧民罷業,士兵嘩變」,推翻中國政府。

共產黨高舉抗日大旗,卻只在後方收編地方軍和游擊隊,除了平型關等幾個屈指可數的對日戰鬥外,共產黨無抗日戰績可言,只是在忙於擴大地盤,在日本投降時搶著受降日軍,把自己擴充成號稱擁有九十餘萬正規軍和兩百萬民兵的強大力量。抗日的正面戰場則全留給了國民黨軍隊,國民黨戰死疆場的將軍二百多人,共產黨的指揮官幾乎毫無損失。中共教科書一再告訴人民,國民黨不抗日,是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朗讀結束)

李樂:講到這個我就想到一本書「中國抗日戰爭圖誌」,大概是1992年出版的,那本書長得很大,就像百科全書一樣。裡面列舉了共產黨的軍隊、毛澤東審視抗日、降日之類的很多的照片。我感到非常奇怪,我們都知道抗日是中國國民黨在打,怎麼中國共產黨也一樣在抗日?後來我追查下去,才發現原來中間被動了一點手腳。

李唐:什麼樣的手腳?

李樂:當時中國和日本打的戰爭,大小加起來有兩百次上下,但是共產黨打的,可以講的,最大的就是「平型關」那一次戰爭。

李唐:另外還有一個「百團會戰」,那不算是大型戰爭,等一下我們會跟各位朋友說明什麼叫「百團會戰」。

李樂:那本書總共有厚厚的三冊,裡面光是「平型關」一役的照片就放了16頁。而之前國民黨打日本的戰爭不知道打了多少次,它卻把國民黨戰爭的圖片濃縮成幾頁而已,它那個圖說就讓人以為是共產黨在抗日!

李唐:所以它自己只打了一、二場戰役,就把它擴大編成整本書?

李樂: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李唐:這實在是很會小題大作了。

李樂:所以就讓我覺得,是不是我讀的歷史有問題。

李唐:我們接下來看1937年,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也就是我們講的「七七事變」。「七七事變」發生後就正式宣布對日抗戰開始,所以一般以「七七事變」作為抗戰的開始。在「七七事變」之後,中國共產黨也表態了,中國共產黨最擅長的就是作宣傳和表態。

1937年7月22日他們發表了一個「共赴國難宣言」。提出下列保證,主要有四點保證:一、願為實現三民主義而奮鬥 (李樂:跟那時候發表「我們覺得美國是特別可親的國家…」是一樣的道理,好好聽喔!);第二、取消推翻國民黨的暴動政策;三、取消蘇維埃政府;四、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

這就是「共赴國難宣言」裡的主要內容。我們看到中國共產黨真的很會玩這些花招。

李樂:他可以把腰彎得比你還低。

李唐:在一個月後,就是8月22日,當時蔣介石蔣委員長,就任命共軍的領袖朱德、彭德懷,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正副總指揮。所以後來我們把共軍稱之為「八路軍」,就是從這邊來的。

而且為了表達善意,國民政府在7月31日,就把我們上集跟各位聽眾朋友提到的,在上海的「救國會」的沈鈞儒釋放了,在8月24日也把陳獨秀釋放了,就是為了表示大家共赴國難。

但是我們知道中共的「共赴國難宣言」只是它的統戰策略的運用,就是它把和國民黨之間的鬥爭方式,由原本的武裝鬥爭轉變為和平鬥爭。

李樂:和平的鬥爭?

李唐:對,其實還是鬥爭。由非法的變成合法的,這是共產黨很會的。和、戰兩手是共產黨最會的,什麼是候要用和平的手法,什麼時候要用戰爭的手法,他們用起來非常的熟練。

其實我們看到中共的「反分裂國家法」,也是一種和戰兩手。中共「反分裂國家法」通過之後,連續邀請了台灣兩位在野黨主席,給了好多好像很漂亮的條件,什麼水果免稅呀、在中國大陸的台灣學生享有跟他們一樣的學費呀。和戰兩手的策略,他們用起來真的是運用自如、游刃有餘,在這邊我們也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在這一點會讓很多人迷惑就是這樣子。

我們看一下中國共產黨當時軍隊的大致狀況,在抗日戰爭爆發一開始,共軍事實上大概只有兩萬多人,他們後來改組,剛開始他們是改組為國民革命軍的「第八路軍」,後來又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

「第十八集團軍」是以朱德和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下轄三個師:115師、120師和129師。115師的正、副師長是林彪和聶榮臻;120師的正、副師長是賀龍和蕭克,129師的正、副師長是劉伯承和徐向前。我們在談第五次剿共時,都有提到這些人。後來在1937年12月,又把江南共黨游擊隊增編為「新四軍」,我們在《九評》裡看到的「新四軍」就是這麼來的。新四軍有幾千人,以葉挺和項英為正副軍長。

李樂:在後來的政治革命中,這幾個人的名字經常聽到。

李唐:但是有一個我們最熟悉的名字在這裡沒有聽到,那就是毛澤東。其實毛澤東並沒有消失,毛澤東躲在幕後,這些人是在幕前的,是站在台上的,事實上幕後主控的是毛澤東。

不管是「第八路軍」也好,後來的「十八集團軍」也好,還是後來新增編的「新四軍」,這些軍隊名義上是接受蔣委員長的指揮從事抗日戰爭,但是事實上是遵從毛澤東的決策。

李樂:哦!所以他們是附體。

李唐:他們很明顯的是國民革命軍的附體。他們在1937年7月22日發表「共赴國難宣言」後,同年的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召開了一個會議,作成了一個決策,決定以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作戰的方式作為共軍的作戰方針。9月共軍進入山西的北部,就是晉北,參加對日的作戰的時候,毛澤東就下達了一個最重要的指示,就是「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

關於「一分抗日」,李樂在今天讀書會一開始時提到了「平型關戰役」,「平型關戰役」的指揮官是林彪;後來劉伯承在「平型關戰役」之後發動過四次小伏擊,也就是一邊撤退,一邊伏擊;當時還有一個彭德懷所指揮的「百團大戰」,根據中共自己的報導,百團大戰裡剿滅日軍有四萬人,八路軍傷亡了一萬多人。

李樂:四萬人,那是很大的規模喔。

李唐:雖然是勝利,後來其實都受到毛澤東的批評。

李樂:批評什麼?

李唐:批評說「我不叫你們玩真的,你們跟我玩真的!」,其實他最主要的意思就是這樣。在「平型關戰役」,林彪被他的部下誤認為日軍而槍擊受傷,毛澤東逮到機會,就把林彪送到莫斯科去養傷,而且一養就養到整個抗日戰爭結束才回來。一方面林彪在「平型關戰役」得到了蠻大的勝利,可能會功高震主,所以毛澤東要利用機會把林彪給冷凍起來;第二個就是,毛澤東本來就不是要打真的,把林彪送去,事實上就是防止林彪再去打真的,這就是「平型關戰役」。

還有一個「百團大戰」。為什麼叫做「百團大戰」?中共的文件裡面說「百團大戰」連續三十餘日,戰線延長一千多公里,動員了二十多萬人。

李樂:一千多公里差不多是萬里長城長了。

李唐:對,為什麼叫「百團大戰」?簡單的講,軍隊的編制裡有一個層級叫做團,所謂百團,就是形容很多,一百個團投入了這次的戰爭,所以不是在一個戰場上,戰線拉了很長。所以叫「百團大戰」。

毛澤東為什麼對「百團大戰」很感冒,主要有兩點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共軍自己有一萬多人傷亡的代價。對毛澤東來講,如果把這四萬日軍留給國民黨軍去對戰的話,可以消耗國民黨幾萬,甚至是幾十萬的精銳;就是說讓日軍去和國民黨打,讓國民黨傷亡,你為什麼要自己去打呢?結果這一打,把自己打掉了一萬多人,而國民黨沒有損傷;這一消一長之間,他覺得太不划算了。所以這是毛澤東很不滿意的地方。

李樂:不小心變成「三分抗日」了。

李唐:第二點,之前毛澤東一直在國民政府軍裡推託,說自己的兵力不夠,只有幾萬人,而且兵力分散,武器落後,所以沒有辦法正面抗日,在國民革命軍裡他一直以這個理由拒絕去作戰;也就是說因為他人數不多,組織又渙散,分散得很廣,所以很難和日軍正面的作戰。但是「百團大戰」就讓這個謊話破功了。

因為以一百個團的兵力來說,每個團有一千多人,那一百個團的話,當時八路軍的兵力應該有十萬到十幾萬人,而且事實上當時也是這個樣子。所以這等於是讓共軍真正的人數因為「百團大戰」而曝光了。所以毛澤東對「百團大戰」還有「平型關戰役」非常的不滿就是這個樣子。

李樂:毛澤東真是老謀深算喔。

李唐:對,他自己又不在第一線。所以說毛澤東這個人,可以說古今中外罕有的非常陰的一號人物。

李樂:很陰的,耍陰的。

李唐:非常非常的陰!除了這幾次的戰役外,還有所謂的「兩分應付」。這「兩分應付」包含的是扯國民革命軍的後腿。1936年中共「共赴國難」以來,當時的軍隊人數有限,特別是在1937年12月,增編的新四軍只有幾千人;但是從1937年到1940年,整整三年的期間,「七分壯大」的確產生了效果。像「新四軍」當時以抗日為名,所以他們可以組織很多愛國份子進入。

當時有一個統計,從1939年8月一直到1940年2月,共軍在華北襲擊國軍有九次;打了國軍之後,事實上是要收編國軍的這些人員,趁機要擴大自己。所以政府為了減少新四軍和國軍之間的衝突,在1904年10月就下命令要求新四軍調到黃河以北,但是新四軍拒絕了。

李樂:違抗軍令。

李唐:沒有錯。但是我想這時他們自己覺得自己的實力大增,所以敢公然拒絕,這是典型和戰的兩面手法。到了1941年的1月5日,新四軍更公然的在安徽省南部攻擊國軍的第四十師,當時第三戰區的司令官顧祝同就下令把新四軍包圍,後來新四軍就被顧祝同瓦解了,當時新四軍軍長葉挺被抓,副軍長項英在逃亡途中被他部下所殺,後來就取消了新四軍的番號。

李樂:噢,原來是這樣。

李唐: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抗戰期間,中共不但不抗日,隨便打了幾個仗,其中一個戰役還引起毛澤東的不滿,林彪因而被冷凍起來;另外還不斷的騷擾、攻擊國軍,要擴張自己的實力,削弱國民革命軍的實力。

李樂:我覺得這個情節聽起來很熟悉吔。

李唐:怎麼說?

李樂:就好像中共跟台灣連、宋兩位主席說:我們會釋放很多利多。可是你看在WHA上,美國說:中共並沒有改變立場啊,它沒有打算讓你加入啊!所以在實際的運作上,來自於中共的阻力還是非常大。

李唐:再回到五四運動的那個年代,當時的蘇聯為了讓中國人相信它,當時它公開放棄在華的一切特權,但是事實上並沒有,就是共產黨蠻常用這樣的兩手策略。

李樂:所以基本上我們不能聽它講什麼,要看它做什麼。

李唐:其實人的行為是比較重要的。

李樂:像在(台灣)外交部網站上就有很多中共干擾台灣的外交計劃,這些都有一大筆記錄的。

李唐:說到抗日後期,抗日是在1945年結束,日本投降是在1945年8月14日,而蘇聯在8月9號對日本宣戰;但是在蘇聯對日本宣戰的前幾天,美國已經在日本廣島丟下第一顆原子彈,也就說日本的投降是早晚的事情。但我們看到蘇聯立刻對日本宣戰,在這個時候對日本宣戰,它的用意呢?就是日本投降的時候,它立刻就介入中國東北。

李樂:噢,因為它有宣戰。

李唐:進入東北就是要去接收日本的物資。所以當時日本投降之後,俄國就立刻就進入東北,當時日軍的物資全部被俄軍所收繳。根據估計,俄軍所收繳日軍的物資大約可以武裝八十萬的軍隊。

李樂:好大。

李唐:對,其中有四分之一,蘇聯分批交給了中共。

李樂:所以他們私底下有一個協議。

李唐:對,這個協議的部份在《九評》裡也有提到,它就是幫助中共增加武裝。除了把軍用物資交給中共,蘇聯也把日本在東北所投資的輕重工業,全部給佔有了;但是蘇聯的動作,立刻引起了全國的不滿跟憤概,包括當時台灣的民眾,也要求蘇聯滾出中國。蘇聯在這樣的情況下也發現不能再這樣蠻橫下去,所以它們要撤退,但它們在撤退之前就先通知了共軍去接收。

李樂:東西先拿到再說。

李唐:就是在蘇俄撤退之後,讓中共直接接收這些佔領地、物資等等。除了蘇聯的協助之外,在日軍投降之後,共軍立刻在各地搶佔、接受日軍的投降。它雖然不抗日,但是抗日時期它在各地都建有根據地,所以,等到日本一投降,它就搶先去受降。而且在各地開始破壞交通路線,像平漢鐵路,還有一些重要的,像粵漢鐵路就被破壞過好幾次,它就是要阻擋國軍去接收這些地方;還刻意讓黃河決堤,阻擋國軍前進接收,造成了許多人的死亡。

所以到了抗日後期,中共—我們講台語叫「割稻尾」,就是坐享其成。整個抗日戰爭,其實最大的得利者,就是中國共產黨,就是共軍。

李樂:對,它造成中國後來非常巨大的災難。

李唐:所以我們說大家反日可能都是真的,但中國共產黨心裡應該是感謝日本的,沒有日本發動對華戰爭的話,中國共產黨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

李樂:通常共產黨要發動什麼群眾示威,都可以看得出一些蛛絲馬跡。比如它煽動民眾去反日示威的時候,你可以發現它把整個佈線,是把所有的人集中在某個地區。如果我是群眾,我是自發性的反日示威的話,那路線是我自己做的,自己設計的,可能是長達北京某某街這樣子。可是這一次反日示威,你看到它都是把它放在某個地方、一個區塊,它可以掌管的區塊之內。

李唐:對,很安全的,它可以去控制的區塊之內。

李樂: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

李唐:對。我們今天節目時間到這裡差不多了,在這裡跟聽眾朋友說晚安了。

(據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九評空中讀書會》節目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九評空中讀書會 第7集
九評空中讀書會 第8集
九評空中讀書會 第10集
九評空中讀書會 第11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