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經租房業主聯名聲援冰點主編李大同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趙子法報道)《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是國內最早率先刊登經租房遭到中共政府明火執仗掠奪的報道。近日,國內近兩千名全國經租房業主獲悉【冰點】遭到停刊,聯名聲援【冰點】主編李大同,表示要堅決站在李大同身邊。

經租房,就是人們祖輩相傳的房產,在共產党開進大陸后被逼上繳,中共經營出租,稱為“經租”,美其名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有的房主得到40%的房租收入。其數量,冰點報道在北京就有20万間。

“社會主義改造”到八十年代中共的改革開放后,很多經租房屋遭到中共政府強制拆遷,人們為此失去了住居,流浪街頭,許多房主在死不瞑目中作古。還有許多房主恐懼中共暴政,不敢站出來要求歸還自己的權益。但是,還是有許多經租房主在北京的建設部、信訪部門、中共官員開會場所等地苦苦抗議,有的房主透露因為上訪,還經常遭到警察的拘捕、審訊、拘留等。

在中國媒体可恥的沉默中,2003年12月17日,中青報的【冰點】率先報道了經租房主的悲慘遭遇,并采訪了在當時被譽為全國十佳律師的高智晟律師,文中揭露的事實揭示中共政權就是一個明火執仗的流氓強盜政權。詳情請看文后《冰點》記者江菲的全文報道。

經租房主公告:

我們全國經租房業主堅決支持李大同先生,堅決站在李大同先生的身邊。
[2006-1-30 11:24:33] leoleon007 說: 請替我們兩千多人為李大同簽名
[2006-1-30 11:29:16] leoleon007 說: 浙江省497 北京市496 江蘇省412
山西省170 甘肅省109 湖北省53
福建省38 遼宁省52 重慶市9
天津市2 云南省7 廣東省1
陝西省7 上海市22 四川省35
河南省4 山東省1
河北省1 總共1916名

浙江省497
溫州市86
蔡桂芬 蔡建軍 陳阿權 陳達貴 陳國傅 陳進淼 陳良英 陳淑秋 陳香眉 陳秀琴
陳雪艷 陳映娟 陳增明 陳增武 池友花 池宗權 池宗權 戴秀蘭 戴兆榮 董洁如
洪雅音 胡春眉 胡其美 胡無忌 黃玲弟 黃筱容 季大勇 江美英 金玉麗 孔繁欽
李洪進 李季娥 李秀芝 林 芬 林國松 林洪漢 林秀貞 林岩福 林云龍 劉瑞洁
劉玉華 沙震雨 邵鳳英 邵國輝 施巨春 施月桃 蘇 蘭 孫法木 孫繁南 孫振興
湯長強 王惠欽 王金龍 王明欽 王瑞忠 王心林 吳國基 吳國權 伍伯雄 小 樂
謝寶林 徐中邦 楊 忠 楊建思 楊獻忠 楊振光 楊振宙 姚阿翠 姚聰聰 余培龍
袁國棟 袁國忠 袁吉仁 袁立明 張長清 張積年 張仕廉 張錫恩 張興國 鄭阿鳳
鄭邁華 鄭敏祝 鄭卿池 鄭珠妹 周鳳玉 周觀品
杭州市34
卞文霞 陳建平 陳文飛 范金水 馮干靜 胡宜夫 紀 黎 李曉琴 路 強 路云森
戚振語 錢 鳴 施鳴春 施鳴冬 施鳴秋 施鳴武 施鳴夏 施志誠 王 鵬 王貴金
王劍南 王律芳 王小根 吳佩莉 奚蓓蒂 奚蓓薇 奚國琛 奚國瑞 楊 尖 姚德俊
葉梅芬 張文莉 張小莉 朱于夫
舟山市5
孫盟杰 奚樂山 周定普 周方國 周林夫
台州椒江339
包建軍 包玉梅 包正良 包中新 蔡 斌 蔡 方 蔡 林 蔡 梅 蔡 琴 蔡達文
蔡梅生 曹英華 陳 虹 陳 鵬 陳炳南 陳彩荷 陳大振 陳國強 陳吉楨 陳錦秀
陳綠茵 陳曼兮 陳梅生 陳美兮 陳美玉 陳念德 陳念祥 陳念中 陳倩兮 陳慶科
陳慶云 陳賽兮 陳紹雄 陳仙壽 陳顯國 陳雪珍 陳逸東 陳玉露 陳玉霜 陳岳明
陳振露 陳志明 陳子漢 仇佩斐 戴也惊 丁成聰 丁成奎 丁成商 丁國健 丁國林
丁國正 丁克非 丁老五 丁立平 丁立人 丁隆逵 丁隆遠 丁其富 丁其國 丁其增
丁日明 丁素貞 杜冬英 杜月秋 馮素蓮 傅 頡 傅 彤 傅吉吉 傅麗璉 傅湘漪
傅義功 傅義陽 高桂花 顧 弘 顧榮聰 顧世敏 顧世敏 顧世英 顧文婕 顧仙梅
顧永生 管彩娥 郭靖遠 何辰陽 何道富 何金玉 何勁松 何奇芳 何維達 何仙法
何仙祝 何亞平 何云蓮 賀彩蓮 賀彩琴 賀風姣 賀風娟 賀普春 賀賢林 賀燕麗
賀招云 洪 波 洪榮慶 洪善君 洪學玲 黃愛東 黃漢光 黃漢明 黃漢文 黃漢武
黃小燕 黃友燕 季敬清 郟秀月 姜義松 姜正華 金崇達 金崇華 金崇林 金靈生
金蓉芳 金文杰 金曉素 金岫青 金雅仙 金韻仙 李潮海 李誠超 李誠榮 李道法
李道根 李道友 李馥蘭 李華友 李立民 李立言 李素玲 李蔚農 李錫沖 李香蓮
李育才 李振鋼 李振遠 李宗机 林 峰 林 巍 林 岩 林大剛 林君琴 林領招
林榮洄 林祥環 林小妹 林岳耕 林岳樵 林岳漁 林招鳳 劉 青 劉樹崢 柳 紅
陸文琴 呂福增 羅秀芳 馬 倫 馬厚澤 馬開年 馬麗雅 繆珊玉 牟夢津 潘三妹
錢 端 錢 鋒 錢紹鍔 錢紹中 錢婉君 錢小玲 錢秀云 錢映霞 錢祖春 錢祖麗
錢祖森 錢祖衛 錢祖星 邱文正 阮春法 阮荷令 阮荷香 阮荷珍 阮吉仁 阮繼順
阮可華 阮可秀 阮來生 阮孟寬 阮孟賢 阮榮安 阮文君 阮文玉 阮文正 阮西亞
阮顯榮 阮秀芳 阮玉芳 阮玉椒 阮志遠 阮中法 蘇舒康 孫慧敏 孫際平 孫濟榮
孫可望 孫可文 孫敏敏 孫士權 孫雪蕉 陶國春 陶基鳴 陶基云 陶開友 陶琴芳
陶琴鶯 童敏光 王 南 王寶風 王從興 王國雄 王華民 王极炳 王极更 王建華
王健麗 王文娥 王賢志 王祥法 王雪琴 王玉香 魏寶清 吳彩蓮 吳明道 項國松
徐 彬 徐 虹 徐 敏 徐 欣 徐 瑛 徐安定 徐崇義 徐崇宇 徐春娥 徐道明
徐道森 徐道琰 徐道義 徐菊秋 徐麗華 徐美華 徐琴華 徐珊玉 徐世杰 徐世浙
徐婉麗 徐婉清 徐婉琰 顏秀鳳 楊成華 楊誠谷 楊桂眉 楊華祿 楊慧貞 楊劍鳴
楊劍青 楊靈壽 楊玲玲 楊仁法 楊湘玉 楊小美 葉 萍 葉 珍 葉桂芳 葉菊春
葉呂德 葉小兵 葉小華 應桂蓮 詹 林 詹凌云 詹婷芳 詹婷婷 詹招弟 詹祝卿
張崇衡 張崇華 張爾瑜 張錦星 張錦英 張錦中 張開安 張開英 張呂萍 張梅曾
張世光 張文達 張小梅 張小芹 張新德 張新恩 張新力 張新民 張新中 張秀英
張雪云 張亞美 張越湖 張云庭 張哲英 張志斌 張志超 趙文言 鄭玉秋 周伯如
周國芳 周莉莉 周麗華 周連華 周取寄 周云霞 周正東 周正和 周正倫 周正雄
朱丹丹 朱光壽 朱建偉 朱小芳 朱小玲 朱小琴 朱宣德 朱宣東 諸玉湘
麗水市31
包玉棣 蔡秀娟 陳大德 戴 芳 杜洪庭 范麗新 范連弟 高家孫 何合仁 季連宗
季龍山 賈雄軍 李致秀 呂和平 彭虎城 施余仙 孫貞祥 汪 平 吳顯榮 徐定國
許大健 許振發 楊三妹 張子文 鄭楚平 鄭壽仁 鄭玉蘭 鄭振華 朱文高 朱云玉
鄒淼軒
嘉興市1
徐 怡

北京市496
?云甫 安桂珍 安景珍 安宗? 安宗超 安宗赳 安宗魁 安宗遜 白福寶 白國慶
白志良 畢俊立 曹俊岭 曹立志 曹學江 曹學增 曹玉恒 常 青 陳 榕 陳 松
陳 榆 陳 松 陳洪天 陳蘭偑 陳榮榮 陳文博 陳心紅 陳杏芝 陳一玲 陳宗璉
崔連仲 戴紹昇 鄧 旭 鄧銳堅 丁 年 丁廣泰 董巨昌 杜 凱 杜   杜寶泉
杜春蘭 杜金崗 杜靜寅 杜淑蘭 杜淑琴 杜樹森 鄂紹聰 樊 玲 樊 瑛 范玉福
范正慧 方夏驊 斐鳳琴 斐貞嬡 馮淑蘭 付女士 高 軍 高 如 高博康 高如佰
高如澗 高秀坤 高英薇 高英薇 高振業 葛玉生 關華楷 關麗蓉 關鑰楷 郭 容
郭鳳賓 郭鳳金 郭家林 郭容德 郭亞榮 過欣華 韓明春 韓鳴樞 韓昭春 韓昭存
郝蘭榮 郝末平 郝素平 何桂芬 何如蘭 何思競 侯惠琛 胡家珠 胡曉久 黃 斌
黃 偉 季 然 賈大生 賈魁利 賈中异 蔣學江 蔣元慶 蔣云亮 焦亞俊 解春艷
金元龍 金宗藩 金宗芬 金宗荃 金宗蔚 金宗蔚 金宗英 金宗芸 金宗  靳淑珍
靳玉華 荊洁生 康淑華 康渝華 寇振馴 李 湖 李 瑚 李 琳 李 琳 李 榮
李 霞 李超慈 李超慈 李承祖 李德祥 李發興 李桂蓮 李國珍 李卉蘭 李會毅
李惠文 李慧雯 李靜安 李龍興 李榮? 李士廉 李士明 李士銘 李侍源 李樹林
李雙慶 李松連 李希爾 李小鵬 李曉明 李秀蘭 李秀英 李志強 李志遠 李致秀
歷蘭英 梁紅英 梁景福 梁景祿 梁景榮 梁景生 梁景欣 梁敬純 梁士鏞 林志明
劉 琤 劉 惠 劉 靜 劉 亮 劉 璐 劉 錚 劉 洁 劉寶貴 劉保康 劉春明
劉春旺 劉冬生 劉福升 劉福生 劉桂一 劉菊崇 劉美鳳 劉若瑩 劉斯迅 劉泰?
劉維鵬 劉湘* 劉項臣 劉小詠 劉秀榮 劉秀文 劉學祿 劉耀蘭 劉玉芬 劉智珠
劉中立 劉柱一 路佩蘭 呂 岩 呂 英 呂亦賢 羅宜榮 馬 進 馬 敘 馬炳麟
馬宏琴 馬捷民 馬魁堯 馬連福 馬瑞清 馬潤勤 馬秀英 馬玉英 馬振環 滿德鳳
滿君茹 孟久恒 倪芝蘭 宁景倫 牛劍峰 牛美煦 牛美勛 牛明常 牛小紅 潘補眼
潘若茹 彭虎城 彭連杰 璞宗? 濮宗莩 濮宗荷 濮宗慧 濮宗蕙 濮宗九 濮宗榮
濮宗茼 溥 宗 耆洁玫 錢胜榮 秦秀榮 邱少祥 曲* 書 曲秉書 曲惠書 曲惠英
曲康業 曲燕華 任連慶 任榮桂 任友敬 任友靜 戎全坤 戎全秀 戎權環 戎權全
戎權秀 戎象頤 容景倫 沙 莉 沙 麗 邵香斌 邵香玲 邵香珠 邵新和 邵忠誆
生菊英 石 菲 石 英 史連英 史衛國 宋明珍 蘇 震 蘇五一 孫永安 索如魁
邰麗芬 邰麗萍 談志華 譚家棟 譚家瑞 唐 洁 唐寶義 田 科 田偑生 田鳳芝
田桂芳 田和平 田洪春 田蘭芯 田連恩 田詩成 田秀珍 田玉英 田悅芝 仝云浦
宛洪順 王 芳 王 涵 王 晶 王 靜 王 柯 王 玲 王 梅 王 容 王 銳
王 中 王 忠 王 芳 王 涵 王 梅 王 影 王昌茹 王春英 王大連 王鳳珠
王廣波 王繼蘭 王繼慶 王嘉陵 王金萍 王金聲 王俊賢 王利傳 王連忠 王明賢
王明咨 王汝咨 王潤賢 王少雄 王詩* 王士林 王鐵成 王維蘭 王文洁 王文玲
王文茹 王文溪 王文賢 王文秀 王文軒 王文元 王錫霖 王興安 王興泉 王修榮
王延華 王以容 王英超 王玉臣 王玉芳 王月賢 王月賢 王振東 王智達 王柱華
魏建偉 魏茂棣 魏茂林 魏申? 魏秀玲 吳秀英 武菊芳 武天錫 奚正吾 謝 禮
謝光輝 邢新菊 邢新麗 修尊誥 徐 怡 徐定國 徐敬純 徐明? 徐明昶 徐紹煜
徐霞云 許鴻勛 許玉枉 許志杰 閻冠英 閻振蘭 楊   楊 民 楊?慧 楊春蘭
楊存葆 楊金崗 楊清東 楊樹聲 楊獻瑤 楊小惠 楊小愈 楊新生 楊秀琴 楊有恒
楊有明 楊有年 楊有渭 楊有征 楊元禮 尹 飛 于根棟 于關關 于桂格 于桂山
于培元 于瑞蘭 于瑞林 于學光 于學英 于振棟 于振柱 元 卓 袁文輝 苑永明
岳 蘭 岳大偉 張 張 喚 張 康 張 啟 張 新 張寶森 張春生 張鳳珠
張國俊 張國濬 張國清 張洪賓 張洪文 張喚生 張惠珠 張慧霞 張積年 張繼賢
張繼新 張鍵新 張金華 張金筠 張金生 張金珠 張久茹 張魁令 張蘭?張廉
張民德 張明山 張默然 張平華 張仁成 張榮英 張石礅 張世卿 張守全 張同清
張文瑞 張小萍 張曉平 張秀英 張秀貞 張旋瑩 張璇營 張英敏 張志強 張治安
章 晶 章鴻生 昭 春 趙 康 趙?俊 趙博群 趙清智 趙亞琴 鄭占林 鄭仲平
周 英 周 重 周慶華 朱 蘭 朱長存 朱長華 朱棣洁 朱繼妍 朱蘭坤 朱鐵鋒
朱午山 朱孝洁 朱嘯伯 朱嘯杰 朱嘯妍 宗 群 宗景倫 左國華 鄭仲彥

江蘇省412
蘇州市30
丁堯象 丁炳順 丁炳華 丁炳吉 丁炳偉 顧 宁 金俊鳳 潘家震 阮繼舜 吳畿鎮
吳綏之 吳畿蓮 吳畿錟 吳畿鑌 吳畿鈞 吳畿銓 徐桂芳 鄒崇德 鄒崇顏 鄒蘭珍
鄒景良 鄒志揚 鄒天和 鄒天如 鄒天箴 鄒 洪 鄒 明 鄒琪華 鄒琪美 鄒君怡
張家港1
郭 濱
南京市1
李道平
揚州380
包 虹 包 鈞 包 祥 包嘉偉 包善揚 畢永林 畢永齡 卞汝鑫 卞蔚祖 卞秀珍
蔡耀庭 曹翠華 曹茂紅 曹美華 陳 剛 陳 麗 陳 琪 陳邦興 陳春華 陳春榮
陳恭來 陳恭來 陳啟華 陳慶芳 陳曉原 陳秀梅 陳學保 陳正峰 陳志強 程朋飛
程志華 程志南 程志萍 程志強 程志揚 戴光和 戴光華 戴光銘 刁慧親 刁志仁
刁志忠 丁翠云 丁立芙 丁善琨 丁秀連 丁之英 樊粉香 傅 濤 傅鳳華 傅鳳祥
傅蘭芬 高 瑾 高煥然 郜樹善 貢乃金 顧 平 顧桂琴 顧培明 顧正華 郭明道
韓恩煦 韓素一 昊樹曾 洪繼英 洪梅英 洪奚美 胡芒珍 胡美玲 華瑞云 黃 為
黃伯玲 黃桂英 黃永貴 黃永林 黃永明 紀 佳 紀 軍 賈鈞鳳 賈玉華 姜鴻奎
蔣建軍 蔣万財 蔣孝源 蔣韻娟 金 時 金榮珍 金守群 金同和 金慰宣 金兆苹
金兆琴 金兆蓉 金兆銀 卡蔚祖 李傳芳 李迪娜 李東明 李和平 李家霖 李家沂
李家玉 李晶華 李勤傳 李清云 李仁芳 李任芳 李榮華 李文英 李孝揚 李孝陽
李孝宜 李業福 李業來 李業中 李玉衡 李玉蘅 李振鐸 梁 英 梁國奎 梁尚和
林家勛 林慶燾 林慶濤 林慶熙 林慶喜 林慶照 林永萍 林志華 凌德建 凌永綱
凌永光 凌永明 劉 敏 劉 琦 劉 茵 劉長吉 劉靜嫻 劉延林 劉永昌 劉玉鳳
盧長明 陸曉蘇 陸永華 馬德娥 馬瑋章 毛春林 毛怀元 梅 函 梅 君 梅廣妹
南 陽 潘廣慧 潘宜嫻 浦育基 錢 竣 錢廣西 錢遠恒 阮 柏 阮 杰 阮 俊
阮 苹 阮 松 阮干帆 阮干江 阮家典 阮鵬翔 阮玉婷 桑天樂 商國萍 沈錦華
宋光美 宋光庭 宋光業 蘇 東 蘇 多 蘇 衛 蘇明鈞 蘇明情 蘇明性 蘇明怡
蘇明愉 蘇曉杰 蘇奕欣 孫 全 孫承鳴 孫素萍 孫義良 邰啟超 邰啟桑 邰雪梅
談遠達 談遠嵐 談遠明 談遠仁 湯明珠 唐 軍 唐 亮 唐傳良 唐傳圣 唐傳文
唐傳賢 唐家宏 唐家啟 唐齊魯 滕桂英 滕祖光 田自生 童衍慶 涂金平 万子街
汪 佩 汪寶生 汪宏祥 汪榮桂 汪榮樓 汪委健 汪錫宜 汪秀健 王 杰 王 郡
王 林 王 娜 王 萍 王 強 王 琴 王 勇 王道順 王廣海 王宏林 王吉安
王捷敏 王開俊 王可錚 王來瑞 王茂蘭 王茂賢 王佩文 王潤秀 王聲球 王書林
王頌梅 王素華 王秀曾 王以榮 王以英 王毓生 王韻昌 王震球 王志芬 王志來
王志龍 王志平 魏啟源 聞 慧 吳 陽 吳桂芳 吳桂蘭 吳國棟 吳建中 吳菊蘭
吳汝秋 吳述曾 吳樹曾 吳燕青 吳業勤 吳永康 吳永泰 吳欲為 習志愛 項陽蘭
肖文荷 謝丹青 謝小莉 謝芝芳 熊 增 熊貝爾 熊享鈞 徐 安 徐 康 徐 宁
徐 珮 徐 璞 徐 強 徐 恂 徐 揚 徐 意 徐 勇 徐 愉 徐 愈 徐 章
徐 章 徐寶娟 徐永華 許萃晶 許翠晶 許大強 許國曾 許華珠 許金華 許平珠
薛祥谷 嚴 怡 嚴傳珠 顏桂香 顏桂馨 晏積芬 揚寶珠 揚劍鋒 楊 康 楊 文
楊寶祥 楊寶珠 楊明法 楊清培 楊哲明 楊正奎 姚 祥 姚興樹 姚興智 姚兆德
殷國華 殷錦洲 殷莉蓉 殷麗華 殷倩  殷小云 殷秀生 于志愛 俞 興 俞藹陵
俞愛華 俞鳳鈞 袁秀紅 曾美嬋 詹筱玫 張 華 張 駿 張 麗 張 林 張 平
張 蕭 張華明 張家樂 張陸權 張美娟 張文虎 張夕安 張錫功 張錫勵 張秀英
張延年 張玉蓮 張玉蓉 張治梅 章家英 趙 春 趙 鋼 趙 星 趙 云 趙春陽
趙鳳英 趙留奎 趙留全 趙永華 趙玉慶 周春軍 周覺鑫 周亞勤 朱乘章 朱春明
朱桂慶 朱瑞友 朱述元 朱秀珍 朱延禮 朱余華 鄒 偉 鄒春巧

山西省170
大同市56
蔡家駿 柴學平 崔玉蓮 党喜連 鄧佩茹 丁克知 董福榮 葛永楠 谷 剛 谷承柱
郭秀梅 郭佐唐 虎月梅 華文義 黃慶芳 賈 讓 雷啟文 李 德 李海芳 李樹維
劉美玲 馬惠芳 馬建年 牛翠花 牛錦生 喬金蘭 仁桂蓮 任秀蘭 史秀鳳 史永林
田 茂 田世宏 田永義 王 義 王錦蓮 王利萍 王淑榮 王淑云 王万貴 王喜鳳
武新民 武月娥 許德賢 許巧先 楊世德 姚 謀 翟云龍 張 俊 張敬義 張啟明
張潤花 張艷萍 趙林胜 趙學軍 趙亞光 周 瑞
汾陽市114
*振紀 安克勤 安廉* 白瑞泉 璨俊卿 常坤瑞 成大雄 崔寶山 党翠霞 杜 堂
杜子栢 段俊卿 馮克溫 馮秀其 馮旭其 郭 麟 郭長波 郭貴生 郭俊祿 郭茂樹
郭尚敏 郭樹城 郭憲鑫 郭有英 郭志軍 郝承玉 郝潤生 和鳴鶴  佩瑜 霍福林
賈 謹 賈*君 賈秉勛 賈其平 雷彩英 雷彩英 雷春梅 雷汝* 雷子英 李
李*壽 李德華 李冬根 李如蘭 李樹元 李中軍 梁翠香 梁師泉 劉复雙 劉連生
馬桂梅 馬劍新 梅淑芳 宁連光 牛建庄 任春蓮 任鳳來 任桂榮 任繼君 任巧蓮
任玉梅 任志力 田愛云 王 榮 王德禮 王和貴 王宏偉 王全昌 王如心 王性原
吳成福 武發迪 武吉夫 武俊明 武立德 武立德 武立偉 武仁驊 武仁祥 武小東
武云成 秀成祿 徐繼善 徐樹芝 于和生 于瑞英 袁德* 袁德繪 袁德縉 袁德綸
袁午* 袁永貴 詹秀梓 張 軍 張福英 張光中 張慕臬 張遷俊 張全榮 張汝生
張山林 張鎖柱 張希圣 張勇軍 張元江 張韞玉 張照光 趙春梅 趙恩俊 趙發治
趙麗* 趙振國 鄭永祺 朱述玉

甘肅省109
天水甘谷1
任紹曾
秦州市108
陳參斌 陳福琴 陳忠發 陳彥彬 場文學 丁 年 丁愛云 丁恩芳 丁恩德 鄧明生
杜志敏 方 紅 馮滿蒼 馮根成 郭東瑞 何永祥 何衛平 何 琛 胡女哥 胡發榮
韓芝珍 韓惠澄 劉宗昌 劉艷玉 李守信 李銀銀 李孝勤 李志明 李貴奇 李順花
李愛珍 李 敬 牛偑珍 姜洋民 焦 強 穆元林 牟建民 牟春香 穆祥林 馬紀錄
馬惠芳 馬效良 馬秀英 馬連成 蒲向祖 仇勤法 任瑞珍 戎秀環 師存綱 蘇建華
蘇云生 尚淑珍 田永丰 唐金蓮 武鳳英 吳根生 吳繼潤 吳美蘭 吳啟超 王夢蘭
王惠珍 王曉梅 王 樞 王 榮 王偑珍 王潤生 王彥生 王探春 王 貞 王秦玉
王 榮 王 鐸 溫淑女 溫惠蘭 文 革 肖慶丰 楊向花 楊得義 楊祝青 嚴桂花
嚴家祥 閆金生 左潤德 周吉祥 周 震 周俊氏 周宗舜 周遐林 朱淑英 張喜蓮
張得保 張文文 張蕊蓮 張 倜 張國棟 張治安 張紀雄 張 津 張冀珶 張國太
張旭文 張興安 趙志發 趙 瑜 趙維健 趙愛香 趙瑞珍 趙挽成

湖北省53
武漢市53
查志文 陳權偉 程 超 胡曉九 胡和珍 胡士俊 侯蘭英 黃吉珍 黃文豪 黃幼蘭
諶貽忠 柯道宏 李必祥 李大新 李素敏 李相敏 李文采 李詩蓉 李翠榮 閔艷洁
孟慶武 姜國平 孫志炎 劉慧珍 孫小月 魏上寅 王能盛 王幼清 謝光順 許 鳳
葉品芳 葉華榮 易仁廣 袁燕輝 楊文林 楊素群 楊桂梅 樂裕祿 顏漢文 祝大杏
祝道宁 曾美容 周桂芳 周瑩傲 鄭秀貞 鄭德生 張玲利 張本華 張正國 張 凱
張月麗 張澤表 張友安

四川省35

成都市32
鄧 為 鄧益根 鄧益豪 辜加愉 辜加珍 寇華英 李 捷 李紅宇 李肇慈 劉金益
彭世忠 彭松茂 彭素芳 彭友元 彭月清 喬 枉 喬達克 唐友成 唐友元 唐忠成
唐忠萍 唐忠樹 唐忠祥 王秉元 王復初 王天惠 王天俊 王天蓉 王天智 衛國法
余祖吉 曾建國
宜賓市1
陳錫治
射洪縣1
万家貴
中江縣1
李開文

福建省38
福州市37
蔡振聲 曹忠奇 陳 珪 陳 修 陳 言 陳 吟 陳妹官 陳賽惠 陳子貞 郭雷玉
黃碧霞 黃一金 李在茲 林 航 林福妹 林复生 林麗生 林密蘇 潘秀安 王寶花
王禮釵 吳 平 吳蘭如 吳依年 吳亦坤 薛寶釵 薛宏金 薛宏坦 薛宏信 薛候經
薛木貞 楊銀妹 張春元 張國瑞 張景秋 張麟強 張乃杰
廈門市1
吳亞明

上海市22
鮑酉偉 貝君達 陳康宁 何君梅 潘 凱 潘令明 潘令姍 潘令珊 潘裕然 錢靜紋
錢順榮 王 偉 徐家慶 徐敬純 徐懋風 徐懋鷹 徐懋云 徐霞云 嚴 韋 張 朵
張昌云 張見周 張雙軍

遼宁省52
丹東市52
曹之華 叢義浩 代思鳳 董世龍 馮桂英 葛運升 郭小杰 海明玫 胡新武 姜書湘
姜万泉 姜文華 李 治 李廣龍 李麗華 李樹增 李秀玉 李永祥 李玉梅 劉 群
劉長奎 劉桂蘭 劉經波 劉明出 劉明義 劉玉蘭 呂世勇 戚永姿 曲洪增 史俊和
宋 華 孫春華 孫憲其 孫永軍 孫志辛 湯樂亭 王良之 王新忠 王之太 王志善
徐學權 由玉琴 于俊夫 張 斌 張貴秀 張昆庭 張淑謠 張訓海 張志良 諸桂珍
鄒慧明 徐學全

重慶市11
開縣11
洪應菊 黃永奎 祁啟中 許心乾 周宏華 康姆昂
万源市3
王有森 王有均 王有興

天津市2
劉鳳洪 田玉祥

云南省7
昆明市7
董齊元 董熙昆 董熙林 董熙英 樓云波 樓云江 樓漢臣

廣東省
韶關1
馮志東

陝西省7
漢中市6
歷祖家 喬曉克 商天明 閻 磊 蔡念華 韓 杰
咸陽市1
陳旺才

河南省4
洛陽市1
吳百芹
鄭州市2
喬玉粉 喬玉梅
漯河市1
喬翠月

山東省1
青島市1
焦亞俊

河北省1
石家庄1
張先生

浙江省497 北京市496 江蘇省412 山西省170 甘肅省109
湖北省53 福建省38 遼宁省52 重慶市9 天津市2
云南省7 廣東省1 陝西省7 上海市22 四川省35
河南省4 山東省1 河北省1
總共1916名

【冰點】記者江菲2003年12月17日的全文報道
不付錢的“贖買”
──轉自http://zqb.cyol.com/content/2003-12/17/content_790128.htm

這是一群沉默了近半個世紀,終于發出自己聲音的人。

  在他們身后,很多人直到死去都沒有膽量說出這句話,而是把遺憾、不解和委屈留給了自己的儿女。

  更多的人在听到相同命運的人的呼喚時,只是膽怯地搖搖頭,迷惘而恐懼地退回到歷史的陰影中。“還是算了吧!”他們說。另一些人不安而警惕地回答:“噓──,別再提這事儿了,我們害怕。”

  然而站出來的人們似乎下定了決心。他們拿著泛黃的文件、复印了多次的証明,堅定地說:“你們這么做是違反憲法的!是對我們的欺騙和掠奪!我們要求根据憲法維護自己的權利。”

  他們所要求維護的,不是簡簡單單的錢物,而是祖上辛苦積攢下來的私有房產。僅在北京市,這批房產就達到了20余万間。在轟轟烈烈的拆遷運動中,這些房子不僅代表著祖輩的血汗和悠久的建筑文化,更代表著數以億計的金錢,以及房產主今后可能享有的生活水平。

  一切的發生,要上溯到45年前──“國家經租房”政策。

  “交了就完了,可別再生什么是非”

  2003年初冬的一天,我隨馬振環走進她在北京市西城區中廊下胡同10號的住所。周圍的院落早已牆倒梁翻,只有這里還很完整。“住戶都搬得差不多了,可我就是頂著不讓他們拆   我得保留証据。如果拆光了,我們可能什么也要不回來。”

  馬振環56歲了,兄妹4人,她排行第三。這一天,我見到了其中的三個。一家人都很老實,不太會說話,問題提出后,常常是想了又想才回答,臉上挂著那种誠懇而無助的神情。

  “我們家是地道的勞動人民。買這處房產時,大奶奶(馬的爺爺的嫂子)已經60歲,我奶奶也44歲了。奶奶30多歲時爺爺就去世了,錢是她們倆在大戶人家當了一輩子老媽子攢下來的。老輩人么,想法很簡單,就是置辦一處房產,可以不再出門做工,靠出租房屋過點安穩日子。”

  在一張1936年由北平市政府核准的土地所有權申請書上,我看到:這處房產在民國21年(1932年),按每畝60万元(當時貨幣)的標准地价買下的,共 占地九分五厘三毫。房屋价格尚無處可查。買時是三進四合院,共25間房,馬家又自建了4間。解放后,這處房產也得到了新中國政府的承認。

  本來,馬振環爺爺的兄弟們都攜家眷住在這里,但馬家卻人丁不旺,到1958年時,十五六口的大家族,就只剩馬振環的奶奶領著獨生儿子和媳婦這一門。人少屋多,空著的22間房陸續出租給7戶人家,每月50多元的房租和馬振環爸爸的工資,成了一家7口主要的經濟來源。

  在上世紀50年代,這是普通又艱難的一家人。一位辛勞一輩子、操持全家的奶奶,一個從16歲就開始工作養活家人的父親,一個患了嚴重神經官能症、無法做家務的母親和4個大大小小的孩子。

  他們是樂觀而又善良的,靠著出租房屋,父親的工作,以及對新社會的信心。然而從1958年夏天開始,他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被一步步打碎了。

  “突然有一天,國家就讓把出租的房子交上去,說`經租了,就是政府負責經營出租,租金分我們40%。”馬振環說。他們誰也不清楚當初是否和政府簽訂了什 么協議,“應該是有的,但誰也沒見到過,全部都保留在區房管局,老百姓家里沒有副本”。只有大哥馬振鐸記得,發了一個好像叫“國家經租房本”的東西,作為 憑証,由他每月到銀行領取那40%的租金,金額是22元4角。

  馬家奶奶在1959年去世,父親也于1998年病逝。過去的四十多年中,不知是什么原因,誰也沒過多地和下一代人談論起這件事的細節。

  1983年,馬振環的弟媳劉光苹嫁進來,她性格潑辣,喜歡聊天,公公倒常常和她談起當年的事情。她說公公對這項政策的評价是,政府號召私房主支持國家建設,解決國家的住房困難,“當時我們覺得這也是應該的”。

  馬家交出了22間出租房屋的房地契,按照政府規定的標准,自留了7間房   其中一間是門廊,一間免費借給一對盲人夫婦住,一家7口其實只住5間,最大的也不到10平方米。
  22元4角的房租一直領到1966年7月。

  一天,中廊下胡同里,突然出現一張了紅衛兵的大字報,寫道:所有私房主一律到房管所辦手續,上交所有房地契。弟弟馬振銓回想說,他家的門廊里也貼了一張,很明顯就是沖著他們來的,“是一張黃紙”,頭一句便是“這崽子那崽子的”。

  作為全家頂梁柱的大哥那時22歲,“主動”把房地契和領取租金的“經租本”一并交到了區房管所。能夠証明這處院子歸馬家所有的一切文件在那次上交中全部消 失了。不僅原來由國家經租的房屋不再歸他們擁有,就是曾允許他們自住的7間房(其實是5間)也不再姓“馬”,而被看做是租住國家的房屋,每月還要交房租5 元。

  他當時沒有索要任何收据、簽字或憑証。“交了就完了,可別再生什么是非。”大哥說。他認為這可以拯救全家人。

  “政府一紙公文就把我們的財產變成它所有了,還不告訴我們”

  10年后,當馬家人從干校、從農村又聚回北京這處“家”時,4個孩子中3個都已成家,大哥有了個女儿,馬振環搬到丈夫家去住,這5間房重新接納了熱熱鬧鬧8口人。

  1979年,國家頒布落實房產的政策,將“文革”期間收取各家自住房的租金歸還。“當然不是全部,我們家大概二三百塊錢的樣子,說是扣除了修繕費,雖然什 么也沒修過。”馬振環說,“但大家還是挺高興的。”他們認為這只是一個開始,馬家院子將一步步歸還它的主人。他們愿意為此等待。

  6年后,政府通知馬家,發還自住房的房產証。這次是弟媳劉光苹去領的。當時馬家已有了4個家庭,大小9口人,仍然只住5間房。劉光苹說自己說話有些沖,見房產証上標明的并不是院子的全部,立刻問:“那我們家經租的那些房子呢?”

  對方看也不看她說:經租的?還沒政策,等吧。

  十几年的等待中,劉光苹几乎每隔几個月就到房管所去要一次“政策”,大家都覺得“總會有的”,“就快有了”。但直到馬家的老人都离世了,政策還是沒有“下來”。

  他們不知道,政策其實早就有了。早在1964年,中央的內部文件就已經將經租房定性為“收歸國有”。20多年后,城鄉建設環保部(今建設部)又頒布几個文件重申這項決定,并明确表示經租房已“可明确宣布屬于國家所有”,“不予退還”。

  劉光苹回憶說,公公一直對她講,不要著急,不要老去給人家添麻煩,“政府是不會騙我們的”。老人甚至將被經租的几十年間的22間房屋的房地稅錢都留著,告訴她將來房子發還,不要忘記交稅這項“應盡的義務”。“我公公是那种打醬油的錢絕不買肉的人。”

  如果不是2003年夏天,中廊下及周邊胡同開始面臨大規模的拆遷,馬家肯定還會耐心等下去。

  這個夏天,拆遷辦、評估組川流不息地來到小院儿。馬家人眼睜睜地看到那些屬于自己的房屋被丈量、被評估、被作价,然后根本不与主人商量一下,就打算拆掉, 他們終于著急了。馬振環被選為全家的代表,出面“討公道”。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們才知道這個院子早在30多年前就不再姓“馬”了。

  可這是怎樣的一家人啊!那對盲人夫婦一直白白住著馬家的房子,沒人向他們收取房租;院子里原本還住著一個“五保”老太太,無依無靠,也是馬家不斷地貼補吃 穿,直到送終;住在胡同的70多年里,馬家人沒一個和街坊紅過臉,吵過架,即使對使用經租房的人,也還是像房東一樣熱情周到。

  然而他們卻一直面臨無法解決的困境。

  大哥在采訪過程中多是沉默。他30多年前的那個保護家人的舉動產生了嚴重的后遺症。

  馬振環一直住在丈夫家。

  弟弟和劉光苹兩口子,一個下崗,一個內退,目前沒有任何生活來源,還有個上學的儿子。如果這處房子拆掉又沒有合理的補償,真不知靠什么生活,到什么地方住。

  “早知道是這樣,當初就不找個有私房的嫁了。”劉光苹說。大家都笑,沒人認為她在埋怨。劉補充說,“可不是,當初我們單位要分我一套兩居室,一來調查,有私房,就黃了。也不看看是一共4家才有這么几間房。”

  而在拆遷中,作為房主的馬家,一共只得到6万多塊的“磚頭瓦片錢”和最低標准的拆遷安置費。“一共才70万出頭,4家分,你算算,每戶拿不到20万,讓我們到哪儿去買房?”

  但是,住在馬家院子里、已經達成協議并搬走的5戶,每戶至少得到20万,而且,協議簽得越晚,安置費的標准越高。其中一戶,別處有房,從沒在此住過;有兩 戶把自家私建的小廚房辦了房產証,算在拆遷面積里,領了錢;還有一戶為了多領錢,將一間小廚房辦成了別人名下的房產証,也領了錢……劉光苹气呼呼地一戶戶 列舉。

  “我怎么知道的?因為我天天在家,量房子拆房子的,我得看了文件才讓他們進哪。”她笑自己道:“看我多傻,別人用我家的房子套錢,我還傻呵呵地幫人家算賬。這么多年,我們早從這院的房東變成門衛啦!”

  “但是我們產權人的財產用什么來体現呢?”馬振環拽著我的手問:“院子是我們家祖輩花錢買的,我們不是資本家,也不屬敵逆產,當初國家是承認的。可是到頭 來,我們獲得的補償最少,享受的福利最差,生活水平最低,受的委屈最大。我們全家都是老實本分的守法公民,爸爸一輩子都說要`相信政府,可政府一紙公文 就把我們的財產變成它所有了,還不告訴我們,憑什么這么對待我們?”

  “什么叫類似贖買,和我們商量過嗎?給過我們錢嗎?”

  馬振環這些話,45年前沒人敢問。而45年后,當他們向政府部門提出時,又沒人能夠、愿意回答。他們像是一群無事生非的人,無論寒風還是烈日,不斷地要求被政府部門接見,一再地要求解決。

  “我們不是乞求不屬于我們的東西啊!那些房子本來就是我的呀!”戎權秀老太太今年已經80歲了。和馬家不同的是,戎家的大部分房產已被拆除。她和二儿子一家,目前借住在親戚家的兩間平房里。

  “那是1957年,或者是1958年,一個居委會的人到我家來,問我:你有房產嗎?”戎老太太回憶道。

  “有啊!”她回答。

  “有多少間?”來人問。

  “在大宏廟有一所,花市有一所,一共將近30間吧。”

  “自己住多少間?”

  “孩子都小,就住4間。”

  “剩下的都出租了?”

  “是啊。”

  “您這出租的房子,赶明儿起國家就給你經租了,給你們經租費。”來人宣布。

  “啥叫經租呀?”戎權秀不明白。

  “就是國家給你管理,房子漏了、坏了,國家幫你修。”“那我那房錢呢?”戎權秀急了,一家7口,5個孩子,房租是惟一的生活來源。

  “您這個情況,孩子多,又沒工作,給你40%,這是頂頭儿的了!”來人說。

  “是就我一家,還是大伙儿都得這樣啊?”戎權秀還是不放心。“都這樣。出租到15間的,都是國家管了。”

  戎權秀見沒什么可商量的,就沒說什么。

  沒過兩天,那人又來了,說:“大伙討論過了,你的房子就這樣了,自住4間,經租的給你40%房租,你回頭把房地契都交上去吧!”

  戎權秀沒敢說什么,第二天就把兩處院子的房地契送去上交了,“低眉順眼,蔫不嘰儿地送去,蔫不嘰儿地回來了”。她也沒有得到任何字据和收條儿。

  戎權秀的父親戎世昌解放前是有名的翡翠大王。16歲在玉器行當學徒,憑著天分和勤奮,19歲時就能自己開店,漸漸成為設計、鑒定和工藝樣樣頂尖的專家。1937年日本人進北京后,戎世昌因不愿“伺侯日本鬼子”,不再做生意,而靠以前積攢下的房產出租為生。

  戎權秀是戎世昌的第4個女儿,像其他儿女一樣,她也從父親那里分到了兩處院落。房產被經租后,為貼補家用,戎權秀到工厂里去當工人,一直工作到退休。

  戎權秀說自己是個“大大咧咧”的人。“原來我家有多少處房子,我都弄不清。這些事情,出嫁前是我父親管,結婚后是我丈夫管。”

  但是,今年4月,她自家住的院子被拆掉了,只給了她2 3万元的“磚瓦錢”。她和兩個儿子家選擇回遷,每套房子還要再交12万元。一下子要再掏30多万元,她終于坐不住了。

  “我的房子都歸國家了,還讓我再掏錢去買房,我上哪儿去找錢?”戎權秀覺得自己太委屈了。“住我房子的人,戶戶都有單位分的福利房,根本不愁沒地方住,平 空白拿二十几万,當然歡天喜地的。我們這世世代代沒有福利房、貢獻自己房子的人,國家把房子拿走了,就這么不管我們了?”

  二儿子史衛國是快50歲的人了。因為有“私房主”這么個名分,他不但福利分房沒資格,連住房公積金也沒有。他拿出一個裝滿文件的夾子,把當年的政策一條條地用彩筆畫出來:“那些人說這些經租房都是`公房,咱們看看`公從何來?”

  這些材料經租房主們早已爛熟于心,隨便哪一個人都可以背出任一章節,并對其中的關鍵字句進行“點評”。

  第一件是1955年12月16日中央書記處第二辦公室的《關于目前城市私有房產基本情況及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意見》,其中指出:

  “由國家經租,即由國家進行統一租賃、統一分配使用和修繕維護,并根据不同對象,給房主以合理利潤。在此基礎上,合理地調整租金,取消一切中間剝削和變相增租的不合理現象。……

  “私房租金:……國家分給房主的租金數量,可由租金總額中扣除國家的房產稅、房屋修繕保養費、房屋管理費三項外,再根据各地具体情況給房主以适當的、固定的租金。”

   這說明在“國家經租”開始時,產權還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并沒有把房子轉讓或捐獻,不然為什么國家還會給我們發租金,還要稱我們為“房主”?

  而到了1964年1月13日,在國務院批轉國家房產管理局《關于私有出租房屋社會主義改造問題的報告》中,對國家經租房屋的說明變成了:

  國家經租房屋是“對城市房屋占有者用類似贖買的方法,即在一定時期內給以固定的租金,來逐步地改變他們的所有制”。因此,凡是由國家經租的房屋,“房主只能領取固定租金,不能收回已由國家經租的房屋”。

  同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針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一項批复,名為《關于國家經租房屋的業主實際上喪失所有權的批复》,強調道:“這就是說,國家經租房屋的業主實際上已經喪失了所有權。因此業主死后,經租房不能允許他的家屬繼承,但可以繼續領取國家給予的固定租金。”

   什么叫“類似贖買”?國家要贖買,和我們商量過嗎?給過我們錢嗎?分給我們的是“租金”,也是老百姓的錢,國家從自己的錢包里掏過一分錢給我們嗎? 我們子女既然喪失了繼承權,又為什么還要給我們租金?而且,這租金也只發到1966年9月,“文革”結束后也沒把錢補給我們。

  1985年,城鄉建設環保部印發了《關于城市私有房屋社會主義發行遺留問題的處理意見的通知》,認為:“過去凡是符合國家和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政策 規定,已經納入社會主義改造的私有出租房屋,一律屬于國家所有,由房管部門統一管理。……納入社會主義改造的私有出租房屋的定租,從私房改造之日起發放到 1966年9月底。”

  1987年,該部又印發了《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關于進一步處理好城鎮私房遺留問題的通知》,提到:“私房改造是城市社會主義改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正 确的,必要的。因此處理私房改造遺留問題,必須從維護鞏固私改成果出發,貫徹實事求是的原則……已納入社會主義改造的私有出租房……其所有權屬國家所有, 由房管部門統一經營管理。”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應該算進入正常法制軌道了,為什么還發布這么明顯的侵犯公民私有財產權的文件?這算不算任意沒收公民財產?這种情況下,再讓我們去買房,別說我們沒錢,就算有錢,我們敢買嗎?

  戎權秀在大宏廟(現更名為大宏巷)的院子仍在。“根本不敢帶媽媽去看,他老人家肯定受不了。”史衛國說,他去看了几次,有几間早已牆斜屋漏,根本沒人住。但由于是“公房”,即使他們無處可住,也無權再去居住。

  “如果能討個明白的說法,能讓儿女和孫子住上自己的房子,我覺得就值!”

  經租房主雖然數量龐大,各有各的故事和困難,但他們的經歷大体是相同的:有15間以上房屋出租──被國家經租──交房契──歸公──拆遷──無處居住──上訪。因此,大多數人是在近兩年才開始走上信訪途徑、討要產權的。

  但也有例外。戎權秀同父异母的妹妹戎權環,就是一個已上訪達10年之久的“硬頭”。

  國家實行經租前后,戎權環的父母先后病逝,她和兩個弟妹尚未成年,和外公一起生活。但按規定留給他們的自住房,卻是几間別人正在租住著的房屋。住戶不肯走,她們不得不一直在外另租他房。

  30多年來,戎權環一直和儿子、女儿擠在一間平房里,直到女儿出嫁。為了讓儿子結婚,戎權環又不得不在退休后四處打工,條件只有一個:有地儿住就行。 2002年,她居住的地區拆遷了,因為房產不是她的,也就沒得到任何補償。現在,她和儿子、媳婦以及剛出世的孫子擠在一間借來的14 8平方米的平房中, 無望地等待。

  在1996年一封給北京市政府的信中,戎權環記錄了她与北京市崇文區信訪辦公室張主任的談話:

  張:你的事,區長過問過,有批示,給你買房,服裝公司(戎退休前的單位)付不出這筆錢,你自己也拿不出,誰能拿?

  戎:政府就沒有辦法解決嗎?

  張:政府解決不了。房子沒有。等單位公房去“康居”吧。

  戎:您作為政府工作人員,應該知道,只有在單位交住房公積金的前提下,才有權力去“康居”,不是個人想去“康居”就能解決的。而我們單位根本就沒有公積金。

  張:康居去不了,就等拆遷,沒有別的出路,一句話,政府解決不了。

  在不斷的上訪和查檔中,她發現,當年她姐弟三人被經租的6處房產中,有兩處早已划在別人名下,成了別人的房產。這下她更坐不住了。別人勸她:能找回來一兩處就不錯了,別把事情搞得太复雜。戎權環說:“那不行,就算是國家的,也不能隨便就給個人了啊!這不是貪污嗎?”

  她找到區政府,得到的答复是:你的房子是經租產,經租產是國家的,愛給誰給誰,跟你沒關系;在北京市政府信訪辦,答复說:如果區政府的答复你不滿意,你就 去告它吧;她來到崇文區法院准備起訴,法院回答說:你的經租產已經是國家的財產了,你沒有權利再來維護你個人的利益了。實在不行,你可以去檢察院舉報。而 在北京市紀檢,對方說:你的問題不歸我們管,你還是去北京市政府复議處吧……

  在一封申請對北京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在產權管理和轉移問題的复議書中,戎權環寫道:
  在查檔中,×局長講:“這些房產都是我的。”我讓他拿出房契、藍圖以及房產証的副本。這位局長講:你要是非要看証,我一兩天就辦一份給你看……

  “……几十年來,我們被剝奪了財產所有權和生存權。10年的信訪申訴,上至中央,下到地方,無一人問津……那個一陣風吹來,把人家吹得一無所有的時代已是 歷史。今天我們的國家是法制社會,是有人權的國家,政府已有了私房租金不封頂、幫助私房主收回出租房等維護私有房產所有權的舉措,而我們被國家經營管理的 房產……政府卻遲遲不將產權退還,這是何道理?”

  戎權環保留了所有信件的复本以及郵寄挂號信的收据,甚至總結了“10年信訪備忘大事記”。對于肯听她講講這些故事的人,她總是說著說著,眼圈儿就紅了:“你可能覺得我覺悟太低了。可那是因為我受的傷害太殘酷了。這么多年,沒人幫助和理解我。”

  几年前,一位政府工作人員對她說過:“您所講的,我完全相信。”她一直記著這句話,這大概是她第一次得到來自“官方”的信任和理解。她還把這句話列到了她的“大事記”里。

  “可我不怕麻煩。我剩下這十几年全搭上,如果能討個明白的說法,能讓儿女和孫子住上自己的房子,我覺得就值!”戎權環的話,代表了大多數經租房主的想法。

  “這是我關注的所有領域中,最令人心情沉重的”

  11月14日,建設部信訪處。

  早上8點半起,北京的經租房主就陸續地聚集到這里。有的從大興,有的從順義。几乎全是老年人和中年人。

  “一開始根本沒人接待,就是登一下記,等一上午,就走了。”魏秀玲說。她是上訪的北京經租房主的帶頭人之一。“每個地方都差不多。有一次在市政府信訪處, 我們去了30多人,老是說一會儿就接待,一會儿就接待,結果我們從上午一直等到下午4點多,午飯都沒吃,最后也沒人出來。”

  “要是起訴呢?”

  “沒用,所有法院都不受理。”

  接待過程不到1個小時。接待人員的回答核心只有一點:建設部1985年頒布文件中認定“經租房產權歸國家”的說法,全部是依照1964年最高人民法院的那個“回复”的精神,而不是建設部的自行規定。

  有人問:那高法精神的依据是什么?

  回答:那是另一個問題。高法的文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建設部自己無權作出這种規定。

  問:可1964年高法的文件是違背國家憲法的,而且只是對一家地方法院的批复,不能算有法律效力。

  答: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那是特殊歷史時期的歷史遺留問題……

  問:可是最近沿海城市已經開始對經租房中的僑產做歸還產權的工作,為什么對老百姓就不行,我們都是國家合法公民,國家為什么能保護、歸還華僑的房產,對自己的公民就不能?

  答:那是廣州地方政府自己的事,我們建設部管不了。

  問:那國家有沒有政策不就沒區別了嗎?

  答:……

  問:如果我們老百姓的經租房產問題要解決,還需要哪些工作?國家覺得有什么困難不能還我們產權?

  答:對于經租房產的問題有定論,認為當時的改造是對的。

  問:但我們認為不對。我們都是勞動人民,當初談的是經租,不是捐產。國家說“贖買”,如果你們能拿出一份合同,証明國家當初給了我錢   哪怕是一分錢,我們簽了賣房的字据,那我們就認。可是并沒有。您說這不是國家在欺騙我們嗎?

  答:這話我可不能說……唉,你們也別逼我。實際上你們研究了那么多文件,心里肯定比我明白多了。

  問:我們來了這么多次,您幫我們向上反映了嗎?

  答:當然反映了……

  作為主管這項工作的部門,建設部產權司及北京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都毫無余地地拒絕了采訪,他們的回答是:“我們只是執行中央的政策,沒什么好說的。”

  “這是我關注的所有領域中,最令人心情沉重的。”高智晟律師形容他接触經租房問題后的心情說。他是全國十佳律師,在業內享有“維權律師”的盛名。

  早在我國1954年憲法中第11條,就把房屋作為公民的私有財產囊括在法律的保護范圍內。1982年的憲法中,也有同樣內容的條款。

  高律師強調“這是一個法律的真實”,即:國家僅以一些規范性文件,作為無償獲得公民手中合法財產所有權的方式。這种違反憲法的狀態長期存在至今。

  另外一個“真實”是,最高人民法院和各級人民法院都有相應的“對屬于歷史遺留問題和落實政策的房產訴訟不予受理”的規定。它帶來的直接后果是,當私有房產主希望通過司法公正,解決与政府之間的房產矛盾時,往往發現自己陷入欲告無門的境地。

  高律師說:“憲法賦予法院的審判權不只是權力,也是義務,司法机關應該通過它的審判權來保障公民的訴權,使一個社會擁有完善的司法救濟渠道。”

  胡錦濤總書記強調:“必須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的權威,使憲法在全社會得到一体遵行。”

  “經租房”房主們依憲主張的權利,還會被漠視多久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圖像:百名經租房主上訪 被毆打拘留
分析:金融數據顯示中共貨幣寬鬆政策無效
工廠事故頻發 湖北遼寧廠房爆炸火災釀5死
三退聲明精選(2024/05/1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