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小辭典:WCO—世界關務組織

【經貿小辭典-國際組織類】

人氣 11
標籤:

經貿小辭典:WCO—世界關務組織

*名詞解釋*
“關稅合作理事會”(Customs Co-operation Council;CCC)於1953年1月26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成立(並自1983年起將每年1月26日訂為國際海關節),另鑒於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獲致結論,訂於1995年1月1日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爰於1994年10月起採用“世界關務組織”(WCO;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為其工作名稱,除以平行的名稱表示兩者間有密切合作關係外,且更清楚顯示其為全球性國際組織。關稅合作理事會已由原先侷限於歐洲國家發展成為具世界性及影響力的組織,會員數也由1953年的17國成長至目前的169個會員。

WCO主要的工作為:調和貨品分類之稅則號列、落實WTO關稅估價協定、研擬非優惠性產品原產地規定、調和及簡化關務程序、研發關務改革及現代化計畫,協助會員海關當局趕上時代潮流。其中尤其是以發展國際貿易之共通語言-HS制度最為重要且影響最為深遠。「商品統一分類制度國際公約」簡稱HS公約,於1988年1月1日正式生效,係將各項貨品以HS六位碼的方式進行分類編號,如優酪乳為0403.10。目前HS公約擁有全世界超過100個以上的會員,即使非HS公約會員絕大多數均已採用HS制度。制定HS制度的目的有:方便關稅之徵收、監督管制性貨品、國際貿易統計、促進貿易便捷化、訂定原產地規定以及查緝之用等。

常見相關新聞報導

1、世界關務組織(WCO)安全與便捷全球貿易標準之架構:
WCO政策委員會於2004年12月7日至9日在約旦舉行,在該會議中通過安全與便捷全球貿易標準架構的第一次草稿,該架構主要是由WCO會員所採行之措施所組成的原則與標準,目的在於對貿易的進行提供一致性與可預測性,並能確定貨物在運送的同時能夠安全與便捷。政策委員會盼WCO理事會在2005年6月會議中能通過該架構,如能順利通過,也將開啟WCO對WTO貿易便捷化工作有更大的貢獻。

2、菲律賓海關被譽為全球典範:
2003年7月出席比利時WCO會員返抵菲國的海關局長柏納多指出,WCO表示,菲律賓海關在促進全球貿易的工作上,是全球最佳典範之一。柏納多說,與會各國在聽取菲國海關改善貨櫃通關效率所作改革的報告後,已向WCO建議,將菲國改革海關的作法納入即將召開的WTO部長會議中討論,以證明開發中國家的海關並不是全球貿易的障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分手后布拉德夫婦身家几何 專家謀划財產分割
阿州主流媒體聚焦中國身心靈健康方法
夏令營開放展覽會
電阻器爭議仍陷僵局美呼籲台灣遵守WCO裁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