縝密規劃勤於訓練 以色列搜救小組績效卓著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一峰特拉維夫特稿)在現代社會中當發生重大天災等災難事件時,常常可以看到全世界各國派出特殊救援小組協助尋找受難人員並救援傷患。以色列在一九四八年建國後不久就注意到尋找災難受難者進行救援的重要性,他們有隸屬於國防部的專門救援部門,隨時準備救援可能遭遇災變的受難者。

以色列國家尋找暨救援民防指揮中心,於一九五一年設立在特拉維夫南方不到二十公里的一個軍事訓練中心。這個訓練營是由一位上校指揮官負責,下面有五百位成員,包括了軍官和士兵,有兩組待命的人員,A組成員可以在接到命令後,三十分鐘內立即前往災變地區救援,B組成員可以在三小時內出發前往救援。

救援小組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在待命準備,從一九八五年後,這個待命小組已經分別前往過亞美尼亞、阿根廷、肯亞、土耳其、希臘等國救援。

據以色列國家尋找暨救援民防指揮中心表示,以色列依地區被分為六個救援區域,分別是北方區、海法區、但區(Dan)、中央區、耶路撒冷區、南方區。每個區都結合了當地的緊急救護中心、警察局、消防單位和尋找暨救援中心合作,處理任命緊急災變。

尋找暨救援民防指揮中心是以營為建制的單位,除了傳統的尋搜暨救援中心之外,另外還有一個約三百人建制的非傳統性武器、生物化學救援營。

這兩個單位的成員都是由服役的以色列軍人中篩選出來,只要對這種搜救有興趣,又能通過特定測驗的人,不論是男是女,都可以參加搜救訓練,而訓練單位的基地,每天可以容納一千人次的訓練。

所以參加搜救的人員必須熟悉各種救援器材,了解如何進行搜救的工作,同時要了解如何攜帶最正確的裝備,教導災區人民如何自救和逃生。

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期間,伊拉克就對以色列發射過近百枚的飛毛腿飛彈,在那次事件中,以色列國家尋找暨救援民防中心結合了警消與緊急救護中心,對遭受攻擊者展開救援工作。除了救援工作之外,他們還教導一般民眾如何保護自己,免於受災的工作。

除了二十四小時的待命小組是立即反應救援工作之外,預備待命第一組是在以色列遇到大型恐怖活動與災難大事件時隨時反應的小組;另外,還有快速部署營,是針對可能的長期災變事故進行反映;而在以色列遭遇戰爭和大地震侵襲時,則要召集預備役中受過訓練者加入救援行列。

以色列人重視可能的災害,為了預防可能的災害,他們特別設置了尋找暨救援民防單位,平時就有小組二十四小時待命,更不斷對成員進行教育訓練,目的就是減少災變時受災的人數,希望在災變發生時,能夠迅速反應,儘量多救人。以色列這種末雨綢繆的態度是值得參考的。

相關新聞
巴勒斯坦當局面臨財政危機
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實施經濟制裁
以國制裁哈瑪斯政權  巴勒斯坦面臨財政危機
巴勒斯坦回教聖戰組織軍事領袖遭以軍擊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