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提廢統 美中關切後續作為

標籤:

【大紀元2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台北特稿)陳水扁總統今年新春提出考慮廢除國家統一綱領及國家統一委員會以來,除國內朝野意見分歧外,也引發美國與中國的嚴重關切,後續處理將直接衝擊台美及兩岸關係。而其中最令美國及中國憂心的是,如果廢除「一沒有」,台灣是否將進一步衝破「四不」的藩籬。

自從陳總統釋出「思考廢統」議題後,外界關注陳總統是否將改變公元兩千年「五二零」就職演說提出「四不一沒有」承諾中,有關「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這一項。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陳總統的「廢統」行動似乎已成定局,時間大約在今年三月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一週年之前。依目前趨勢來看,美國與中國關注的是「廢統」後的台灣憲改議題,會不會進一步違背「四不」的承諾。

張五岳認為,如果下一步的憲改議題有可能衝破「四不」藩籬,兩岸關係及美台關係就會出現緊繃;如果只是「廢統」,且憲改議題不會使美國及北京認為台灣想突破「四不」的限制,兩岸關係雖然不佳,但還不至於出現大的負面因素,可以說華府及北京是將「馬其諾防線」放在「四不」議題上。

他分析,「四不」及「一沒有」的位階和重要性不同,「四不」才是華府及北京劃定的紅線,如果只是「廢統」,還不至於觸及北京的反分裂法及美中紅線。

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趙建民認為,「廢統」不等於法理台獨,但對北京而言,「廢統」絕不表示台灣更接近中國的統一目標,而是朝向另一方偏移。究竟中國將採取何種行動作為回應,還要觀察台灣的實際作為而定。

趙建民說,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對於「廢統」發表的談話,雖然提到「廢統」是向「法理台獨」方向升級,但在會見台灣在野黨立委訪問團時,依然強調持續推動兩岸客貨運直航以及中國觀光客來台等兩岸交流事宜,這顯示現階段中國採取的政策僅止於口頭反對而已,還不會擴及實際行動。

面對去年底「三合一」選後的政治情勢,陳總統今年元旦談話在兩岸關係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宣示,加上有關二零零七年新憲公投的談話,各界已預期新的一年兩岸政治關係似乎很難令人有樂觀的期待。

而一旦台灣宣佈「廢統」,等於改變了「四不一沒有」這個目前為台美中三方共同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又為兩岸關係增添變數。

對於北京的後續性動作,張五岳說,「廢統」加深中國的疑慮,北京方面必定在言辭上做出一些強烈反應,特別是三月就要召開人大及政協「兩會」,中國民意將會出現一些看法。

他預期,中國方面不至於將「廢統」當成反分裂法的紅線,因為中國一再宣稱,反分裂法及「胡四點」對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揮積極正面作用,「怎麼可能才宣稱一年,兩岸關係就兵戎相見,甚至動到反分裂法的紅線,北京將如何自圓其說,這豈不代表胡四點及反分裂法是失敗的產物?」

因此,學者分析,在「廢統」議題上,北京希望引起台灣民意關切,並透過美國對台施壓,當兩項做法完全失效後,北京才會考慮自己的作為。

至於美國的反應,美國國務院官員近日在記者會上一再重申,美國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近日有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布希指派白宮國安會亞太代理資深主任韋德寧擔任特使來台勸阻「廢統」一事,結果無功而返,雙方為此事陷入僵局。

觀察美國的做法,可以預期美國仍採取預防性外交策略,以「預防重於治療」思維處理台灣「廢統」問題,同時防範台灣在廢除「一沒有」後,「四不」承諾進一步鬆動的可能。

趙建民認為,現階段美方需要面對及處理許多問題,包括中東、伊拉克、伊朗、北韓以及美國內政和期中選舉等問題,假如台灣的做法達不到美方的預期,或是美方認為台灣有可能改變現狀,因而促使美國與中國加強台海問題的聯繫、溝通或對話,這對於台灣將是不利的,台灣方面應審慎思考此一問題。

此外,學者主張,「廢統」已是台灣執政當局既定政策,政府就應提出相關配套措施,才能去除台灣內部、中國及國際社會的疑慮,降低可能的風險。

學者認為,和平與發展是發展兩岸關係的主軸,政府應提出類似和平發展綱領取代國統綱領,如果國統會不能反映當前台灣主流民意,或國統會當初未完成法制化,就應成立另一個機構加以取代。

另外,在台灣民眾最關心的經濟議題方面,政府也應提出振奮台灣經濟及人心的的配套措施,讓外界認為政府不只是廢統,對經濟問題的重視同樣不遺餘力。

事實上,從公元兩千年民進黨執政以來,「四不一沒有」可以說是陳總統在處理兩岸問題最基本的原則,不過,在若干因素影響下,兩岸關係仍未能有效開展。

如果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是兩岸民眾的共識,將來無論「廢統」與否,兩岸政策仍應堅持和平穩定這項主軸,才能順應兩岸民眾的期望,謀求兩岸關係發展。

相關新聞
抵制廢統抗爭  馬英九:要得民眾支持
扁宣佈廢統時不會重申四不
焦點評論/廢統後 可別拚開放
國親無三黨團揚言 停會、推動罷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