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常委分別向元老拜年聽牢騷

尉健行呼籲殺十萬貪官

人氣 69
標籤:

【大紀元2月26日訊】(動向月刊記者關捷報導)今年新年,中共高層九名政治局常委,分別給江澤民、宋平、萬里、李鵬、朱鎔基、李瑞環、尉健行、喬石、李嵐清、劉華清等十名元老拜年。元老們各自發表了「新春感言」。

中共官場的拜年活動

中國人每逢新年都有「拜年」的傳統,中共官場也不例外。官場拜年,大多搞「團拜」,即眾官員們齊聚一堂互賀新年。但,近年來又興起了給黨政軍元老和退休高官拜年的禮儀。

「拜年」對象共分三級:第一級,前政治局常委、人大委員長、中顧委副主任、國家副主席;第二級,前政治局委員、副總理、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中央軍委常委等;第三級,前中央黨政軍的正部軍級。

第一級,現有十一人;第二級現有五十七人;第三級,現有五百八十七人。

九名常委分四路「拜年」

今年九名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拜年活動,共分四路:胡錦濤、李長春為一路,拜訪江澤民、萬里、宋平;溫家寶、黃菊為一路,拜訪李鵬、朱鎔基、李嵐清;吳邦國、賈慶林、吳官正為一路,拜訪喬石、李瑞環、尉健行;曾慶紅、羅幹為一路,拜訪劉華清、薄一波(因薄一波患老年痴呆症,不能接待,故未去)。

一月中旬,中辦、國辦就今年新年,分三級給黨政軍元老送去了十萬、五萬、三萬元福利金。當然,這些享有豐厚物質生活待遇的元老們,根本不稀罕這區區幾萬塊錢,所以都把收到的福利金,全額繳了黨費,或捐給扶貧基金。

在今年的高幹「拜年」活動中,十名享有一級待遇的黨政軍元老,各自對前來「拜年」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發表了對當前胡溫班子工作的「意見」或「新春感言」。

這些「新春感言」經整理後,已在中辦的《簡報》上刊登,也有的在內部廣為流傳。

江澤民、宋平、萬里的「新春感言」

胡錦濤、李長春到玉泉山三號別墅拜訪了江澤民。江澤民說:錦濤同志、長春同志,你們的條件、環境比我當年要好,壓力要輕。我到中央工作十三個年頭,總結經驗一條:工作、問題千頭萬緒,在任何時期、任何複雜情況下,頭腦要保持清醒,旗幟要高舉、要鮮明。我在任時,擔憂的是黨的隊伍、軍隊幹部的理念問題。現在的擔憂還是理念的問題。理念崩潰,黨就會變質、垮台。

胡錦濤、李長春到宋平住宅拜訪了宋平。宋平說:求真務實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礎,要不失時機,解決黨內、社會的突出問題和矛盾。積壓的問題不少,對爆發可能造成影響的問題,要有部署。政治局、中央委員會的自身建設,始終是頭等課題。地方主義、宗派活動,要及時處理、解決,這是黨紀國法所不允許的,該撤換的要撤換,該調離的要調離,要發通報。黨紀不嚴,以法治國就困難。

萬里批評李長春「不稱職要下來」

胡錦濤、李長春還到香山中央療養院八號院,拜訪了萬里。萬里說:地方主義、山頭主義、拉幫結私活動很嚴重,要採取組織措施,按黨章黨紀解決,不能姑息,不能擺擺平,怎麼能擺平呢?中央決議不照辦另搞一套,向中央要權、要特殊、要名利,這還像一個國家高級幹部,還夠資格當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中央不能調動地方,這還有國法嗎?

萬里還當面批評了李長春,說:人貴在有自知之明,不稱職要下來,不夠格不要硬佔位子,對國家、對黨、對人民都不利。你也聽到黨內、地方對你的評價。

李長春當場表示:(我)在內部已提出,下屆不留在中央政治局。

朱鎔基:我在任期間留下大堆難題

溫家寶、黃菊到釣魚台國賓館拜訪了朱鎔基。朱鎔基說:家寶同志,你的擔子很重。我在任期間留下了一大堆問題、難題,心情很沉重、不安。單有主觀願望,缺乏科學觀,是要付出較大政治、社會、經濟上的代價的。

吳邦國、賈慶林、吳官正到釣魚台國賓館拜訪了李瑞環。李瑞環說:胡錦濤同志在全國各階層有很高威信和民望,這是好條件。如何在經濟發展、改革中能使廣大市民、農民得到應有利益和權利保障,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社會優越性是真還是假、空,直接關係到社會穩定、政治穩定是實還是假、虛。如果黨政、國家幹部、公職人員都富了,而且形成新階層,這樣,社會、政局危機就會產生,不可避免就會爆發。

尉健行:黨內腐敗是社會不穩定根源

吳邦國、賈慶林、吳官正到尉健行在京住宅拜訪了尉健行。尉健行說:建立和諧社會,要開創條件,要打基礎,要多方面配套。當前社會和諧問題,出在黨內。黨內腐敗是社會不穩定、社會危機的根源。以法治國,首先要以法懲治腐敗。腐敗解決不了,國難有寧日,社會和諧是句空話。有國法為什麼難以啓動以法嚴懲腐敗呢?如能以法對腐敗情節嚴重、符合量刑的大貪官污吏,殺五萬、十萬,社會空氣就會明朗,百姓就會高呼社會主義好、共產黨是人民的黨,和諧社會就有條件構建。有法不依、長官意志、執法無章,就會導致濫權、無法無規情況充斥社會和黨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長春自言不宜留在政治局
中共官方走私轎車黑幕
地方黨政官員亂加薪失控
吳官正以辭官反擊曾慶紅擅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