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韓和平共榮的第一步─開城工業園區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二十八日特稿)雖然在腰斬朝鮮半島一百五十五英里長的軍事分界線上,南北韓呈現一觸即發的對峙局面,但跨越這條線進入北韓領土五公里處,卻有一座由南北韓人士共同經營的「世外桃源」─開城工業園區。它將成為開創朝鮮半島和平共榮的新契機。

故南韓「現代集團」創始人鄭周永於一九九八年載運五百頭肥壯黃牛,跨越軍事分界線,展開了劃時代的「南牛北送」後,不僅開創了被視為南北韓經合交流象徵事業的北韓金剛山觀光活動,並為日後南韓總統金大中與北韓國防委員長金正日在平壤舉行歷史性峰會,奠定了基石。

若將金剛山觀光活動視為在朝鮮半島東海岸的兩韓良性互動的話,闢建開城工業園區,則可謂南北韓在朝鮮半島中西部的經合交流互動。

在南韓新聞局的安排下,包括中央社在內的兩岸媒體以及國際通訊社一百五十餘名常駐首爾的外國記者,在美國聯合軍司令部和南北韓有關方面的批准下,於二十七日起以陸路方式展開開城工業園區之旅。

進入開城工業園區後,給人們的第一個印象就像是一個鄉間小鎮,園區裡設有醫院、銀行和便利店等,遠處數輛怪手車正在開鑿小丘陵地,在南北韓工人正在為建設新廠房進行奠基、配線等工程。

「開城工業地區管理委員會」係由一百零二名南北韓人士共同組建,委員長一職則由南韓人士金東根擔任,統籌執行園區的管理、運作及支援企業活動等任務。

金東根在向媒體簡報時強調,開城工業園區係由南韓官方「韓國土地公社」和民間企業「現代峨山」、北韓「中央特區開發指導總局開城工業地區事務所」共同闢建的,預定在總面積兩千萬坪(六十五點七平方公里)中八百萬坪為工業園區,一千二百萬坪為腹地城市。

第一期工程(2002~2007年)為闢建佔地一百萬坪的工業園區,以縫製、鞋類、行李箱等勞力集中型中小企業為中心的工業園區。

第二期工程(2006~2009年)為擴建一百五十萬坪的工業園區和一百萬坪的腹地都市,以機械、電氣、電子等技術集中型工業園區,藉此調整產業結構,並與南韓首都圈連繫發展,以期將開城工業園區發展為世界性出口基地。

第三期工程(2008~2012年)為擴建三百五十萬坪的工業園區和兩百萬坪的腹地都市,並將之發展為資訊、生命工程等尖端產業領域的綜合工業園區,大舉吸引海外聞名且有潛力的大企業進駐,以將園區發展為東北亞的樞紐據點。

金東根透露,自二○○四年六月起,在示範園區內已進駐了十五家廠商,其中十一家廠商正在進行生產。

在園區內投資設廠的企業或個人,可以享有五十年的排他性專屬土地使用權,每坪轉讓價格為十四萬九千韓元(約一百五十美元),同時園區內不動產的買賣、贈與、繼承及賃貸等財產權的行使,也皆獲得保障。

在這個南韓的資金和技術與北韓的土地和人力結合的開城工業園區裡,目前有六千五百六十三名南北兩韓的管理及生產員工,其中北韓員工達六千零七十四人,經由雙方協議,北韓工人的月薪為五十美元,外加七點五美元的社會保險金。他們的薪資是開城市民的兩倍以上,已成為市民為羨慕的對象。

一名要求匿名的南韓嚮導員透露,這片土地上,本來駐紮著北韓軍隊已撤調他處,園區內被剷平的丘陵地上,原先佈滿了北韓軍的碉堡和戰壕,在南北韓達成共識、積極闢建開城工業園區後,肅殺氣氛已消失一空。

自二○○四年六月起,進駐於開城工業園區的南韓一共投資了兩億兩千萬美元,預定於二○一二年完成總開發計劃,整個園區將會擴大並將包括兩座十八洞的高爾夫球場。

開城工業園區的擴大發展將成為兩韓經合交流更上層樓的試金石。

相關新聞
南韓前總統金大中計劃再訪問平壤
南北韓同意二月底三月初召開將軍級會談
金大中:南韓應幫助北韓擺脫中國的影響
南北韓同意三月初前恢復高層軍事會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