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當的水電開發帶來的嚴重危機

西部生態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來自四川省旅遊地學研究會的地質、地理、環境、生態、建設、旅遊、經濟、文化等方面專家的呼籲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2月3日訊】(讀者推薦)
  導語

  ★儘管我國政府在西部開發的戰略目標中強調必須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儘管四川省政府在西部開發的戰略目標中,提出要建立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儘管不少有識之士一再呼籲,西部大開發不能再走先破壞後治理的老路,但不適當的水電建設,已給四川乃至中國西部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造成了不容忽視的危險和隱患

  ★西部水電大開發中不適當的開發目標和開發方式,是比以往的天然林濫伐還要可怕的生態災難

  ★當人們津津樂道中國西部水資源的能源價值時,卻忽視了中國西部水資源的生態價值和綜合環境價值,更忽視了四川乃至中國西部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生態敏感區。在單一經濟價值取向的思維方式下,只盯著水力能源開發帶來的局部的經濟利益,而對不適當的開發帶來的環境效益損失和長期的社會、經濟效益損失卻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

  ★一場爭奪西部地區各流域水電開發權的「跑馬圈水」運動,在各大電力、投資等利益集團之間愈演愈烈,在強勢的利益驅動下,一個個水電項目的上馬迫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原始森林和瀕危生物保存棲息地等作出讓步,此時,一切關於中國西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話題和國家法律法規都顯得那樣軟弱和蒼白無力

  ★中國西部的水能資源集中在橫斷山區的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但這一區域並不是具備水能資源開發潛力的所有地段都應該進行水電項目建設。因為:該區是地質環境極不穩定的山地災害高發區、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原始森林分佈區、是生物多樣性表現最突出的地區、是許多珍稀和瀕危生物物種的存留地、是我國自然景觀資源最為豐富和最集中的區域、是長江以及瀾滄江、怒江流域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是我國及其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是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極為脆弱一旦受損很難恢復的生態敏感區

  ★貢嘎山南坡是四川僅存的為數不多的原始林區和原始生態系統保存地,人中海、巴王海電站工程的修建,將使這一原始生態區域遭受不可挽回的破壞,帶來的地質災害和區域環境隱患難以估量

  ★甘孜州最迷人的風景地之一的木格措已被定為瓦斯溝水電開發的調節水庫建設地,工程建成後,將使這裡的自然景觀和自然環境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害

  ★大渡河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主景區內規劃的兩座電站大壩,將使可與美國大峽谷媲美的雄奇景觀完全喪失掉它的自然特點

  ★200年:2257年,這是紫坪鋪-魚嘴水利樞紐工程的設計服役年限和還在運轉的世界遺產都江堰工程的年齡之比!魚嘴(楊柳湖)水壩的修建無論對於世界遺產的保護、生態環境的建設,還是對於都江堰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都將是災難性的

  ★目前西部各大流域水電的在建項目、規劃項目以及所反映的整個開發建設思路,採取的基本上都是一種竭澤而漁、釜底抽薪、全流域無節制地進行梯級開發的方式

  ★西部各大流域目前的水土流失狀況觸目驚心,這使各大電站水庫的壽命面臨嚴重挑戰。據權威部門研究,由於嚴重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庫淤積,四川省平均每年損失水庫庫容1億立方米,相當於每年報廢一座大型水庫

  ★長期以來對西部水能資源開發的目標制定和建設規劃,主要是從單一的水能能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忽視水資源的綜合價值和科學利用,從而導致水資源的過度開發、低效利用,並破壞了生態環境

  ★在部門的、地方的短期經濟利益驅動下,上新項目,特別是上開發性的大型工程項目,仍然是普遍追求並優先考慮的目標,這些項目的經濟效益往往被誇大,而環境和社會的負面影響常常被掩蓋

  ★生態道德的缺乏仍然是嚴重的社會問題,「人定勝天」、「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定勢,仍然在導致對自然進行掠奪式開發和無限制索取

  ★發展中國家和發展中地區的環境保護更為重要,環境的破壞對它們的影響更為嚴重,它不但毀掉了賴以發展的基礎,而且造成環境破壞與經濟落後的惡性循環,環境的恢復與治理也更為困難

  ★由於對原生生態環境和水環境造成的難以恢復的破壞,水電已很難被稱為「清潔能源」了。水也並不是「白白地」在河裡流,它是生態資源存在的一種形式,當我們對河流水能進行進行「吸乾搾盡」式的開發時,它已破壞了維持河流生命和生態系統的合理資源儲存

  ★對我國西部豐富的水能資源仍然要積極地加以開發,但這種開發不能以犧牲環境和整體的長遠的經濟、社會利益為代價,水電工程項目的選擇、建設和運營都要與生態系統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相適應,真正體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籌兼顧

  ★在不宜進行水電項目建設的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世界遺產區、國家生態功能區以及其它需要進行保護的區域內,應該劃定保護河段和保護流域區

  ★完善重大水電工程項目的可行性論證、決策和環境評價的科學程序,並讓各行業各專業的專家以及公眾廣泛參與

  ★沒有健康的流域,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社會

  正文

  從貢嘎山說起

  貢嘎山海拔7556m ,它不僅是蜀山之王,也是青藏高原東部的最高峰和亞洲東部地區的第一高峰。以貢嘎山為中心的大雪山脈以及東橫斷山區,是我國西部和長江上游極其重要的生態功能區。貢嘎山也是我國目前面積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面積分別為70多萬公頃和 10000km2,另外在區域內還建有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

  從大渡河河谷至貢嘎山主脊,直線距離不足30km,而地形高差竟達到6500m 以上,是地球陸地表面地形最為崎嶇的地區之一。由於特殊的地質地理環境,貢嘎山具有了以下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貢嘎山保存了極為原始的生態環境系統,發育有十分完整的植物垂直帶譜和大面積的原始森林,保存有許多國家保護的珍稀生物物種,是我國西部重要的植物區系交匯區、瀕危動物棲息地和生物基因寶庫;

  貢嘎山是青藏高原東部最大的現代冰川作用中心,有現代冰川74條,是長江上游極其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貢嘎山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質地貌景觀和自然旅遊資源集中地,以神奇壯麗的雪峰、冰川、高山湖泊、溫泉群等景觀組合為特色。這裡海拔超過6000m 的高峰有四十多座。一百多年來,貢嘎山已成為青藏高原東部和東亞地區最大的高山探險和登山聖地,在國際上享有盛名;這裡有位居世界第二的,高差達 1080m 海螺溝大冰瀑布;這裡有青藏高原東部海拔最低規模最大的海洋性冰川群,冰川伸入原始針葉林帶可達6km ,形成「綠海銀川」的奇景;這裡是離我國東部最近的地熱資源富集區,有數百處溫泉出露,溫度之高、流量之大、分佈之密集、醫療價值類型之豐富,堪稱一絕;這裡有以人中海、巴王海、木格措、伍須海、合合海等為代表的高山湖泊群,湖畔森林茂密,草地如茵,景色綺麗。

  但是,在不適當的水電開發建設中,貢嘎山這座資源與環境的寶庫正遭受嚴重破壞,並面臨毀滅的巨大危險。

  事例一:貢嘎山南坡環河上的人中海及田灣河上的巴王海,是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之一,是貢嘎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貢嘎山最為秀麗的高山湖泊景觀區和保存最好的原始林區。這裡是國家保護的瀕危植物康定木蘭、西康木蘭、四川紅杉、水青樹、連香樹等的集中分佈地,也是國家保護的瀕危動物牛羚、馬鹿等的重要棲息地。但按照田灣河水電梯級開發規劃,將在人中海前修築69m 高的大壩,建成電站調節水庫。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緩衝區和核心區以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本來不允許建設任何大型工程項目,四川省旅遊部門也已通過各種渠道明確提出人中海不宜進行水電建設項目,應按《甘孜州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康定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發展自然生態旅遊。退一萬步講,即使要上這樣的工程,也必須經過四川省環保局及國家環保總局、四川林業廳及國家林業局、四川省建設廳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的相應審查和評估程序,但是人中海水電站項目在沒有通過上述程序的情況下,強行上馬,目前已在人中海開始大規模的施工,湖濱已建起大片雜亂不堪的工棚,人中海出水口附近幾個林木蔥蘢、景色奇特的石島已被炸掉,挖掘機已開始進行引水涵洞的作業,湖濱的自然景觀和森林已遭到嚴重破壞。人中海前端設計的大壩建成後,大面積的原始森林和珍稀林木將被淹沒,而且由於原始生境的破壞,珍稀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也將受到嚴重威脅。而更令人擔心和憂慮的是,按設計方案,還要在貢嘎山南坡主幹河流田灣河上游的巴王海附近修建攔水壩,把田灣河的水經隧道引至人中海,這樣不僅巴王海的自然景觀將遭到破壞,巴王海至猿人瀑的河段將成為干谷,而且界碑石經巴王海至子梅這一段貢嘎山南坡僅存的最迷人的原始生態區和自然景觀區也在劫難逃,它給貢嘎山自然生態和景觀系統帶來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這一地區還是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山地災害的高發區,尤其是冰川泥石流為該區最常見的災害(人中海和巴王海都是歷史上的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它給擬建的水電工程構成了嚴重隱患。

  事例二:貢嘎山北坡康定縣城附近的木格措景區,也是貢嘎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以木格措(又名野人海)、七色海為代表的高山湖泊群景觀,而且有藥王泉等優質醫療和飲用熱礦泉,以及以冷杉、雲杉和杜鵑為主的大面積原始林區,目前已成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最著名的風景旅遊地之一。但木格措風景名勝區已被選定為瓦斯溝水電開發的調節水庫建設地,將在景區內的雅拉河及其支流牛窩溝上修建以木格措水庫大壩、木格措抽水蓄能電站、金蓋電站為主體的龍頭水庫梯級電站系統,儘管在該梯級水電站的規劃中也提出了所謂的水電開發與風景旅遊的雙贏方式,但實際上這項工程在以下方面將使木格措風景名勝區的自然景觀和自然環境遭受不可挽回的損害:首先是大規模人工建築對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在木格措湖的出口處,將建立攔河大壩、導水明渠、進口柵閘、隧洞入口段等引水樞紐工程,其中大壩高50.5m ,壩底寬260.5m,這些工程的實施,將徹底改變湖區的原始自然風貌,從而使旅遊價值大大降低;其次,水位提高後木格措水面面積將由1.68km2增加到2.8km2,其中將淹沒森林約0.56km2,約占木格措湖濱森林面積的一半,由於木格措的海拔高度已接近針葉林帶的上限,因此湖濱的自然景觀也將嚴重受損;再次,大壩蓄水後,湖水將通過隧道引至下方的抽水蓄能電站和金蓋電站發電,而木格措以下的雅拉河支流牛窩溝將基本成為干溝,不僅七色海將因無水而乾涸,而且勢必對牛窩溝兩側約1000公頃的森林及森林生態系統產生不利影響;另外,地表水斷流以及穿過牛窩溝河床的引水隧道,將會影響水的循環系統,威脅到藥王泉和七色海溫泉的存在。

  另外,人中海和木格措景區都處在著名的爐霍-康定(鮮水河)強烈地震活動帶上,這條地震帶是全球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的地震帶之一,地震重複性較高。1786年6月1日發生了震中距木格措和人中海均不到50km的著名的康定大地震,震級為7.5級,震中烈度達到Ⅸ度。據史書記載,康定大地震使區內出現山崩,大渡河斷流十日,下游水患成災,建築物倒塌者佔十之八九。因此,水壩的任何隱患無疑都是對下游城鎮的巨大威脅。另外,大壩、廠房、引水隧道等大型工程的施工以及大量棄渣的堆積也極易加劇和誘發各類山地地質災害。

  大渡河的危機

  大渡河是四川西部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之一,長期以來在其干流和支流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水電開發,已建成龔嘴、銅街子等電站48座,正在建設瀑布溝等大型電站。整個大渡河干支流規劃開發的電站達到356座,裝機容量為1779萬千瓦,其中僅干流就為24級開發。但同時大渡河流域又是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高發地區,水土流失的嚴重地區,大渡河流域的河谷地帶又是川西山區居民最集中的農耕區。大規模的電站建設在給我們帶來能源和其它利益的同時,實際上也在誘發和加劇地質災害、淹沒耕地、造成移民、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的破壞等方面帶來許多隱患,並已造成損害。

  事例三:2001年12月國家正式批准在大渡河金口河至烏斯河段建立國家地質公園。公園內具有國內外罕見的大峽谷和平頂高山景觀。大峽谷景觀包括大渡河主谷峽谷和順水河、白熊溝、寶水溪等支谷峽谷。烏斯河—金口河的大渡河主谷長26km,最大谷深達2600m ,極其雄偉壯觀,它和兩岸的支谷峽谷一起構成許多險峻幽幻的絕壁深澗一線天奇觀。大渡河大峽谷的景觀與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峽谷比較毫不遜色,大渡河大峽谷的深度大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近1000m ,是三峽的近一倍。其險峻壯觀程度遠超過三峽;大渡河大峽谷地區還具有十分突出的生物多樣性,是世界上高山溫帶植物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一百年前就曾引起前來探險的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的極大興趣。

  大瓦山位於大峽谷北岸,與峨眉山、瓦屋山呈三足鼎立之勢,而在地貌景觀上,大瓦山最為奇特,它海拔3222m ,是一座絕壁圍繞的平項孤山,山頂平檯面積約1.6Km2,四周的絕壁高差可達800—1000m ,遠望如突兀而起的空中樓閣,景象奇絕。1878年美國探險家貝伯爾登上大瓦山後,將其稱之為「世界上最具魔力的天然公園」。像大瓦山這樣高海拔的平頂高山在國內絕無僅有。世界上也只有委內瑞拉的平頂高山可以相比,它是世界上罕見的自然奇觀。而且在大瓦山下,還有景色綺麗的高山湖泊群景觀,構成了及其寶貴的高山旅遊資源組合。

  大渡河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可以成為四川旅遊發展極其重要的後備基地,可以建成和長江三峽媲美的四川省最好的峽谷高山旅遊勝地。而且它離成都這個特大城市僅3小時車程,成昆鐵路和金烏公路縱貫峽谷,其可進入性在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景區也是少見的。

  但近一年多來,在大峽谷峽口至白熊溝已建成或正在修建多處高水頭管道引水電站。對峽谷景觀已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大峽谷峽口處正在施工的電站,位於大峽谷峽口的主體景觀所在位置,該處是大峽谷景觀的精華所在,曾引起前來大峽谷考察的許多人士的高度讚賞。但數百米高的引水管道、因鋪設管道而在山體上形成的開挖面、坡麓的電站廠房建築等,已完全破壞了該處自然奇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給遊客產生極不和諧的視覺感受,嚴重損害了這一自然奇觀的美學價值和觀光遊覽價值。更值得關注的是,按有關部門規劃在金口河至烏斯河的大峽谷核心景觀區和地質遺跡保護區內的大渡河上,還準備修建深溪溝和枕頭壩兩座電站水壩。而這兩座水壩的修建對大峽谷地質公園的景觀與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還很難估計。這兩座水壩的修建,將使可與美國大峽谷媲美的雄奇景觀完全喪失掉它的自然特點。試想一下,如果當年美國的胡佛水壩修建在科羅拉多大峽谷裡,那麼還會有每年超過500萬的遊客來到這裡一睹「人類都應該看到的」自然奇景嗎?

  岷江的憂慮

  岷江被譽為天府之國的母親河,正是由於岷江之水的滋潤哺育,才造就了沃野千里、富庶繁榮的成都平原;也正是岷江上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為人類樹立了「道法自然」、「兼利天下」、「惠而不費」的治水哲學和工程思想典範。一道堰,順江而立,因水勢而利導,既巧妙的四六分水,兼顧內外江之需,又自然的排沙洩洪於堰外,樸實而簡潔的工程設施,卻能恩澤千年而不衰。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祖先倡導的並為歷史所肯定的偉大理念卻被他的子孫所拋棄,在完全相反的思路下,一座座水壩在岷江上拔地而起,這條母親河正在遭受無休止的索取與傷害。

  岷江流域尤其是都江堰以上的上游河段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正因為如此,它也成了幾十年來水電開發的重點區域,岷江干流及支流的電站建設如雨後春筍。由於岷江水電的開發方式是梯級開發和涵洞引水式,原來豐沛的地表水流在水電開發地段變成了地下暗流,使得岷江的多處河段趨於乾涸,從而使河谷的自然生境和景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它可能使原來的乾旱河谷氣候變得更加乾旱,另一方面也使河流生物系統受到嚴重影響。

  事例四:在都江堰上面不遠,在40年以前曾不得不炸掉的紫坪鋪-魚嘴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一座規模更大的紫坪鋪大壩重新開始修建,在對該工程的效益進行大量宣傳的同時,對該工程的負面作用卻從來沒有進行過全面的披露和認真的討論。

  紫坪鋪水庫壩高156米,總庫容11.12億立方米,其中調節庫容7.74億立方米,4台水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76萬千瓦。它被稱為是以灌溉和城市供水為主,並結合發電、防洪、環境保護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修建紫坪鋪工程的主要理由是,岷江上游來水量季節性差異大,而都江堰渠首以上無水源調蓄工程,造成年內週期性的供需水矛盾,包括灌溉和成都市內府南河的環境用水。另外通過紫坪鋪水庫的滯洪作用,可將都江堰渠首處百年一遇的洪水下降到十年一遇。但為了保證紫坪鋪電站的發電出力,以及解決發電調峰調頻造成的水流變化及其不利影響,還必須在紫坪鋪水壩之下修建魚嘴大壩,作為反調節工程。

  已經有水利工程專家指出,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的工程效益被人為誇大,例如:紫坪鋪大壩工程的設計灌溉面積為1134萬畝,而目前都江堰工程的實灌面積已經突破了1100萬畝,設計實際上是把都江堰的效益改換成了紫坪鋪大壩工程的效益;防洪方面,水庫庫容和年徑流量之比是最重要的技術指標,數值越大,防洪能力越大。但紫坪鋪水庫的庫容量為11.12億立方米,而岷江年均徑流量為900億立方米,前者只是後者的1.2%,防洪能力極其有限;最要命的問題還是水庫的壽命,紫坪鋪水庫的的估計壽命是200年,和已經有2257年歷史但仍在運轉的都江堰相比,這幾乎不值一提,而以目前岷江上游的水土流失狀況和已有的許多實例來看,它的壽命也許只有幾十年!

  至於紫坪鋪水壩下游的反調節工程—魚嘴水壩,最初的方案距都江堰魚嘴僅340米,橫切古代文物百丈堤,對歷史文物和都江堰的環境景觀都有十分不利的影響,在國家文物局和其它許多專家的強烈反對下,不得不提出修改方案,將魚嘴壩址軸線再上移 380米。而從河段地形、地質及滿足樞紐功能要求等方面看,這已是可能上移的最遠的位置了。不容置疑的是,這仍然將對世界遺產都江堰的環境和景觀產生嚴重影響。這不禁使人想起,當年為了申報世界遺產,成都市和都江堰市的政府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價,曾花費數億元拆除不適當的建築和進行環境整治,而現在這種作法無論對於世界遺產的保護,生態環境的建設、還是對於都江堰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都將是災難性的。

  如果從更深的背景看,造成成都市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岷江上游多處梯級電站的修建,由於電站的調峰運行,使得都江堰渠首來水量極不穩定,每日漲落達6次之多,變幅達 32.5%。還有專家指出,目前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性缺水而不是資源性缺水,由於不能把市場配置手段引入水資源管理領域,所以造成浪費水的現象長期存在,而這不是僅僅修建水庫就能解決的。在企圖通過紫坪鋪水庫來解決問題的一廂情願之下,實際又產生新的問題,又帶來新的危害。而魚嘴水壩方案的難產又使紫坪鋪水庫的作用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我們似乎已陷入顧此失彼,冤冤相報的怪圈,也許正是因為從一開始,對於十分龐大的岷江梯級水力開發行動對整個岷江流域生態環境及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影響,我們就沒有進行過真正客觀的系統的科學研究與評價。

  四川乃至中國西部面臨新的生態危險

  四川西部的橫斷山區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之一,也是長江上游的天然屏障,但在20世紀曾遭受濫砍濫伐的毀滅性破壞,從而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生態災難。 1998年中國的大洪水終於使中國的政府和社會有了一次警醒的機會,天然林禁伐、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還草的實施,使長期以來急劇惡化的中國西部生態環境有了轉機。然而,就在我們糾正濫伐森林錯誤的同時,西部水電大開發中不適當的開發目標和開發方式,卻又使西部的生態環境正面臨比以往的天然林濫伐更大的威脅。

  四川西部乃至中國西部,是我國水力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有幾個數字經常被人提及:四川水能資源佔全國25%,水電開發蘊藏量1億多千瓦,目前僅開發了10%;西部可開發水能資源約2.743億千瓦,佔全國的72%。目前開發程度還不到8%,低於全國平均水電開發程度(19%),更低於世界水能資源的平均開發程度(22%)。但當人們津津樂道中國西部水資源的能源價值時,卻忽視了中國西部水資源的生態價值和綜合環境價值,更忽視了四川乃至中國西部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生態敏感區。在單一經濟價值取向的思維方式下,只盯著水力能源開發帶來的局部的經濟利益,而對不適當的開發帶來的環境效益損失和長期的社會、經濟效益損失卻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

  近年來,一場西部地區各流域水電開發權的爭奪戰在各大電力、投資等利益集團之間愈演愈烈,被稱為「跑馬圈水」運動。在水電資源不可再生,開發一個少一個,如果不搭上這趟車,以後就永遠沒有機會的心理驅使下,對中國西部各流域水力資源的搶佔瓜分已到了被稱為「最後一公里」的境地。在這樣一種強勢的利益驅動下,當一個個水電項目要論證、要上馬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原始森林和瀕危生物保存棲息地等等,都要被迫作出讓步,此時,一切關於中國西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話題都顯得那樣軟弱和蒼白無力,國家關於自然保護區、生物物種資源和風景名勝區保護的法律法規,也失掉了它應有的嚴肅性。

  四川和中國西部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主要位於著名的橫斷山區。這些地區有以下共同特點:該區地處新構造運動強烈、地質環境極不穩定的高山峽谷區,其表現為強烈地震活動帶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高發區;該區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天然原始林分佈區和生物多樣性表現最突出的地區,是許多國家保護的珍稀和瀕危生物物種的存留地;該區是我國自然景觀資源最為豐富和最集中的區域,是中國發展生態旅遊的重要基地,包括許多國家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地,例如最近被聯合國批准為世界自然遺產地的三江並流區;該區既是長江以及瀾滄江、怒江流域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生態功能區,也是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極為脆弱、極易受破壞、一旦受損很難恢復的生態敏感區。因此,在這一區域進行水電開發建設,進行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綜合評估與論證,就顯得特別重要,而且,這一區域並不是具備水能資源開發潛力的所有地段都應該進行水電項目建設。

  然而,目前的在建項目和規劃項目以及所反映的整個開發建設思路,採取的基本上都是一種竭澤而漁、釜底抽薪、全流域無節制地進行梯級開發的方式,世界遺產地、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生態功能區等國家明令保護的區域不斷遭到蠶食和侵佔。例如,金沙江上就已規劃了十四座巨型水電站,裝機都在百萬千瓦以上,其中「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地中最著名的虎跳峽景觀區將要建成特大型控制水庫;怒江規劃了十一級梯級開發;瀾滄江規劃了十四級梯級開發。在對能源基地、水電大省的宏偉目標津津樂道的同時,對水電開發對生態系統和綜合環境可能造成的巨大負面影響卻完全未被提及。這不禁使人想起當年對天然林的濫砍濫伐,也曾因「木頭財政」造成了地方經濟的一時繁榮,然而短暫的、局部的經濟利益,帶來的卻是對長期的、整體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損害,國家不得不拿出比當年砍伐森林所獲價值多得多的錢,來進行天然林的保護與恢復。而實際情況是,經過人工努力,植被和森林的覆蓋率可以恢復提高,但被破壞的原始的森林生態系統卻很難再造,它所帶來的綜合性損害是不可逆轉的。不適當的水電建設對西部環境的破壞,不亞於甚至超過對天然林的濫伐,而且這種破壞一旦形成將更難以恢復。

  西部地區的水電建設產生的負面效應主要有以下方面:

  由於西部地區特殊的地質地貌環境,水壩的建設以及一些配套建設項目(例如大型料場的開山取石、引水涵洞及大型基坑的開挖以及棄渣的堆放等)的實施,將造成更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例如,在紫坪鋪水利工程施工區內的都江堰麻溪,在進行213國道改線和紫坪鋪水利工程排砂洞施工時,由於對邊坡進行削坡,致使斜坡上部的崩塌堆積體的自然休止角發生改變,前緣出現高陡臨空面,加上連續降雨,結果在2001年7月10日和19日兩次發生大規模滑坡和坡面泥石流,滑坡體積分別達到10多萬立方米和50多萬立方米,造成213國道中斷以及其它災害損失;另外,橫斷山區多數都是地震高烈度區,水壩的危險係數較大。即使水壩本身、壩基和壩址考慮了抗震烈度和相應的安全標準,一旦庫區或上游發生大規模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這是橫斷山區最常見的自然災害,大規模工程建設和水庫蓄水一般會加劇和誘發此類災害),也會因水庫溢水造成巨大災難;

  水庫蓄水淹沒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乾涸、大規模工程建設對地表植被的破壞、和水電建設配套的新建城鎮和道路系統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分割與侵佔,都將改變和影響西部地區已日益縮小的原始生態區和原始生態系統,威脅生物多樣性的存在和野生生物物種的生存,加劇生物物種的滅絕。例如:主幹河流上密集的梯級水壩,將完全阻斷大量珍稀魚類的和水生生物的生活走廊,破壞其生境;貢嘎山南坡水壩的修建,將使牛羚、馬鹿等珍稀動物的高山湖濱棲息活動地喪失以及大面積珍稀樹種原始林的淹毀等等。如果從上、下游以及全流域考慮,一系列梯級大壩對整個河流生態系統的嚴重影響還很難估計;

  大壩的修建、人工湖泊的形成、大量工程建築設施的出現,將淹沒或損毀作為西部地區優勢旅遊資源的眾多的自然奇觀和人文珍跡,例如上文提到的許多事例。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為了節省投資並取得事半功倍的工程效果,現在許多水電工程的設計者和建設者都把目標瞄向了西部地區眾多的風光優美的天然高山湖泊,它們要利用天然湖泊已經形成的蓄水,在湖泊前端加築水壩提高水位,並開鑿引水隧道,使這些湖泊變成調節水庫,正如上面提到的貢嘎山區的人中海和木格措,而毫不顧惜不可再生的本應造福當代後世的寶貴風景資源毀於一旦。這不禁使人們深感憂慮,不知橫斷山區眾多的天然湖泊景觀資源將在何時被斬盡殺絕;

  受自然條件約束,主要河流的河谷地帶都是西部地區尤其是橫斷山區的村鎮、人口、耕地的集中區和最富庶的農業區,也是少數民族文化景觀資源的富集地帶。水電建設中大量高水壩的興建,將造成大量的村鎮、耕地淹沒和移民。僅以正在修建的瀑布溝電站為例,庫區淹沒涉及四川雅安漢源、石棉和涼山州甘洛三個縣,共21個鄉(鎮),包括漢源附近大渡河河谷地帶最富庶的農業區,動態移民約10至15萬,如果這些移民就地後靠安置,將給庫區的生態環境帶來沉重的壓力和嚴重後果。雲南瀾滄江上的漫灣電站,就因淹沒大量農田,移民上靠安置,造成庫區毀林開荒,加劇了生態破壞;

  由於長期以來的森林砍伐,加上河流谷坡陡峭以及乾旱河谷氣候造成的地表大量碎屑物質移動,已使橫斷山區的不少區域成為水土流失十分嚴重的地區,也使區內主幹河流中的泥砂含量大增,並使一系列規劃的大型水庫使用年限面臨嚴峻挑戰。例如: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已經占流域面積的44%,上游出口處的輸沙量已經超過1000萬噸,大規模的泥石流滑坡多達100餘處。岷江干支流平均含沙量增加了1到3倍;50年代大渡河水土流失面積為12096平方公里,到1992年增加到19846公里,年均輸沙量達5000萬噸,約占長江上游輸沙量的10%.這5000萬噸泥沙,乃是指最後帶入干流的泥沙,而大渡河的實際侵蝕量每年超過1億噸;甘孜州水土流失面積達5.4萬平方公里,居四川全省各地、市、州之冠。每年土壤侵蝕量多達7億噸,對中下游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雲南東川地區的小江是金沙江的一級支流,只有短短132公里,卻是世界聞名的「泥石流博物館」。50年代時,這裡有泥石流溝 50條,現在則是107條。小江每年土壤侵蝕量高達4000萬噸,其中600萬噸最終進入了金沙江;金沙江年輸沙量高達5億噸。泥石流加之流域內廣泛存在的滑坡和崩岸,使金沙江成為長江上游輸沙量最大的河流,金沙江流域已成為長江上游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根據水土保持部門測算,流域內兩省43個縣市水土流失總面積達48877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56.7%.全長2308公里的金沙江,兩岸的泥石流竟有1100多條。

  在如此背景下,大型電站水庫的快速淤積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國內已有許多前車之鑒:黃河三門峽水庫1960年9月建成蓄水,1966年庫內已淤積了34億立方米的泥沙,達到庫容的40%以上,水庫末端的泥沙堆積更使河床升高4.5米,直接威脅渭河航運。結果耗費大量資金對三門峽水庫進行大規模改建,為了減少泥砂淤積,修復生態環境,水庫的功能調整為「蓄清排渾」和「暢洩拉沙」,其防洪、發電、供水等功能已幾盡放棄;大渡河上的龔嘴電站水庫在建成後十年內便讓泥沙吃掉了超過40%的庫容,僅僅20年,50多米深的水庫,淤得只剩下20米,庫容從3.2億立方米下降到0.85億立方米,累計淤積泥沙占庫容的2/3,從 10年前開始,龔嘴水庫只能勉強進行徑流發電,完全失去了調節能力;黃河的青銅峽電站水庫更是在五年內便淤損了86.9%的庫容;建成不久的小浪底水庫,為確保黃河不斷流,以及滿足下游用水、沖淤平衡、水質達標、維持河流水生生物生態系統等多項功能的需要,已多次棄電放水。2000年枯水期,棄電放水 12.2億立方米,付出了日損失發電效益90萬元的代價。2001年,6台機組又一度全停,發電功能已基本讓位於生態功能;貴州烏江渡水電站,原設計 100年淤滿60米死庫容,結果僅僅10年就淤了70米!四川省建國以來已修建各類水利工程76萬處,其中大中小水庫9270座。根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由於嚴重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庫淤積,四川省平均每年損失水庫庫容1億立方米,相當於每年報廢一座大型水庫;據世界水壩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Dams)提出的研究報告,世界範圍內水庫的泥砂淤積十分嚴重,現在每年約有1%的水庫淤滿報廢。因此,即使不考慮大規模水電建設的環境、社會的負面效應,在目前西部的自然環境條件下,僅就水電建設最主要的經濟功效來看,也需要非常慎重地加以評估。

  問題的分析與總結

  儘管我國政府在西部開發的戰略目標中強調必須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儘管四川省政府在西部開發的戰略目標中,也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提出要建立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儘管不少有識之士一再呼籲,西部大開發不能再走先破壞後治理的老路,但不適當的水電建設,已給四川乃至中國西部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造成了不容視的隱患和危險。

  我們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有:

  1長期以來對西部水能資源開發的目標制定和建設規劃,主要是從單一的水能能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忽視水資源的綜合價值和科學利用,因而片面重視修堤、築壩、建庫、挖洞、開渠等工程建設,從而導致水資源的過度開發、低效利用,並破壞了生態環境;

  2部門的、地方的短期經濟利益仍然主導著人們的行為,在這種利益驅動下,上新項目,特別是上開發性的大型工程項目,仍然是普遍追求並優先考慮的目標,因此這些項目的經濟效益往往被誇大,而環境和社會的負面影響常常被掩蓋;

  3在工程項目的決策過程中,儘管國家已規定要經過環境影響評價的程序,但這種科學公正的評價程序和體系並未真正建立。實際上很多情況都是先定項目後作評價,先決策後研究,因此這種評價都是為了工程項目的實施而進行,而不是在決策前進行科學、客觀的可行性研究;

  4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往往是由開發項目的業主、項目建設單位或主管部門委託本系統的有關機構進行,而不是由政府委託獨立的科學機構進行,因此這種評價主要是為工程項目的實施服務,而不可能真正為工程項目的可行性決策服務;

  5在人類不斷對自己與自然的關係進行反思的今天,一些曾給我們國家帶來巨大災難的觀念和理念,仍然根深蒂固並具有很大影響,生態道德的缺乏仍然是十分嚴重的問題;

  「人定勝天」、「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定勢,仍然在導致對自然進行掠奪式開發和無限制索取。不僅人有生命,河流也有生命,整個生態系統也都有生命,他們與人在生態道德上是平等的,遵從自然規律,以敬重和呵護之心對待自然是生態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正如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曲格平先生所說:「從一個號令自然的主人,到一個善待自然的朋友,是一次人類意識的深刻覺醒,也是一次人類角色的深刻轉換」。然而遺憾的是,我們還沒有實現這種真正的覺醒和轉變;

  仍然有許多人認為,經濟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和發展中地區,發展經濟是第一位的,嚴格的環境保護是發達國家才能享有的奢侈品。而實際上,發展中國家和發展中地區的環境保護更為重要,環境的破壞對它們的影響更為嚴重,它不但毀掉了賴以發展的基礎,而且造成環境破壞與經濟落後的惡性循環,環境的恢復與治理也更為困難;

  仍然有許多人簡單地認為,水電是清潔廉價的能源,應最大限度地加以開發利用,不應讓河水白白地流掉。而實際上,由於水電開發造成的對原生生態環境和水環境難以恢復的破壞,它已很難被稱為是「清潔」的了。另外,水也並不是「白白地」在河裡流,它是生態資源存在的一種形式,當我們僅僅從單一的經濟利益出發,對河流水能進行進行「吸乾搾盡」式的開發時,當一道道大壩下出現一段段乾涸的河床時,它已破壞了維持河流生命和生態系統的合理資源儲存,而這最終將導致大自然無情的報復。

  1962年,在環境污染威脅生態系統的全球危機日益嚴重的情況下,美國海洋生物學家RachelCarson寫出了《寂靜的春天》,成為人類環境意識覺醒的先聲,並最終導致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環保行動在全球的發展。

  1996年,在世界上大型水壩越來越多,它對經濟、生態、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的背景下,Patrick McCully 出版了《無聲的河流(Silenced Rivers ——The Ecology and Politicsof Large Dams )》,全面分析和深刻反思了大壩對於河流生態、人類生活等的負面效應,代表了人類的環境意識在水資源方面的深化,並提出了「沒有健康的流域,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社會」這一名言。

  人類要延續文明,要求得持續的發展,必須終止對自然的破壞行為,並進行深刻的反思。在生態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人類未來的前途取決於我們對傳統發展模式反省與改變的程度。

  我們的建議

  1真正把加強西部地區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根本點和切入點,切實貫徹中央提出的實施西部大開發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先的基本原則。

  2對嚴重破壞和影響生態環境以及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的水電建設項目,如貢嘎山人中海、康定木格措、大渡河大峽谷主景區、都江堰魚嘴等,應盡快重新進行評估和審查,並停止在貢嘎山南坡的人中海和巴王海作進一步的項目實施。

  3我國的能源仍然十分短缺,對我國西部豐富的水能資源仍然要積極地加以開發,但這種開發不能以犧牲環境和整體的長遠的經濟、社會利益為代價,這種開發應當在充分考慮水資源的生態功能、環境功能和景觀功能的綜合開發模式下進行,徹底改變傳統的「技術經濟最優」的水利工程目標。水電工程項目的選擇、建設和運營都要與生態系統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相適應,真正體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籌兼顧。

  4應當由國家組織對四川和中國西部水電開發的規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按照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效益統籌、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重新進行可行性研究和修訂,並應按「大水利」的思路制定中國西部及西部各省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總體規劃。在不宜進行水電項目建設的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世界遺產區、國家生態功能區以及其它需要進行保護的區域內,劃定保護河段和保護流域區,禁止進行水電工程建設和其它大型工程建設。

  5在經過評價和論證可以進行水電建設的地段,也應制定和完善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將工程建設對環境的破壞減少到最小,同時應鼓勵和促進水電開發商進行配套的生態經濟和生態旅遊項目開發。

  6進一步完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實施辦法和細則,真正做到在重大工程項目確定之前,由國家環保主管部門委託獨立於開發業主和項目建設單位之外的權威機構,進行可行性研究與評價,這種評價應有各行業和各專業的專家以及公眾參與,而且這種評價結論應對項目決策有決定性作用。

  專家署名:

  (以姓氏拼音為序)

  艾南山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

  曹昌楷四川省林勘院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陳國階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員

  陳國先西華大學區域經濟所所長、教授

  陳隆志四川省旅遊局、高級規劃師

  陳茂勳四川現代旅遊工程研究所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陳乾康四川師範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教授

  范曉四川省地質公園與地質遺跡調查評價中心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傅廣海成都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郭建強四川省地礦局區調隊生態環境旅遊資源調查所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辜寄蓉四川師範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博士

  李曉琴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院、博士

  李鍾武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員

  劉炳翰西南農業大學成都教學中心校長、教授

  劉開榜西南民族大學旅遊研究所所長、副教授

  駱耀南四川省地礦局原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賴紹民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錢振越四川省建設廳、高級規劃師

  孫傳敏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

  唐邦興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員

  汪貴生四川省對外友協原副會長、高級經濟師

  王軍四川省遙感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

  王挺之四川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教授

  楊振之四川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

  葉紅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殷繼成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

  印開蒲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員

  游勇四川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高級規劃師

  於代松西華大學區域經濟所副所長、副教授

  張林源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

  朱創業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院副院長、教授

  朱小南四川省文物局、副研究員(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謝田:沙特終結石油美元意味著什麼
王友群:中共非法剝奪中國公民國籍不得人心
【網海拾貝】西方離看穿中共還有相當距離
撣封塵:揭祕中共體制內的「鐵公雞食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