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直擊:辛酸的老字號

標籤:

【大紀元3月11日訊】(BBC中文網記者高毅3月11日北京報導)報導「兩會」是累心的體力活,今兒個是星期六,想放鬆一下,到前門一帶溜躂。沒想到,看了心情反而更「累」。

來到前門大街,依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老北京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但不同的是,很多商店門前貼上了「拆遷甩賣」的廣告,居然連建於1830年的老字號「謙祥益」絲綢店也未能倖免,古典門臉的外面,十分不協調地立了個牌子–「百年老店拆遷,二樓服裝狂甩10天」。

再看門臉左手邊牆壁上刻著的幾行字,那是「謙祥益」的簡介,曰「北京謙祥益綢緞莊是北京著名的’八大祥’之一。始建於清道光年間(約公元1830年)。是目前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全的絲綢專業店。」

再看店內,服裝布匹絲綢到處擺放,顧客摩肩接踵,一番「清倉大甩賣」的典型場景。

「謙祥益」副總經理高慎昌說:「2月15號,突然看到店門口貼上了一張拆遷公告,感到非常震驚。」

我亦很「震驚」地問:「難道政府要拆你們老字號都不跟你們打招呼嗎?」高經理說:「他們沒有和我們協商,沒有和我們通氣,我們一點消息都沒有。」

高經理說,崇文區建委先說房子肯定要拆,現在又改口說是先「騰退」,至於這裡做甚麼用,為甚麼要拆,高經理還不知道。他說,政府來人給房子做個了評估報告,決定賠償1200萬,但只是貨幣賠償,新地址和「謙祥益」員工的安置都不管了。

高經理說,這1200萬最多只夠「謙祥益」今後兩年遷往新地址的租金,儘管現在新地址還沒有開始找。他說,「謙祥益」有52個正式職工,88個退休人員,遷址後肯定有些人要下崗。

老字號 老員工

「謙祥益」是老字號,很多員工子承父業在這裡度過一生,「謙祥益」對他們來說是有家的感情。高慎昌經理的父親1936年就到「謙祥益」當學徒,而他本人在這裡幹了30多年。

另一名員工張新美也在這裡一幹也是26年,她說:「當然不願拆,回家幹甚麼去啊?這歲數,也沒文憑,甚麼技能也沒有。」張新美的父親也在這裡幹了一輩子,她說,她還沒敢告訴父親「謙祥益」的拆遷命運,怕他老人家受不了。

記憶中的古城

在北京生活了46年的王永藍正在店裡轉悠,她說她來並不是想買東西,而是想看看老景,回顧一下。王永藍說:「拆遷以後重建的話,這個景色恐怕是看不到了。我轉了轉,到處都寫著拆遷,如果前門的景拆了,老北京的標誌也就一去不復返了,留給我們的只有對以往的回憶。」

高慎昌經理說,「謙祥益」現有1000萬元的庫存,得趕緊清倉,否則搬走後還沒地方放。他說,目前保留原貌的「謙祥益」全國只剩武漢、天津和北京,只有北京還延續著歷史的面貌,其它的兩家經營內容都發生了變化。對高慎昌來說,他最關心的是保住「謙祥益」的字號。

打開掛在店內的顧客留言本,我看到了這樣的文字:

「強烈要求保留老字號,原貌和原地,老祖宗的東西要珍惜,要尊重群眾的呼聲,做事要有人性化,不要激起民憤。」 署名:幾個北京老人顏文卿、段惠容……

「我從1955年起,一直是你們的老顧客,每次都要買服裝,布,絲綢都要到你店買,有事沒事都要到你店轉一轉,感情之深,難以言表,你們拆遷後,或回遷後,我願做你們永遠的老顧客。我的電話……」 署名:51年的老顧客許甲敏

高慎昌說:「不管我們商店今後怎樣,這是一份珍貴的歷史資料,是值得我們永遠留念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南投酒廠玉泉酒文化節  31日登場
中國商業「老字號」正面臨生存發展危機
老字號伴手禮 送到心坎禮
百年老字號伴手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