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巴爾幹屠夫米洛塞維奇

人氣 390

【大紀元3月12日報導】(中央社南斯拉夫貝爾格勒十一日法新電)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塞維奇今天被發現陳屍在獄中,得年六十四歲;米洛塞維奇被稱為「巴爾幹屠夫」,他的一生具體呈現後冷戰時代民族主義至上甚至趨近瘋狂的現象。

前南斯拉夫聯邦近十年的衝突中,米洛塞維奇力抗國際社會制裁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轟炸,對於國際社會指控他犯下屠殺、戰爭罪與違反人性罪,他也無動於衷。

米洛塞維奇一手煽動巴爾幹衝突情勢,造成超過二十萬人死亡,高達三百萬人無家可歸,南斯拉夫經濟更是徹底崩潰。

為了實現「建立大塞爾維亞」目標,米洛塞維奇針對克羅埃西亞人與回教徒展開「種族淨化」,在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柯索伏發動一連串殘酷的大屠殺,最後更因此與西方國家攤牌,對於他的所作所為,米洛塞維奇未曾說過一句抱歉。

二零零一年米洛塞維奇在海牙郊區的監獄接受美國福斯新聞網訪問時說:「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捍衛我的國家與我的人民,對此我感到很驕傲。」

他說:「我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是合理且合法的,都是基於南斯拉夫的憲法與自衛權利。」

米洛塞維奇是第一位被送交國際法庭審判的國家元首,如果判決有罪,可能面臨終生監禁。但他認為自己是身陷困境的政治家,努力對抗分離主義者與恐怖份子,力保南斯拉夫聯邦完整。

米洛塞維奇一開始只是一位默默無名的共產黨嘍囉,後來轉形為成功的商人與技術官僚,因全力擁護塞爾維亞的權益,一舉在政壇嶄露頭角。

外界普遍認為,米洛塞維奇是巴爾幹緊張情勢的淵源,卻也是一九九五年區域和平的關鍵。米洛塞維奇在國際政壇一度遭到排擠,卻也曾經是各國的夥伴,他的從政生涯,可說就是徘徊在這兩種角色中。

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郝爾布魯克一九九五年曾斡旋簽訂岱頓和平協議,終結波士尼亞戰爭,他個人對米洛塞維奇並無好感,但卻記得這個人愛喝酒、常叼著雪茄,但是「很聰明、有魅力,難以捉摸」。

一九九九年,米洛塞維奇下令鎮壓柯索伏的阿爾巴尼亞裔人,許多人終於認同了美國參議員拜登的看法,米洛塞維奇是「希特勒以後,最危險、最瘋狂的歐洲領袖之一」。

一九四一年八月二十日,米洛塞維奇出生於塞爾維亞的波塞芮威克鎮,雙親分別是東正教的教士與堅定支持共產黨的教師。但他的父母後來都自殺身亡。

米洛塞維奇從貝爾格勒大學畢業,取得法學學位,隨後投身政壇,在當時南斯拉夫的狄托政府中,一路爬升至統治階級,有共產黨「黨棍中的黨棍」之稱。

一九八九年米洛塞維奇就任塞爾維亞總統,立即撤銷柯索伏的自治地位,一九九一年南斯拉夫分裂,他更是加強塞人的好戰精神。

身為塞爾維亞的總統與南斯拉夫的領袖,米洛塞維奇是一位狡猾的領袖,利用國營媒體激發塞人的熱情,打壓異議份子。

米洛塞維奇在妻子米拉協助下,進行鐵腕統治;米拉智慧過人,手段激烈,被稱為「巴爾幹半島的馬克白夫人」。

克羅埃西亞與波士尼亞戰爭爆發,再加上柯索伏的種族淨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北約十一週轟炸,成為壓倒南斯拉夫人民的最後一根稻草。

各地不斷發生的示威抗議與罷工浪潮,讓米洛塞維奇爭取連任更為艱辛,過去各種手段都無法發揮功用。最後敗給柯斯杜尼查,並於二零零零年十月七日請辭。

六個月後,米洛塞維奇因涉及濫權與挪用公款,在貝爾格勒的住所遭到逮捕;米洛塞維奇一度頑強抵抗,最後在警方持槍抵住他的頭部,揚言要擊斃他後才束手就擒。

二零零一年六月二十八日,米洛塞維奇被移交海牙國際戰犯法庭,這則消息在貝爾格勒幾乎沒有造成什麼漣漪,諷刺的是,當天正巧是塞爾維亞紀念一三八九年遭到土耳其擊敗的紀念日。

米洛塞維奇的審判工作於二零零二年二月十二日展開,但由於被告身患高血壓與心臟疾病,審判工作經常中斷。

最近的審判進度因為安排目擊證人出現問題,暫停兩週,原定十四日恢復。

米洛塞維奇堅持由自己進行辯護工作,答辯焦點幾乎完全集中在柯索伏的事件,鮮少提及克羅埃西亞戰爭的相關指控,以及波士尼亞戰爭中的屠殺指控。

相關新聞
波音星際客機和國際太空站成功對接
一中國電信商誤導流量 美FCC將加強安全規則
援助烏克蘭 法國承諾派遣戰機並訓練部隊
揭祕:中共利用加國大學培養軍事科學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