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人物:巴尔干屠夫米洛塞维奇

人气 393

【大纪元3月12日报导】(中央社南斯拉夫贝尔格勒十一日法新电)前南斯拉夫总统米洛塞维奇今天被发现陈尸在狱中,得年六十四岁;米洛塞维奇被称为“巴尔干屠夫”,他的一生具体呈现后冷战时代民族主义至上甚至趋近疯狂的现象。

前南斯拉夫联邦近十年的冲突中,米洛塞维奇力抗国际社会制裁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轰炸,对于国际社会指控他犯下屠杀、战争罪与违反人性罪,他也无动于衷。

米洛塞维奇一手煽动巴尔干冲突情势,造成超过二十万人死亡,高达三百万人无家可归,南斯拉夫经济更是彻底崩溃。

为了实现“建立大塞尔维亚”目标,米洛塞维奇针对克罗埃西亚人与回教徒展开“种族净化”,在克罗埃西亚、波士尼亚与柯索伏发动一连串残酷的大屠杀,最后更因此与西方国家摊牌,对于他的所作所为,米洛塞维奇未曾说过一句抱歉。

二零零一年米洛塞维奇在海牙郊区的监狱接受美国福斯新闻网访问时说:“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捍卫我的国家与我的人民,对此我感到很骄傲。”

他说:“我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合理且合法的,都是基于南斯拉夫的宪法与自卫权利。”

米洛塞维奇是第一位被送交国际法庭审判的国家元首,如果判决有罪,可能面临终生监禁。但他认为自己是身陷困境的政治家,努力对抗分离主义者与恐怖份子,力保南斯拉夫联邦完整。

米洛塞维奇一开始只是一位默默无名的共产党喽啰,后来转形为成功的商人与技术官僚,因全力拥护塞尔维亚的权益,一举在政坛崭露头角。

外界普遍认为,米洛塞维奇是巴尔干紧张情势的渊源,却也是一九九五年区域和平的关键。米洛塞维奇在国际政坛一度遭到排挤,却也曾经是各国的伙伴,他的从政生涯,可说就是徘徊在这两种角色中。

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郝尔布鲁克一九九五年曾斡旋签订岱顿和平协议,终结波士尼亚战争,他个人对米洛塞维奇并无好感,但却记得这个人爱喝酒、常叼着雪茄,但是“很聪明、有魅力,难以捉摸”。

一九九九年,米洛塞维奇下令镇压柯索伏的阿尔巴尼亚裔人,许多人终于认同了美国参议员拜登的看法,米洛塞维奇是“希特勒以后,最危险、最疯狂的欧洲领袖之一”。

一九四一年八月二十日,米洛塞维奇出生于塞尔维亚的波塞芮威克镇,双亲分别是东正教的教士与坚定支持共产党的教师。但他的父母后来都自杀身亡。

米洛塞维奇从贝尔格勒大学毕业,取得法学学位,随后投身政坛,在当时南斯拉夫的狄托政府中,一路爬升至统治阶级,有共产党“党棍中的党棍”之称。

一九八九年米洛塞维奇就任塞尔维亚总统,立即撤销柯索伏的自治地位,一九九一年南斯拉夫分裂,他更是加强塞人的好战精神。

身为塞尔维亚的总统与南斯拉夫的领袖,米洛塞维奇是一位狡猾的领袖,利用国营媒体激发塞人的热情,打压异议份子。

米洛塞维奇在妻子米拉协助下,进行铁腕统治;米拉智慧过人,手段激烈,被称为“巴尔干半岛的马克白夫人”。

克罗埃西亚与波士尼亚战争爆发,再加上柯索伏的种族净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北约十一周轰炸,成为压倒南斯拉夫人民的最后一根稻草。

各地不断发生的示威抗议与罢工浪潮,让米洛塞维奇争取连任更为艰辛,过去各种手段都无法发挥功用。最后败给柯斯杜尼查,并于二零零零年十月七日请辞。

六个月后,米洛塞维奇因涉及滥权与挪用公款,在贝尔格勒的住所遭到逮捕;米洛塞维奇一度顽强抵抗,最后在警方持枪抵住他的头部,扬言要击毙他后才束手就擒。

二零零一年六月二十八日,米洛塞维奇被移交海牙国际战犯法庭,这则消息在贝尔格勒几乎没有造成什么涟漪,讽刺的是,当天正巧是塞尔维亚纪念一三八九年遭到土耳其击败的纪念日。

米洛塞维奇的审判工作于二零零二年二月十二日展开,但由于被告身患高血压与心脏疾病,审判工作经常中断。

最近的审判进度因为安排目击证人出现问题,暂停两周,原定十四日恢复。

米洛塞维奇坚持由自己进行辩护工作,答辩焦点几乎完全集中在柯索伏的事件,鲜少提及克罗埃西亚战争的相关指控,以及波士尼亚战争中的屠杀指控。

相关新闻
中朝威胁上升 美在亚洲加强安全伙伴关系
印尼拟对中国商品征收最高200%进口关税
世界最大规模海军演习登场 剑指中共
英国对华销售军备相关物品 专家示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