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毓民:畏强欺弱 是非不分

黄毓民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3月23日讯】我这次想谈的话题是一个其实已经尘埃落定的问题,而所谓的“尘埃落定”其实只留于表面,我所指的就是“九铁事件”。

“九铁事件”在香港闹了两个星期,目前暂时尘埃落定。而所谓的“尘埃落定”就是九铁主席田北辰继续留任,但其权力会有所限制,其职权主要是对外发言和研究公司的长远发展策略等,当其明乎其实的所谓“人头主席”(figurehead)。至于署理行政总裁黎文熹就引咎辞职,而他引的是什么“咎”呢?因为他认为他要为其下属所作之抗争承担责任。

而这抗争所指的是,当田北辰和黎文熹在九铁管理局斡旋之下,或是说九铁管理局作为董事局本身作出了裁判,把行政总裁与主席之职权弄清楚后,定出了游戏规则,而田北辰又答应,黎文熹又觉得没问题,双方准备走出来宣布消息前,竟然有二十个管理阶层、总经理级的人物走出来召开记者招待会,公然“挺黎文熹”,这使到特首曾荫权拍桌子,随后黎文熹就引咎辞职,然后那个所谓带头闹事的黎启宪便立即被辞退。

这事件在表面上看来好像是尘埃落定。但对于这次事件,我想谈的是,那些传媒基本上是一面倒支援田北辰,谴责九铁的管理阶层,而其所凭借的是一种封建、父权思想,就是以下犯上是不可以容忍的,这群管理阶层要“倒田北辰”便是以下犯上,乃欺君之罪,其罪大当诛。这种意识形态竟然在二十一世纪现代文明社会的香港出现,你别说这不吓人。而其中更有一、两个电台节目主持人公然“挺田”,但又说不出其所以然来,只是主要指出这群人不应该使到公营机构的主席这样无法下台阶,有什么事情都应该闭门讨论。这种意识形态自从共产党收回香港之后就开始出现。中国人最喜欢就是互相包庇,以下就不能犯上,当上级的就一定是高高在上,不需受节制。

在此我们理性、客观一些去分析这事件。在杨启彦时代,九铁主席兼任行政总裁,而杨启彦这个人只知黑与白,并没有灰色地带,他一个人就决定一切。而那些管理阶层认为,因为既然他是行政总裁又是主席,于是当时九铁就毫无问题地这样运作。不过,政府就认为这样有问题,而且又准备要地铁与九铁合并,于是便削减杨启彦的权力,把主席的职位交给田北辰。而这位“田二少”就把兼职当作全职来做,以为自己当主席就可以全权管理一切,包括管理阶层,于是就出了事端。就这样,管理阶层与这位“人头主席”之间的矛盾慢慢地累积起来,愈来愈明显,终至九铁发生“裂缝事件”之后,情况就变得白热化,因为田北辰把责任推卸给管理阶层,管理阶层就觉得无法忍受。

让我们以常理逻辑来分析,可以有四千名员工签名,又有二十名管理阶层联署要“倒田北辰”,这位主席真的要去反省、检讨。因此,当时他视情况而表示要请辞,我认为这是十分正常的做法。不过,后来他又留任,我就认为十分有问题。大家试想一下,可以有四千名员工联署,再加上管理阶层都表示对一位公营机构的主席不满,无法与他合作,这样,请问是否应该检讨一下发生了什么问题呢?

有些人认为田北辰是改革派,把他比喻为王安石,这样请问宋神宗是谁呢?王安石的改革也是具体而微,影响到许多利益集团,当然也受到旧党的排挤。但请问一下田北辰当了数年的主席,他又改革了一些什么呢?其改革受到阻力又何所指呢?没有人可以说出其所以然来,但就闭上眼睛去支援田北辰。我们实在无法去解释这种不分是非、不分黑白、非理性靠边站的传媒现象。我们也无法以常理来分析,为何曾荫权一面倒去“挺田”,但实质内心并不是那麽想去“挺田”。

目前的结果是,田北辰的权力比较过去减少了许多。究竟这次谁是赢家呢?有些人认为“强政厉治”的曾荫权才是赢家。这次曾荫权固然是赢了,但是他牺牲了九铁的公信力。九铁在市民心目中的公信力会因为这次的权力斗争而荡然无存。大家对这样一个公共交通运输机构的服务和其管理质素开始怀疑,我们作为消费者付出那麽即昂贵的交通费,试问谁还我们公道呢?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金钟:从电台走向街头
黄毓民:香港政改决战前夕
黄毓民:抹黑别人还自己清白
反共言论永远不会消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