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面臨網路安全大黑洞

標籤:

【大紀元3月24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望採訪報導)博訊新聞網星期三報導說,亞洲國家的信息產業部門對信息流通的控制往往十分嚴格,以至被人權組織批評;但在操作層面上,卻對真正需要留意的網路安全問題掉以輕心。近期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等地,連串發生的網路安全事件就充份反映這一情況。

博訊新聞網的報導說,在亞太國家,由於對保護個人私隱的意識不高,導致有人販賣諸如電話號碼、姓名及身份證明號碼,甚至是個人付款紀錄等的個人資料。這種由網站或其他中介人轉售個人信息所導致的個人資料外流,性質上比無意的洩漏更為嚴重。

報導說,去年12月,中國大陸《長沙晚報》報導了一起個人資料被集體轉售圖利的案件。一名長沙市民致電《長沙晚報》,訴說自已在某一網站上登錄過的個人資料,赫然出現在一個「全國中文搜人引擎」(ucloo.com)上。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該網站聲稱擁有超過9千萬華人的資料,當中不少甚至是直接抄自另一個中國大陸受歡迎的網站—5460同學錄。通過每搜尋一次收費一元的方式,ucloo.com可謂是完全的「無本生利」。

旅居美國的互聯網信息自由問題專家李洪寬先生表示:「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我們講在國家存在上不尊重隱私權的話,我想亞洲的國家也這個問題,主要還是一個關鍵-落後,包括它的領導人不懂,說通俗點他就是太土了。

事實上不保護隱私權,對他的傷害也是蠻大的。比如講,中國人是一個權力社會,很多小老百姓對當官的太子黨的關係網非常感興趣,現在通過網絡很容易就能夠查到。」

除了信用卡和網上資料外洩成為嚴重問題外,經由手機外洩個人資料也成為嚴重問題。在手機密集度極高的中港台,由於很多人喜歡在短時期內頻頻更新手機的個人資料,而在出售舊手機時又疏於防範,沒有清除機內的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照片、甚至短片,使存心不良者可以隨時把個人資料公開披露,再通過網友間的電郵轉遞,在短時間內傳遍大批第三者。

網絡隱私領域的法律灰色地帶,也為部份前東歐集團國的不法份子製造了「商機」。他們通過設在如俄羅斯或波蘭等地的服務器,收集信用卡資料並藉以製作假信用卡在他國消費「洗錢」。同樣由於法律上的灰色地帶,即便是國際刑警出頭,也會因服務器所在國與當事國沒有引渡協議而無法執法。

此外,亞太國家普遍發展使用有晶片的「聰明身份證」,也造成另一波的爭論。在台灣,有電腦行業人士指出,當局對設定個人資料保護態度不積極,使新的IC卡計劃很容易成為個人資料外洩的渠道。同樣地,類似的顧慮也使香港市民對於在新身份證上結合多種證件資料有所保留。

其中一個最大的顧慮是,由於越來越多的個人資料如駕駛執照、借書證等被加進證件上,理論上任何人只要具備了閱讀器,便可隨時截取及破解個人資料檔案,比過去需要親自到有關機構構查找信息要容易得多。

「記者無國界」組織的亞太國家互聯網事務專家朱裡安-佩恩表示,在保護隱私和信息自由問題上,不僅亞太國家欠缺法律,西方國家也有待改善。

朱裡安:「現在許多國家還沒有有關保護個人網上信息交流的法律機制,許多國家的執法機構可以很容易的獲取個人資料,他們不需要通過法庭的允許,這種現象目前東西方國家都存在。」

總之,在網絡的年代,保護個人資料應成為每個人普遍擁有的意識。亞太國家的高層領導人更需要增強保護互聯網隱私的意識,尤其不能輕視個人資料外洩,可能導致的商譽及個人安全危害。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跨越生命考驗 種種人生考驗中淬煉而成
北榮桃園分院響應「台灣無酒日」 擁抱清醒美好
開南大學攜手桃園高中職友好聯盟 共創互惠雙贏
張善政贈警手工餅乾禮盒 祝福母親節快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