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美印合作意味什麼?

【大紀元3月9日訊】(新唐人熱點互動採訪報導) 聯結收看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又到了《熱點互動》時間,我是林雲。三月一日美國總統布什首次訪問了印度,並與印度達成了歷史性的「民用核子協議」。這一舉動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有評論認為這標誌著美國正把其全球戰略重點從歐洲轉移到了亞洲。我們今天就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李天笑跟大家來分析和探討一下布什這一次的印度之行。天笑您好。

李天笑:主持人好。

主持人:布什這一次訪問印度,被認為是結束了兩國之間幾十年彼此互不信任的關係;而且更由於他簽訂了歷史性的「民用核子協定」,被認為是使得兩國的戰略夥伴關係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您對於美國和印度之間的這種新的關係怎麼評價的呢?

李天笑:首先對您剛剛的說法進行稍微精確的說明。一個就是近二十八年以來,第二次美國總統訪問印度。第一次是柯林頓在2000年的時候,第二次是這次布什。因為印度長期以來一直是原來蘇聯的戰略夥伴,所以跟美國的關係一直是不太好。

主持人:稍為疏遠了一些。

李天笑:從去年2005年開始,兩國的關係開始走向熱絡。當時簽訂了太空的協議,在核子方面的談判已經有所進展了。

還有剛才要糾正您一下,實際上不是已經在建立戰略夥伴的關係上更上一層樓,而是正在建立中,應該這麼說。

主持人:還不能確定為戰略夥伴關係。

李天笑:對,雙方都沒有講,但是曾經用過這麼一個字,叫做「國際夥伴」,是這麼講的。這一次的主要意義我看有三重:經濟、政治和軍事。從經濟上來講,印度和美國都是資本主義體制的大國,美國當然是經濟實力超強,而印度在人口上,也是除了中國以外世界第二的,也是人口非常多的國家。

但是印度與中國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具有長期的民主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在印度得到了很長時間的確立。從四七年英巴分治之後,印度一直在穩定的民主制度下運行著。近十年來印度在經濟制度的改革發展上步伐非常快,平均的發展速度大概是百分之六,去年還達到百分之八。

而且它這個發展和中國的發展最大的不同點是,它新開工的廠,基本設施的投資只有中國的一半,而且外資投資的比例只有中國的百分之十,是在這個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就的。

中國和它相比,可能在效率上要差很多。美國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美資現在是大量的開始向印度進軍。比方說微軟等等這些公司都開始向印度進行投資。這是經濟方面雙方合作的一個非常牢固的基礎。就是雙方的資本主義的制度、商品經濟的制度。

第二點就是它的政治涵意。核子問題在雙方來說是一個老問題,但始終是沒有解決過。這一次能夠解決實際上是採用了一種比較變通的方法,就是把「民用」和「軍用」分開。同時印度要同意由國際的機構進行檢查。

主持人:實際上在一個問題上有所突破。

李天笑:這方面在政治涵意上有很大程度是針對妳所講的:美國的戰略中心東移,從中東地區移到了東亞洲地區。是針對原來的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戰略合作而來的。

我們知道中共長期以來一直援助著北朝鮮,它的核武器的技術實際上是通過巴基斯坦傳過去的。換句話說巴基斯坦和中共政權之間的關係,已經在地區造成非常不穩定的狀態。這一次美國向印度開放的核子技術,實際上就是為了平衡中國和巴基斯坦所造成的一種地區性的「核不平衡」的現象。

在軍事上實際上也是這樣,美國和印度已經進行多次的雙方軍事合作、軍事演習。同時在太空方面也達成了協議,更不斷的向印度出口高科技武器。這些都起源於美國對東亞地區日益增長的不安定狀態的一種焦慮。

這取決於幾點,一點是中共跟幾個邪惡軸心國之間的關係,比方說中共和北朝鮮之間的關係那是眾所周知的,中共是它的後盾。

另外中共跟伊朗之間的關係也是美國非常擔心的。因為伊朗造成了核危機,它一直在發展濃縮鈾,濃縮鈾最後能夠導致發展核武器。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一直不斷的明來暗往的支持它。同時最近還達成一個基本協議,就是給它一個一千億美元的的能源進口,從伊朗進口,同時還向伊朗進行投資。

它造成的直接後果,是聯合國安理會要想制裁伊朗的時候,就遇到中國作為它的後盾的這麼一種矛盾。實際上中國就間接站在伊朗那一方,跟美國進行對抗。對美國來說它就是邪惡軸心的這麼一個後台,這樣的話對美國來說當然是很不放心了。

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說,經濟方面、政治方面,還有剛才說的軍事方面。這次向印度開放核子技術,實際上都是有很重大意義的。

主持人:我們知道布什認為中美之間的關係,他稱為是「一種複雜的關係」,在這樣一種複雜的關係的情況下,世局的複雜的背景,美國提昇跟印度之間的這種關係,對於中美關係會產生一種什麼樣的影響?

李天笑:實際上中美關係從尼克森之後是跟以前有一個巨大的差別,就是開始從全面的圍堵走向雙方既圍堵又合作這麼樣的一種關係。大概持續到柯林頓後期時候。實際上布什上台的時候,跟中共政權的關係實際上是不好了,但是因為911的關係,雙方就把「反恐」作為雙方互相之間的一種「緩和劑」吧。使得雙方的關係有那麼一個暫時穩定的時期。但是隨著伊拉克和阿富汗開始民主選舉,中東局勢開始發生穩定的狀態之後,美國發現在東亞地區中共的軍事發展有了突飛猛進的情形。

比如說去年美國公布的軍力報告發現,發現中共的軍事開支大概有900億左右,相當於中國自己去年公布的2006年的351億元的經費有二到三倍之多的情況。同時中共對台灣的武力進犯的企圖是一直沒有放棄,而且通過國家法律的形式進行固定。

這對美國來說又是在東亞地區一種非常不安定的源泉,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呢?美國所採取的方式實際上就是通過印度當然是一個方面;另外在北面是跟蒙古;在西面是吉爾吉斯;在東面跟日本還有菲律賓,還有澳大利亞等等從軍事方面對中共的戰爭、非和平的崛起進行扼止,這樣一種情況,實際上我想這一次對中共的這種武力的擴張,是一種制衡、一種制約,就是這麼一種意義。

主持人:那為什麼會有評論認為美國現在對印度的這種關係的提昇,是標示著美國把全球戰略的重點從歐洲轉移到亞洲?

李天笑:實際上我覺得這種講法並不是十分確切,並不是說從歐洲移到了亞洲,而是從中東移到了亞洲。為什麼這麼講呢?美國跟歐洲的關係從二次大戰之後的馬歇爾計畫和北約的成立,以及後來的北約的東擴,還有歐盟的出現等等這一系列的情況的出現,使得跟歐洲的關係不像這種和東西方的冷戰的這種對抗的關係,而是在經濟上出現一種矛盾或者競爭,或者在一種區域的爭鬥當中可能會發生一些摩擦,但是沒有存在根本的這種衝突。

實際上美國在中東地區實際上有一些很不穩定的狀態出現。比如說在伊拉克,在伊朗的問題上,比如說在巴勒斯坦的問題上,實際上美國的重心一直在關注著那邊。比如說布什兩屆政府到現在為止,一直在關注那邊巴勒斯坦中東和平的進程問題,因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關係,事實上是牢牢的牽制著整個中東的局勢的發展。

另一個就是兩伊,就是伊朗和伊拉克。伊拉克現在解決了,但是伊朗現在還沒有解決。但是美國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在什麼地方呢?就是說不管是伊朗問題也好,北朝鮮問題也好,還有中東的問題也好,原來的巴勒斯坦問題也好,背後的這隻黑手都是中共政權。

主持人:都和中共有聯繫。

李天笑:都有關係,都有不可分離的關係,就是這隻黑手非常的明顯。比方說巴勒斯坦阿拉法特背後就是中共在支持著他。伊朗,實際上也是中共一直在賣導彈的飛彈的技術,不斷的在賣給伊朗。而且這次跟伊朗簽訂的能源協議使得美國更加懷疑,中國到底在這其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有什麼樣的居心,非常邪惡的居心。

但是中東這個反恐的問題牽制著美國的力量。但是中東的問題一但穩定了,美國就要把戰略重心從中東轉移到東亞。實際上很大程度是針對中共政權這種非和平的暴力的迅速的崛起感到擔憂。

最明顯的是最近剛剛結束的跟日本的聯合演習。實際上美國和日本的聯合演習中的假想敵都是比較說得很模糊的,沒有講是誰;但是這一次非常明顯的,用橘色表示中共,中共的軍事,假想中共來襲擊日本,然後日本和美國合作怎麼來進行反擊。然後把北韓,北朝鮮作為另外一個假想敵。實際上這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美國就是明顯的對中共在東亞地區起到了戰爭的源地的作用來進行防範。

主持人:我們知道印度一直拒絕簽訂「國際核不擴散條約」,這次美國和印度簽訂民用核子協定,會不會被認為美國在處理印度的核問題,和處理伊朗和北韓的核問題這兩方面是採取不同的標準呢?

李天笑:從兩方面看,不存在兩種不同標準。為什麼呢?實際上美國和北韓的協訂是在同一個標準,就是你放棄核武的研製,同時我給你民用的發展技術。對印度來說實際上也是這樣,民用的和軍事的分開,同讓國際機構進行監督,北韓也是這樣,不存在兩種標準,雙方的標準是一樣的。

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美國是把印度做為他的一個不是明確的,但是戰略和經濟上的合作夥伴來對待。但是對北韓來說是一個對手,就是一個邪惡的軸心來對待。美國23日出版的四年一度的公文報告上也是明確的講:中國是現在最有可能和美國進行軍事競爭的國家。

主持人:各位觀眾朋友們,國際上的形勢變幻莫測,我們希望通過我們這個節目能對您了解這個世界局勢有所幫助和啟迪,如果您有什麼不同的意見也歡迎您和我們聯繫,我們熱點互動節目非常期待和您的互動,感謝您的收看,下次節目再見。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3/9/2006 11:34:04 PM)(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亞洲國家審慎樂觀看待美印民間核能協議
布什宣示美印要建立「新的戰略夥伴關係」
【熱點互動】無所不在的萬能帽子
伊朗官員:已與俄羅斯達成核子協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