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官媒稱民告官成倍增長 矛盾激化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4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道)據大陸官方媒體《瞭望》報道,目前中國基層法院正面臨“民告官”案件大幅增長的壓力,有的省市百姓控告地方政府部門的案件是去年的三倍,官民矛盾日趨激化,而且很多案件涉及衆多民衆,引發了强烈的官民對峙。

據新華社報道,《瞭望新聞周刊》采訪了一些大陸基層法院,發現近年來“民告官”案件大幅上升,一方面表明民衆法制觀念提升,另一方面也表明基層政府的不當行政演變出的官民矛盾激化。

據報道,有的省市基層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就比上年翻了一番,有的基層法院甚至增長了200%。自從1989年中國頒布行政訴訟法至今,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受理的一審行政案件已經超過100萬件。

據大陸公安部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因妨害公務、聚衆鬥毆、尋釁滋事等擾亂公共秩序的犯罪案件達87000起”,即每7分鐘就有一起群體性抗議事件。在法院受理的民告官案件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大特點:群體性訴訟,官民利益衝突,官方敗訴率高,官方不執行法院判决。

1,群體性訴訟成爲“民告官”新趨勢

報道稱,2003年,1045名重慶鐵路分局退休職工認爲重慶社保局沒有按照國家的相關待遇標準核定其養老保險,侵犯了他們的合法權益,將重慶市社保局告上法庭。一審敗訴後,退休職工們上訴到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2005年4月,重慶市高院裁决維持原判的終審判决。

一位親歷此案的法官回憶說,由于原告上千人,有時每天要接待數百位當事人,常常說到嗓子冒烟;每次開庭,法庭內外水泄不通,來自全國各地的鐵路退休職工都來“觀摩”,看法院如何判决。

2001年5月,華中某市3000余名退休職工以政府拖欠養老金、拒不履行法定職責爲由提起行政訴訟。訴訟中曾多次出現集體上訪。

據悉,像這樣人數上千的大規模群體性行政訴訟越來越普遍。因農村土地徵收、城市房屋拆遷補償、社會保障和企業改制等問題引發的“群體性行政訴訟”近年成倍增加,甚至占到一些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20%以上,這已成爲當前“民告官”案件的新趨勢。

2,官民利益衝突嚴峻

《瞭望》報道還列舉了:“2003年陝北油區當地政府完成對油井三權(産權、經營管理權、收益權)的回收工作,涉及1000多家民營企業。一批“油老闆”對此强烈不滿,在不斷上訪的同時,組成了律師團,幷于2005年5月提請行政訴訟,狀告陝西省、市、縣三級政府。最終法院沒有受理此案。”

文章稱,由于官民間利益衝突嚴峻,官民對立情緒激昂,行政案件判决後上訴率高,特別是百姓一旦敗訴,往往群情激憤,要將官司打到底的决心很堅决。據統計,“民告官”上訴案件占結案總數的30%左右,而且案件審判效率低,有的拖上兩三年也難以結案。

3,官方敗訴率高

調查還發現,政府部門敗訴率高是一個普遍特點。通常有30~40%的敗訴率。而在一些基層法院,政府部門的敗訴率甚至超過半數以上。這反映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4,案結事不了 官方不執行

民告官案件中,法院經常處于兩難地步,一方面是法律條款的不完善,讓法官覺得“無法可依”進退兩難。如對“空挂戶”的認定,“城中村”居民的補償,“前三年平均産值”的認定,工傷中的事實勞動關係的認定等,現行法律均沒有明確規定。許多法律規定抽象,可操作性差,還有的法律規定嚴重滯後等。

另一方面是政府的强行干預。文章說:“地方政府對行政案件的干預不同程度存在。輕者表現爲批條子,嚴重的甚至直接抓走當事人。個別法院領導因此怕工作搞不好添“亂子”、得罪政府少“票子”、失去選票丟“帽子”,在行政案件中只有屈服于壓力,强行判百姓敗訴,結果引發更多百姓鬧事。”

有時法院堅持按法律條款判决政府敗訴,但很多情况下,政府敗訴了也不執行法院判决,百姓權利依然無法保障。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投書] 徐州房管局掩蓋造假黑幕
為什麼六次“民告官”法院均不敢對犯罪說“不”
甘肅第一起民告官佔地案開庭
北京民告官案件大幅增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