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痕密佈 車諾比爾「石棺」恐再促核洩

人氣 16
標籤:

【大紀元4月24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本月26日是原蘇聯車諾比爾核洩漏事故20週年紀念日,就在舉行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的同時,核電安全也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災難發生後,為防止核洩漏而用水泥澆鑄而成的巨大石棺。由於建造時倉促,20年後,「石棺」已是裂痕密佈,並開始又發生核洩漏。而一旦發生「石棺」坍塌的情況,災難性後果不難想像。

發生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6分,隨著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引發的一系列爆炸摧毀了車諾比爾核電廠的四號反應堆,8噸多強輻射物質混合著炙熱的石墨殘片和核燃料碎片噴湧而出,釋放出的輻射量相當於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量的200多倍。大火燃燒了十天,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煙霧散佈到全球各地。

時隔20年 死城仍在哭泣

事故發生後,離核電站30公里以內的地區被闢為隔離區,很多人稱這一區域為「死亡區」,20年了,這裡仍被嚴格限制進入。

近來,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舉辦了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然而此時的被稱為死亡區的死城卻依然在哭泣。受污染地區的居民就連吃飯、喝水這等平常事都要小心翼翼,甲狀腺癌、白血病兒童以及新生兒生理殘疾者數量也驟然增加。據專家估計,完全消除這場浩劫的影響最少需要800年。

建造倉促 「石棺」現危機

就在人們紀念災難的同時,當時為防止核洩漏繼續蔓延而做的車諾比爾「石棺」的安全問題引發各界的關注。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車諾比爾核電站的「石棺」是在當時發生爆炸後,為防止核洩漏繼續蔓延而用水泥澆鑄成的,這個巨大的「石棺」設計壽命是50年,但自上世紀90年代初便出現種種問題,專家們因此將預期降低為20年。

為了「石棺」的安全,幾年來,歐盟及其它國際機構已經花費數百萬美元進行加固工作。2004年年初,核電站專家曾經對反應堆外殼進行修補,但因已發生燃料輻射物質洩漏,工作人員只能短時間內在其附近作業,因此修復工作進展緩慢。

烏政局不穩 加固工程擱置

為了避免悲劇再次發生,烏克蘭政府斥資6億英鎊(約10億美元)決定給「石棺」加蓋一座新的安全防護罩。有關官員表示,這項被稱為「方舟」的工程如果成功,該地區將可獲得另一個100年的安全。

不過,由於烏克蘭最近政局不穩,「方舟」的建造計劃多次被擱置。繼烏克蘭發生「橙色革命」後,負責車諾比爾核電站事宜的政府部長在15個月內已經換了3次,「石棺」的加固工程也被一拖再拖。

本周,來自各國的科學家和「方舟」的主要出資方也再次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聚會,協商工程的開工事宜。

掩蓋核漏 國際痛批前蘇聯政府

事故初期,前蘇聯政府只是公佈核電站發生了火災,並沒有說明發生了核洩漏事故。為了掩蓋事件的真相,前蘇聯政府仍於5月1日在離車諾比爾140公里的基輔市舉行了傳統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大遊行。

直到5月6日,《真理報》才刊登了第一份有關這一事故的詳細報道。但是這份報道沒有說出大火所產生的放射量以及傷亡人數。5月14日,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第一次公開談到了車諾比爾核災難。

前蘇聯中央政治局也下發了秘密文件,禁止醫生作出事故清理者患病原因與核輻射有聯繫的結論。這一連串的不透明的做法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歐洲國家的嚴厲批評,蘇聯的聲譽在國際間受到空前打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車諾比事故十九週年 聯合國籲各國持續援助
車諾比爾輻射外洩? 台灣學者:早就發生了
烏克蘭否認將在車諾比爾存放外國核廢料
車諾比意外二十週年  核變陰霾仍揮之不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