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胡布會失敗 中美各行其是

陳破空

【大紀元4月29日訊】中共領導人胡錦濤結束訪美後,轉往中東和非洲。一到當地,就猛簽協議。在沙特 阿拉伯,簽訂了防務、安全、石油、醫藥、和貿易等一攬子協定;在尼日利亞,簽訂了20億美元的石油開發協定;在肯雅,預計也將簽訂能源方面的協定。

作為名列世界前兩位的能源消耗和進口大戶,能源爭奪,早已成為中美之間的潛在衝突之一。其中,沙特的角色尤為敏感。沙特是美國在中東的最大盟友,然而,隨著中國能源需求激增,盛產石油的沙特,輕而易舉地,又找到了一個大市場。沙特甚至允諾為中國提供石油儲備。沙特官員在解釋他們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時,自我調侃說:根據伊斯蘭傳統,男人可以娶多位妻子。

但沙特當局坦承,在國家安全上,他們仍然仰賴美國。中共與沙特簽訂防務和安全協議,無疑是對沙美關係的直接挑戰。看上去,胡錦濤等人的動作,似乎在向美國示威。

剛剛結束的中美首腦會談,以失敗告終。雙方沒有在任何一個議題上形成交集,或找到共同點。舉凡貿易摩擦、人權問題、臺灣問題、伊朗核危機、北朝鮮核危機等 ,雙方都各說各話,維持各自立場。結果,這場訪問和會談,完全流於走過場。會 談結束,雙方立即各行其是。中方到中東和非洲“挖美國牆腳”;美方則立即放出風聲:同意今年臺灣領導人外訪時,可以過境美國。在此之前,盛傳美方不允許臺灣領導人過境,以報復所謂臺灣單方面“終統”。

說到胡錦濤訪美,中方的目的,僅僅在於要一個面子,希望美方給予隆重禮遇。結果,不僅美方禮儀簡單至極,在正式的歡迎儀式上,胡錦濤的講話還被一名法輪功學員的高聲抗議當場打斷。新聞媒體的焦點立即轉移到中共對法輪功的迫害上。胡錦濤和中共,臉面盡失。正所謂:愈是貪求,愈是不得。

在全球能源競逐中,中美迥異不同的風格,發人深思。比如,非洲官員說,中共做生意,不會把經濟活動與政治條件聯繫在一起,這一點,讓他們放心。然而,國際社會卻因此擔心,中共為非洲一些腐敗濫權的政府提供保護傘,使國際社會試圖促進非洲進步的努力功虧一簣。

又比如,沙特當局聲稱,現在跟中國做生意,更容易,因為,至少在簽證上,十分容易和簡單;而美國的嚴格審查,使想要前往的中東商人,往往要等待好幾個月,還未必能夠拿到簽證。眾所周知,“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對外國人、尤其對來自中東的外國人,簽證審查十分嚴格。此舉,是反恐的需要,也是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需要。

說起來,美國之所以遭受“九一一”恐怖襲擊,不過是因為美國承擔了最大的國際責任,尤其在中東問題上,各方都有求于美方,令美方欲罷不能。美國的和平努力 ,全球有目共睹,但難以做到面面俱到,由此成為極端恐怖主義仇恨的目標。

反觀中共,除了積極鎮壓自己的人民,對外部世界的責任,能推就推。要麼袖手旁觀,要麼乾脆同那些與它臭味相投的極權國家打得火熱,暗中為世界製造更多麻煩與衝突。

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沒有負擔,“發展”很快;美國背負巨大責任,發展反而受到影響。美國忙於解決世界衝突“熱點”,中共卻忙於鞏固自身政權,同時抓緊構建國際灰暗陣營,以期與美國分庭抗禮。

中共與文明世界對立的行徑,固然源自於它的落後性與反動性。同時,這也正是中共與美國始終無法改善關係,而處於長期緊張對峙的根本原因。中共自以為聰明蓋世,一邊高唱“友好”,一邊射人冷箭。其實,中共之心,路人皆知。所以,欲求“夥伴關係”而不得,欲求“國事訪問”而不得。所到之處,抗議如影隨形。說到底,都是它自己誤了自己。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陳破空:人口老化 成中國社會隱患
陳破空:透視「兩會」:中共越來越像晚清
陳破空:共產黨是「中國崛起」的最大阻力
陳破空﹕民眾看不起病,中共政權犯下瀆職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