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能源政策何去何從專題三之二

油價飆 台灣亟需提升能源經濟效益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二十九日電)國際油價狂飆,一度衝到每桶75美元高價,完全依賴進口能源的台灣大受衝擊,油、電價看漲,核能政策也再成討論焦點。行政院已成立專責小組擘劃未來能源政策走向及替代能源發展方向,經濟部則全力推動節約能源,設法提升能源效益,讓每一桶油都用在經濟效益最高的地方。

近一、兩年,國際油價漲勢凌厲,期間雖偶見回檔,但隨即因為颶風天災、產油國政治環境變化、人為炒作等因素再度飆升,各界一致認為高油價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去年專家預測油價恐飆到每桶 100美元的說法,看來也不再是無稽之談。

台灣的能源高達 99%仰賴進口,由於能源政策攸關國家安全,決策層級已由經濟部提升至行政院,由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成立專責小組擘劃長期能源政策,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也參與,針對未來能源政策、再生能源及替代能源發展方向進行完整規劃。

經濟部長黃營杉表示,台灣的能源政策確實需要重新思考,全球石油供應量有限,原油短缺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政府必須從長遠策略面、戰略面思考,也正在形成政策,研議如何分散、降低對國外能源的依賴。台灣擁有日照時間長、優良風場的優勢,但因風力發電量有限,未來太陽能勢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他舉例說,台電公司投資在供電備載容量的設備成本,每增加1%的備載率就要多花新台幣 100億元(維護成本另計),如果尖峰用電能改用太陽能,就可以省下很多錢。台灣的太陽能光電產業發展得不錯,未來能否發展成可輸出的產業,也值得思考。

面對高油價時代,台灣的產業結構也面臨挑戰。民進黨籍立委王塗發、洪奇昌指出,台灣倚重的石化、鋼鐵業都是高耗能產業,去年石化業耗能比為 33%,但對GDP的貢獻只有 2.5%,如果放任產業結構繼續失衡,即使撇開溫室氣體問題不談,在高能源價格之下,台灣未來還能不能維持競爭力都值得憂慮,政府應審慎思考產業發展方向。

對此,黃營杉表示,高油價時代,台灣的產業結構的確必須調整,應朝「高效率、合理化、低污染、可回收」的產業結構發展,務必讓每一桶進口原油發揮對台灣經濟最大的正面效果。

經濟部次長陳瑞隆表示,高油價對用油將有抑制效果,正是推動節約能源的適當時機,事實上,若能把油用在經濟效益較高的地方,可以產生新的商機,例如油電混合車、生質柴油車等都是值得思考的方向。油價飆高後,過去被視為成本過高,不合乎經濟效益的替代能源,都變得可行了,關鍵在於如何提升石油附加價值,經濟部會朝此方向努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