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南橫天龍古道解密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4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張肇麟/台東報導.攝影
棲身在南橫的天龍古道,蘊藏著「台灣山林原型」的峽谷岩生植被生態,還孕育出最新發表的台灣特產——天龍二葉松,順著之字形步道探訪,品嘗來自山林的原味野菜,讓腦袋瓜跟身體一樣元氣滿足!走在與新武呂溪水面落差74.3公尺、將近25樓高的天龍吊橋上,心情隨著兩邊鋼纜逐漸下降而緊繃起來,沒膽量停下腳步俯瞰溪谷,靠著眼角餘光,就本能意識到陡峭峽谷下切之深,忐忑快步抵達對岸,不禁深呼吸鬆口氣,抬頭端詳面前一塊記載著後村助吉、城戶八十八等修築者的水泥平板,走訪天龍古道自此開始!天龍古道在日治時期屬「關山越嶺警備道路」其中一小段,修築時間尚未確定,學者推測在1928至1930年間完成,路徑順著山勢以之字形構築,海拔從南端吊橋頭的721公尺,一路爬升到958公尺,並在北端接上台20線179.2K處,全長1.089公里。若是沿著南橫公路計算南北兩端點的距離為6.81公里,正因為可省去六分之五的路程,使得天龍古道成為南橫健行者的著名捷徑。

步道全程由水泥階梯築成,一邊有老式仿竹管木頭造型的水泥護欄,相當生硬煞風景,但沿途植物豐富,而且綠蔭帶來清爽感,走在平均仰角12度、最陡出現45度的斜坡路徑上,芬多精跟自然知識一道吸收!

遇見台灣植被原型

靜宜大學生態學系教授陳玉峰去年底完成天龍古道植被調查,統計結果最多的木本植物是青剛櫟,排名第二則是江某,他並將步道兩側共計56種木本植物、526株樹木完整測繪於平面圖上,成為想按圖索「樹」的遊客的必備利器。

透過天龍古道以及177K「利稻」以下南橫東段的調查研究,陳玉峰提出「峽谷植物社會或岩生植被是台灣山林的原型」,也就是說,當地所見景象,大約是1萬8千年來河流切割造就的地貌,現今植物仍保留遠古時代的自然樣貌,尤其是2003年才發表的新種「天龍二葉松」,正充分顯示南橫峽谷在全球生態界的最大特徵。

陳玉峰點出:峽谷的岩生植被中落葉樹為主,從伊巴諾到天龍附近的8,800公尺路段,22個樣區中,樹冠層計有53種樹木,其中落葉樹有30種,比例超過五成,而且羽狀複葉的種類偏多,又佔約一半。他分析說這是因為峽谷的岩石比例高,土壤層較淺薄,冬季更常出現年度乾旱,植物嚴重失水,必須藉此保水機制來維持生存。另外,他還發現多分幹與轉位等生態現象,也是植物適應峽谷環境的具體表現。

南橫遊峽谷

清晨是欣賞峽谷的最佳時段。從天龍溫泉飯店出發,順著南橫向西前往霧鹿峽谷,回程遇見照進河谷的朝陽,清新的幸福感溢滿心頭!前往霧鹿峽谷的途中,溫泉在對面山壁形成黃褐色結晶沈澱,將河谷畔的石壁染出猶如老虎斑紋,加上濕潤折射產生黃金光澤,煞是好看。公路對面山壁看到多處溫泉露頭,在黑黃交雜的斑斕山壁中,有股白煙飄升,顯現溫泉資源豐沛,經過公路旁的「六口溫泉」後往前走幾步,對面山壁一處橫向凹洞也有白煙飄散,底端產生乳白結晶造型猶如三人立像,十分有趣。

霧鹿峽谷也是台灣藍鵲棲息地,途中巧遇三隻美麗的山林精靈,看著牠們拖著長長藍色尾羽滑翔過峽谷,欣賞到優雅生動美景成為早起的最大獎勵。

最鮮創意原味

在台東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系教授劉炯錫的帶領下,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將卑南鄉遊客服務中心經營得「原」味十足!來到南島採集館,見到運用小米、高粱、萬壽菊、福祿桐葉、麻繩組成的胸花,別緻又帶野趣,兩顆碩大的檳榔最是搶眼;腎蕨與萬壽菊編成的花環戴上頭,立刻感受參加慶典的歡樂情緒,這些改良式的迎賓飾品,全是原住民美眉與熟女們巧手細心製作的。

在台東吃到原住民風味餐已然普遍,但在南島採集館品嚐到的,可是來自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山林野味唷!長梗盤花麻、糯米糰、原生種昭和菜等原住民傳統食材,全是由南島社區大學學員在林務局所屬林地上採集而來,除了直接販售新鮮野菜外,更發展出野菜套餐、汆燙自助餐,以及最受遊客歡迎的冷凍水餃。

野菜套餐中白飯混合雙花龍株,煎蛋則摻有山蘇,配菜是汆燙的雙花龍葵跟瓦氏鳳尾蕨的嫩芽,再加上春季限定的山柚雞湯,嘗到原住民朋友的直率真誠,更吃得養生。

汆燙餐菜色豐富,麵條、水餃鋪上野菜,搭配選料自己來,心中默唸到15就能撈起,營養滋味都顧到,野菜中尤其推薦長葉腎蕨,雖然味道跟山蘇幾乎一樣,但兼具清脆滑嫩的口感更勝一籌,是連原住民朋友都直說捨不得吃的原野好料。

帶路高人

1988年陳玉峰進行南橫沿線植被調查,18年後他再度踏上南橫,將利稻以下的南橫東段的植被作細部調查,在天龍古道採取近乎「樹口普查」的方式研究,細膩程度令人嘆服。

陳玉峰說在南橫欣賞雪海時發現,山兩邊的高度竟然有200公尺的落差,西高東低就是因為氣壓造成;南橫著名觀景點「檜谷」應叫「雲杉谷」,因為紅檜幾乎被雲杉打敗,還有原本應該出現在2500~3000公尺的鐵杉,在南橫1790公尺就現身,南橫在在出現生態上特有現象,是觀察台灣山林原型的極佳路線。

今昔對比,陳玉峰感嘆:「台灣的山老得比我還快」,由於人為開發、崩塌地「修復」工程,反而使得山林千瘡百孔,因此他主張「零作為」,讓自然修養復原,他一再強調「人不要『假會』,其實土地公比我們還會種樹!」

峽谷看重點

◆多分幹:為適應土壤化育較差的地點,一株樹不斷生出側芽,就算稍大的樹幹死亡,仍有側幹後繼以存活,學術稱「駢幹現象」。據調查古道中15種樹木、共計379株當中有181株是多幹,並發現青剛櫟最多出現16分幹的盛況。

◆轉位現象:俗稱鳥巢蕨的台灣山蘇花通常附生在樹幹上,在古道途中卻常見「從二樓以上搬到一樓,甚至地下室」的情形,就是因為在岩生森林附生樹幹時能獲取養分與水分的機會較低,於是遷移至地面層以利保濕。

◆天龍二葉松:一直被誤認為台灣二葉松,直到2003年才由捷克學者布辛斯基發表為新種,正是天龍峽谷所孕育出的台灣特產。特徵是樹冠稀疏,樹皮縱裂深度達10公分,毬果對稱,不像台灣二葉松常出現一側歪斜,而且果鱗鱗臍扁平。陳玉峰推論此種二葉松的祖先來自琉球,在冰河時期傳播至台灣,因應峽谷獨特環境,並與台灣二葉松雜交演化而成的新種,是岩生植被的指標物種。

原來多野趣

◆山豬肉:樹幹截斷時內皮呈淡紅褐色,且具白色縱條紋,切面像是豬肉而得名,原住民朋友強力推薦嫩葉不只可食,而且超美味,但必須分兩次吃,不要一口氣吃光,不然會很愛睡喔!

◆大武蜘蛛抱蛋:百合科的寬葉植物,地下會產生塊莖,劉炯錫調查霧鹿布農族利用葉片來綁小米,還聽聞阿美族會用來作雨衣,可見纖維相當強韌耐用。

◆山柚:屬於山柚科,跟芸香科的柚子毫無關係。雖然木質堅硬細緻,但樹型屬低矮灌木,難以取作大形用材,可製成農具,排灣族人會用來做刀柄。嫩葉可食,在新武呂溪魚類保護區入口公園就見到原住民婦女摘取成為野菜。

旅遊資訊

◆ 天龍溫泉飯店完成古道植物自導式地圖摺頁,標示途中十大明星樹,免費提供入住房客,並可參加明星樹票選活動,飯店每月將抽獎贈送住宿券、松木烤肉等禮品。

地址:台東縣海瑞鄉霧鹿村1-1號,電話:(089)935075,網址http://www.chiefspa.com.tw。

◆ 天龍溫泉飯店提供住客悠遊天龍古道的交通車接送服務,可選擇搭車至179.2K下坡走古道或是上坡爬古道至179.2K搭車回飯店。4人以上每人收費50元,以下每人收費100元。

◆ 南島採集館地址:台東縣卑南鄉賓朗路286號,電話:(089)237175。

套餐一份180元,汆燙自助餐供應15人以上團體預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南橫公路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今開園
舊穀倉變圖書館  台東員警提昇部落學習環境
玉山國家公園元月規劃多項活動
高縣桃源鄉賞梅系列活動登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