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湧 :兩組觸目驚心的數據

傅國湧

標籤:

【大紀元4月9日訊】 3月20日,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發表文章指出,今年「兩會」期間,有兩組數據引人注目,一是關於行政成本,25年當中竟增長了87倍,一是關於大學學費,從改革之初到2005年的20年,起碼上漲了25倍。而前者正是後者的原因,行政成本佔了財政總收入的1/4到1/3,以致政府沒有足夠的資金增加教育的投入,從而導致學費節節上漲。此前,《人民日報》也曾報道過,80年代末以來大學學費漲了25—50倍,而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實際上只增長2.3倍。高校學費漲幅之大、漲價之快都超過了普通老百姓收入增長的幅度與速度,脫離了基本國情,所謂的「教育產業化」導向受到了社會輿論日漸強烈的批評。其實,最根本的還不是教育產業化問題,而是公共教育投入的問題。

我國投入的教育經費長期以來嚴重不足,公共教育支出目前在GDP中所佔比例尚未達到過4%。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到2000年我國的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要達到4%,事實上到2005年我國的教育支出3951.59億元,占GDP比例僅僅是2.16%,低於2004年的2.79%,也低於2002年的3.41%。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數據,我國的人均教育公共支出為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153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145位。2003年9月,在仔細考察了中國的教育狀況後,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教育權報告員托馬捨夫斯基認為,中國的教育經費不僅所佔全國生產總值的比例低得令人吃驚,而且政府預算部分只佔其中的53%,另外的47%是由家長或其他來源填補的。她說,中國人均教育開支之少連窮國烏干達都比不上。我們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竟然以世界教育總支出的1.04%,擔負著全球正規教育在校學生中的17.9%。以往我們常常聽說,教育投入之所以不足,是因為國家財力不足,事實真的如此嗎?

2006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任玉嶺先生的提案《關於黨政機關帶頭髮揚艱苦奮鬥傳統的建議》之所以引起輿論的普遍關注,就是因為他在這份提案中痛心地指出,1978年到2003年的25年間,我們的行政成本增長了87倍,行政管理費用增長之快(平均每年增長23%)、成本之高,都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中國青年報》3月6日的報道更為具體,僅僅2005年這一年中,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公車消費就達到3000億元、公款吃喝2000億元、公款考察旅遊1000億元,三項合計6000億元以上,占全年國家財政收入的20%,幾乎相當於全部教育經費的2倍。遏止行政費用暴漲的勢頭,使國家財政資金能向教育、醫療等方面傾斜,這不光是任玉嶺等具有參政議政資格的人們的意願,也是所有國人的意願。當然,迄今為止,我們還看不到解決的可能。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傅國湧:「低徊往事何堪說,檻外深深夜正長」
「對完美社會的夢想是危險的」
傅國湧:是政治批判?還是學術批評?
傅國湧 : 大學畢業生的70%就業流失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