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扁到訪 台利比亞設處 指日可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詩婷 田世昊/綜合報導〕陳水扁總統過境利比亞,朝野看法分歧;台聯黨團總召黃適卓認為,大家應從外交突破的角度看待此事,肯定、支持總統;國民黨立委蔣孝嚴雖肯定總統「勇氣可嘉」,但也強調此舉在外交實務沒有太大突破,反倒是台美關係若因此進一步惡化,台灣將得不償失。

民進黨立委蕭美琴則提醒,利比亞的國際形象有爭議,如果沒有好好處理,恐怕會讓國際或親台灣的美國議員得到錯誤訊息,以為台灣利用過境利比亞,報復、反對美國;既然總統已抵達利比亞,希望外交部在相關議題發酵前,儘速對外說明我方過境理由、此行獲得的具體結果,扭轉對我不利的情勢。

國民黨立委孫大千批評,總統在過境無法獲得美國禮遇後,選擇回程過境利比亞,簡直就是小朋友心態;親民黨團總召呂學樟說,利比亞是國際間公認有爭議的國家,陳總統選擇利比亞過境,對台灣整體形象沒加分反而扣分,不是台灣之福。

利比亞石油儲量 世界第八

陳總統昨天訪問的利比亞,曾是一九九○年代美國的主要敵國,領袖卡扎菲出生於一九四二年,畢業於利比亞大學和利比亞軍事學院,隨後在軍中發跡。做為虔誠的穆斯林和狂熱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者,卡扎菲很早就密謀推翻利國君主政體。一九六九年9月的政變成功,卡扎菲被任命為軍事統帥及利比亞新執政團革命指導委員會的主席,開始掌權。

卡扎菲逐漸成為西方國家的眼中釘,是他毫不掩飾地支持各地恐怖組織,同時介入巴勒斯坦人或其他阿拉伯極端份子在歐洲的血腥罪行,這些活動使他與美國政府的衝突日益嚴重,一九八六年美國戰機轟炸利比亞,造成卡扎菲自己孩子的死傷。

一九八八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班機在蘇格蘭洛克比上空,遭歹徒引爆飛機上炸彈而墜毀,造成機上兩百五十九人及地面十一人死亡。利比亞被指為共犯,聯合國在一九九二年決議制裁利比亞,直到1999年4月,利比亞交出兩名嫌犯,制裁才終止。

但利比亞與西方關係自前年起出現戲劇性進展,主因是利比亞於2003年8月承諾賠償洛克比空難受害者家屬共二十七億美元,接著於同年底同意放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當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克里蘭讚揚利比亞。美國隨後解除自一九八六年來對利國的商業制裁,允許美國企業在該國投資並向利比亞購油。

根據2004年資料,利國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成員,石油儲量三百九十億桶,居世界第八,日產一六○萬桶,每日出口一百卅萬桶。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