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高:「招惹地球」和「皈依聖堂」

王雲高

標籤:

【大紀元5月18日訊】(東海一梟推薦)「老而不死是為測(!)」,在廣見深思中過了個多彩的春天:四月下旬,為了改《魂牽日月潭》的電視劇本,進了京,目睹了牽動世人視聽的那場沙塵暴;回家恰逢「五一黃金周」,承梁歡七弟的邀請,再上聖堂山,這麼個強烈的對比,出這麼段「憶苦思甜」的雜感!

「包廂文學」是當今民情議論的精粹。其中有句;「北京人什麼話都敢說」。沙塵暴高峰的次日,在昌平「羊嘟嘟」的包廂中我就聽說:「啥都能惹,別惹地球」!我當時悚然一驚:八年沒來,我發現蘆溝橋下干多了。「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兒時讀著這兩句,腦子裡是一片蒼茫浩瀚的江河,及至成年親游,已有一派滄桑之感;今年再去,更有每況愈下之歎!

只是,退一步地想,也還可以理解:「天荒地老」,固然是古人發誓的誇張,但作為自然規律,地球確也不能不老。別的不說,就說敝鄉南寧,市志上的三條橋,除西平橋還在老相中保存著橋樣之外,金牛橋已成了叢莽中一道陽溝上的踏板,而七星?對不起,壽終正寢了!您問問90歲以下的「老南寧」,除了其中的文史工作者為鄙人,有誰能在市一醫院說出這個地名?!

只是,儘管有這麼個滄桑的視野,今年這股沙塵暴還是讓人驚怕!4月21日,我恰在什剎後海春遊,難得地領略京華春雨的韻味。沒想到回賓館一看,雨水中攜帶的沙塵竟然把我深色的外衣變成斑斑點點的花襯,這不但令我這個「外地人」吃驚,就連東道主也驚訝不置,隨之向我有板有眼地回憶對比,並指出早些年環保失誤的根源。從而引出前述那警句:「別惹地球」!

在這麼個心態下登上聖堂山。對比自然強烈起來,形象的看到滿山的杜鵑花,羅漢松,理性的獲悉負離子的數量,更直接的、超越了感性和理性的機體只會務實,上得山來,覺得睡得特別香甜,就連我這個」老煙缸」也懈怠瞭解悶消愁的吸入……

作為重遊者,我向老妻和蕭瑤老弟介紹了山區勝景:雲海、日出、平安松、蛇舞松……品嚐了鵑花酒、聖堂韭,還有各景點的傳說和神話,品味著跟李清照詞一樣清新、柔婉的山風,我還告訴他們,為了保持這空氣的清純,這些高樓大廈的每塊磚頭、每克水泥,都是用人力從遙遠的山下運上來的。聯繫著登山後腿肚子的疼痛,他們理解了這份沉重的情意。然而,這以後我還獲悉:從建成開業以來,景區兩座山莊所產生的每擔垃圾,也都順著當年的來路,從山頂運道山下.運送的費用,比我王雲高的工資還多那麼一兒點!我們驚訝了!市井俗話說:買車容易養車難!某位偉人的語錄歸納:一個人做點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照梁歡老七那麼個做法,簡直到了皈依的程度了!

獲悉此情後,聽山風,觀雲海,當晚我陷入了深思:黃金周之遊,是各族各界勞動者在勞作後的放鬆,而像我們這樣的老者,更是在畢生艱苦奮鬥後酬勞.幾十年體腦並用,有名不大,有利也不多,沒想到卻在這遠離塵囂的山頂進入了禪悟.儒家相信天人合一,追求和諧發展,而「招惹地球」,則是從一己(或一小撮),一時的私立出發,違反科學發展觀的「與地奮鬥」, 沙塵暴就是地球母親的警告黃牌!

我終於悟得了「聖堂」的含義:聖字的繁體,是「王上耳口」,王道,是君臣父子間亦即上下,強弱之間的共處和調整.對於這個哲理,耳聞之後就當口述,以求認同,而我們的簡化字居然以「又土」概括,狗屁不通!建議全國人大糾正這個偏頗。
2006、5、17

王雲高,壯族,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影協、劇協會員,廣西儒學會副會長,南寧市作協名譽主席。(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情牽美石綻詩花
蘇信文:永遠不能放棄的天賦人權——自由
鄭濤:世界人民的呼聲——END CCP
【網海拾貝】誰是導致台灣兵凶戰危的最大禍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