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經院:地方特色產業政策過於分散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五日電)學者對政府推動地方產業政策方向提出建言,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素彎表示,無論法規面、執行面、政策面、產業面觀察,都相當分散且各自為政,尤其各部會間整合程度不足,形成資源浪費。

王素彎在中經院最新出刊的「台商電子報」中以「地方特色產業應有完整規劃」為題向政府提出建議。

一提到木雕、陶瓷、麻糬、咖啡、紙傘,大家都知道是那些縣市的地方特色產業,其實不只是地方經濟,行政院在「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更明確揭示「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可見地方特色產業在國家發展計畫扮演重要角色。

王素彎表示,從實務上觀察,政府輔導地方特色產業,多根據各部會本身職責及其所著重的特色界定,例如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選擇有消費性且可發展為鄉鎮地方特色產業輔導、客家委員會針對客家地區如農特產、建築、編織、美食、民宿等產業。

地方特色產業依各部會業務專長或主管內容進行輔導,但管理層面卻要從拉高營業額、提高服務品質提升、創造視覺美感、凝聚居民共識到文化資產傳承等其他領域,王素彎指出,結果是很難有很具體的成果展現。

王素彎認為,政府扶植「地方特色產業」,想要輔導業者升級與轉型,但缺乏整體性的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政策,部分業者為爭取經費補助,打著「特色」名號,反而限制真正的「特色」發展,並使各種工作室未經評估就大量出現,形成資源浪費。

進一步觀察,王素彎表示,無論法規面、執行面、政策面、產業面都相當分散且各自為政,參考日本、泰國等國外案例,應先整合各部會資源,形成全國性的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政策,再由各部會分工執行,並強化地方參與程度。

甚至,地方產業不應只吸引國內民眾,也應擴大國際交流,藉形象廣告推動,拓展國際知名度,例如泰國政府藉由義大利設計師協助,賦予地方特色產品國際角度的形象包裝,便是很好例子,政府應在有限資源中做最好規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