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黃志芳:國際應督促中國停止軍備擴張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二十五日電)外交部長黃志芳今天說,國際社會著眼中國廣大的市場商機,但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不應被商業利益取代;除了敦促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大國更應督促中國停止擴張軍備並放棄對台威脅。

陸委會副主委游盈隆認為,中國政權的崩解是歷史必然,只是時間早晚問題,最遲在二十年內,中國需面對重大政治與社會變局。

黃志芳、游盈隆下午出席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看中國」國際高峰論壇時,作以上表示。

黃志芳說,中國崛起的議題近年來廣獲國際關注,更與台灣未來發展息息相關,不過,除了感受到中國崛起的潛力面之外,他覺得用「威脅」形容更恰當,一旦這條崛起中的巨龍真正崛起,全世界必會聞之震驚。

他指出,中國經濟發展的亮麗成績已是不爭事實,但是國際社會更應關心中國的崛起是否意味著「和平崛起」?是否平穩開展民主改革?除了敦促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大國更應督促中國停止擴張軍備並放棄對台威脅。

黃志芳認為,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廣大的市場商機,不過,自由、民主及人權的普世價值,不應被商業利益取代;國際社會應讓民主的台灣加入促進中國民主轉型的價值同盟中。

游盈隆提出對中國總體政治、經濟發展走向的三種假設,分別是「巨大的中國共產黨列寧式黨國極權體制」可望長期穩定維繫、可能因國內重大經濟或社會危機而崩解、以及不可能長期穩定等。

他說,從人類社會發展的經驗來看,中國這種專制政權不可能長期穩定地維繫下去,這二十五年改革開放已帶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正、負面效應,終將引發各種強烈危機,包括認同、統治正當性、參與、分配與控制的危機。

游盈隆認為,中國能否走向民主政治的關鍵,必須看許多主客觀因素演變,包括何時出現「活絡的民間社會」、「有意義的政黨競爭」、「強大反對勢力」以及「睿智的政治領袖」。

他說,台灣應該協助中國民主化,堅持自己的民主改革,強化軍事防衛能力,並籲請國際社會關注台海情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