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官員稱談美台自由貿易協定還早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楊明2006年5月26日台北報導)美國一名高級貿易官員表示,台灣要保持持續的經濟活力,需要消除海峽兩岸經濟發展的限制。他說,美台貿易和投資關係雖然非常牢固,但是雙方現在展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還為時過早。

美國貿易副代表巴蒂亞星期五下午在台北美國商會舉行的午餐會上表示,台灣是美國的重要經濟夥伴,美國決不會忽視這樣一個經濟夥伴。

台灣是美國第八大貿易夥伴,雙邊去年的商品貿易額達到570億美元。美國和台灣1994年簽署了貿易及投資架構協定。這個平台,為雙方貿易高層人員評估美國和台灣整體貿易關係,尋求消除障礙並拓展商機,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巴蒂亞就是在這個機制下到台北來探討雙邊廣泛的貿易問題的。

台面臨亞太地區挑戰

巴蒂亞指出,雖然美國和台灣貿易議題很廣泛,包括台灣如何更好地強化知識產權法,台灣農業進一步向美國產品開放,台灣繼續推動金融業的現代化,政府採購自由化,以及改革台灣製藥業管制等,但台灣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日趨一體化的亞太地區中,保持其競爭地位。

他說:“很顯然,台灣持續的經濟活力需要在消除海峽經濟限制方面取得進展。中國在區域生產和分銷網絡的中心作用越來越大,不僅是終端產品的組裝地,更是日益重要的產品和製成品市場。”

需積極推動兩岸經濟聯繫

巴蒂亞說,台灣最高的決策者已經開始越來越認識到需要積極推動海峽兩岸的經濟聯繫,並在過去兩個月採取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包括允許中國官員來台磋商技術標準和規範,考慮開放中國大陸觀光客來台以及宣佈開放金門到泉州的渡輪。巴蒂亞強調,這些措施雖然值得稱讚,但台灣未來需要更加開放。

他說:“目前還有很多限制,包括商用技術的轉移,對大陸某些產品的進口,台商和跨國公司中國僱員到台灣旅行,對中國的投資以及沒有兩岸之間的空運和海運直航。所有這些對台灣來說,都產生不確定性和明顯的競爭劣勢。”

巴蒂亞說,台灣的現行政策不僅使其有才幹和創造性的企業家處於劣勢,也使他們的處境日益艱難,不得不將他們的公司或工廠遷到其他地方。巴蒂亞指出,台灣的決策者應當考慮如何讓台灣的經濟走上一條沒有限制環境的道路。

台政府望達成台美自由貿易協定

目前海峽兩岸的三通,由於雙方政府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進展非常緩慢,制約了台灣的經濟發展。台灣陳水扁政府希望能跟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以此來提振台灣的經濟。美國貿易副代表巴蒂亞說,美國目前正在積極推動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的完成,並正在跟韓國和馬來西亞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而且2004年開始啟動的跟泰國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仍尚未最後達成協議。因此,美台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目前還無法列入議程。

巴蒂亞說:“鑒於這些議程給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和各個機構資源所帶來的負擔,在明年推動任何一個自由貿易協定夥伴都非常困難。因此,跟台灣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還為時過早。”

巴蒂亞表示,美國非常願意發展跟台灣的關係,而且並不排除能進一步促進雙邊經濟合作的任何機制。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