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消基會抽檢食品 部分反式脂肪酸含量偏高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徐毓莉台北三日電)實驗指攝取過量反式脂肪酸不利健康,丹麥規定食品中總脂肪量含百分之二以上反式脂肪酸不得在丹麥販售,美國也要求包裝上標示反式脂肪酸。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表示,抽檢市售三十六件樣品,有十三件檢出量在百分之零點五至十五,甚至有奶精檢出量大於百分之十,籲政府立法規範。

消基會上午召開「反式脂肪酸有害健康」記者會,公佈抽查三十六件市售商品反式脂肪酸含量。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暨研究所教授陳炳輝在記者會中指出,一般人認為動物性油脂含較多膽固醇,油脂中的飽和脂肪酸食用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所以多數食品業者改採植物油。

陳炳輝表示,植物油成分含有多量不飽和脂肪酸,容易氧化酸敗、不耐久炸,為了耐炸、增加烤酥性的目的,許多業者會在製造植物性油脂的加工過程中,利用「氫化」技術,成為氫化油脂。

由於所有動植物油脂都是由脂肪酸組成,天然脂肪酸是「順勢」結構,而經過氫化過的植物油,部分會由順式轉變成反式結構,稱為反式脂肪酸,這些氫化油脂又稱反式脂肪。

根據消基會今年三月在台北地區的量販店、超市、連鎖披薩店等抽查洋芋片、零食、乳瑪琳、奶精等三十六件樣品,其中有五件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而在三十六件樣品中,有十三件樣品檢出反式脂肪酸,檢出量介於百分之零點五至十五(每一百公克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比率)。

在消基會抽查的樣品中,有一件「戀奶精」的反式脂肪酸檢出量大於百分之十,零食部分也有樣品檢出量在百分之五至十之間。

消基會以兒童愛吃的炸薯條為例,有些廠商的薯條反式脂肪酸檢出量小於百分之零點五,但也有廠商的薯條介於百分之一至五的情況,建議消費者在滿足口慾前先比較這些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

消基會指出,臨床實驗報告指出,攝取過量反式脂肪酸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目前歐美有許多國家限制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並強制規定食品包裝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但台灣尚未有相關規定。

消基會指出,雖然目前國際研究尚未確定反式脂肪酸每日攝取量的參考值,不過仍建議消費者減少反式脂肪酸攝取量,如果看到標示有:氫化植物油、植物性乳化油、植物性乳瑪琳、人造奶油等食品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消基會呼籲主管機關應立法規範反式脂肪酸,減低反式脂肪酸對民眾健康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