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請原諒,我們沒有能夠阻止他們

王維洛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2日訊】黃萬里先生有個遺願,要模仿杭州的嶽墳,在白帝城上立四個跪著的鐵象,讓他們向長江請罪,向中國人民請罪,向子孫後代請罪。

我堅信,黃萬里先生的這個遺願能夠得以實現。至於四個鐵象具體是誰,還是不要具體地指出來為好,免得這四人的後代將來到了三峽就象秦檜的後代一樣無地自容。另外一定要在這鐵象前立一個碑,一個向子孫後代表示我們歉意的碑,碑文的內容應該是∶請原諒,我們沒有能夠阻止他們。

世界最長紅線

三峽水庫自2003年蓄水以來,水位從海拔135米升到海拔139米,今年九、十月就要升海拔156米,將來還要升到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全面”完工,中國媒介說創造了一百多個世界記錄。

我想他們肯定少數了一個世界記錄,那就是在三峽庫區到處可見的海拔175米的移民淹沒紅線,它肯定是世界上最長的紅線,而且還是在同一個海拔高度上,難度頗大。同時這也是世界上在眾目睽睽之下的錯誤最大的線!

時間過得真快。十四年前,筆者和別人說,三峽移民組制定的這根紅線是錯的,很少有人認同。大多數人認為,有四百多名專家簽字的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不會有錯!三峽工程最難解決的兩個問題是泥沙問題和移民問題。中國有個成語故事,叫做自相矛盾。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中關於三峽水庫水力坡度問題的結論就是自相矛盾的。

論證結論自相矛盾

泥沙組說三峽水庫有水力坡度,平均水力坡度為萬分之零點七(1)。

移民組說三峽水庫沒有水力坡度,水庫的水面是平的(2)。

如果沒有水力坡度,進入水庫的每一粒泥沙都將沉入水庫底(因為天然泥沙的比重大於1,為2.65),三峽工程的泥沙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如果有萬分之零點七的水力坡度,三峽水庫的移民淹沒紅線就是一根從海拔175米到海拔217米曲線,而不是海拔175米的水平線。

在這水平線和曲線之間就是三峽工程沒有計算的淹沒和沒有計算的移民。如果人大代表知道這個實情,大多數代表也不會舉起贊同的手。三峽水庫有水力坡度,移民組的論證錯;三峽水庫無水力坡度,泥沙組的論證錯;無論三峽水庫有無水力坡度,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都是錯的。

我們知道它是錯的,但是我們沒有能夠阻止他們。

三峽水庫到底有沒有水力坡度?水力坡度多大?2003年6月1日,三峽水庫開始蓄水至海拔135米。長江水文局在最初的一個月中,公佈了三峽水庫各地的水位,後來突然不公佈了。根據水文局的資料,三峽水庫存在水力坡度。

根據范曉先生的文章∶CCTV和其他媒體的記者,曾報導巫山的水位為143米,萬州的水位為150米;在三峽總公司和重慶市移民局曾提供給新聞界的各地水位資料中,二期蓄水時,巴東為137.7米,巫山為143.2米,奉節為146.7米,雲陽老城為148.4米,萬州為150.1米。按這些資料計算出的平均水力坡度約為萬分之零點五三(3)。

2004年9月上旬,長江上游出現大範圍的降雨,8日三峽壩址的流量達到60500立方米/秒。希望三峽總公司能公佈此時三峽庫區各地的水位。平均水力坡度萬分之零點五三,就是意味著每一百公里的長度有5.3米的高度差,重慶朝天門碼頭離三峽壩址三鬥坪的距離超過600多公里,兩地的水位差很容易計算出來。

那麼三峽水庫蓄水之後,泥沙淤積情況怎麼樣呢?根據三峽總公司提供的資料,三峽水庫蓄水後,庫區水流流速變緩引起泥沙淤積。2004年1-11月入庫泥沙 1.66億噸,比同期多年平均值相比,偏小63%。出庫泥沙0.64億噸,與多年同期相比,三峽水庫偏小87%。2004年1至11月,三峽水庫總計淤積泥沙1.02億噸,水庫排出沙量占總入庫沙量的38%(4)。

我們在這裏暫且忽略三峽總公司提供資料中沒有統計的庫區進入水庫的泥沙量。可見在平均水力坡度為萬分之零點五三的情況下,只有38%的入庫沙量可以被沖出水庫,而62%的入庫沙量則在水庫中淤積下來。如果保持這水力坡度萬分之零點五三(0.53X10-4)不變,則三峽水庫總有一天將被泥沙淤滿,也就是說三峽工程的泥沙淤積問題沒有解決。

泥沙淤積與水力坡度

大自然的神奇就在於它有一個內在的調節能力。三峽水庫水力坡度小,不能將全部的泥沙沖出水庫,則部分泥沙首先在庫尾淤積。泥沙淤積,抬高庫尾的水位,使得三峽水庫的水力坡度逐漸加大。水力坡度的加大,使得沖出水庫的泥沙增多,但是還是有一部分泥沙會在水庫中沉積下來,繼續抬高水位,特別是庫尾的水位。

這樣水力坡度繼續加大,這樣水庫排出沙量占總入庫沙量的比例就會從38%上升到50%,一直到100%。這樣排出沙量和入庫沙量相等,就是到達所謂的沖淤平衡狀態,水庫的河床也達到基本穩定在”河槽型水庫”的狀態。只是庫尾的水位加高,水力坡度加大,淹沒的範圍也加大,移民人數也要大大增加,洪水威脅也加大。

如果說,三峽庫區社會不能接受這個巨大的變化,三峽工程的移民問題就沒有解決。從三峽水庫蓄水以來的資料來看,要達到沖淤平衡狀態,泥沙組估計的萬分之零點七的水力坡度可能還偏小。

雖然三峽水庫蓄水位提升到海拔156米最後至海拔175米,實際的水力坡度可能還會減小一點,同時水庫排出沙量占總入庫沙量的比例也會減小。但是由於泥沙淤積增加,促使水力坡度向加大方向發展。

其實道理很簡單,水從高處向低處流。沒有水力坡度,哪里來的水流,沒有水流,怎麼發電?雖然道理很簡單,請原諒,我們還是沒有能夠阻止他們。

無高度差和水力坡度的淹沒線

(1)林秉南:工程泥沙,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第25- 28頁。林秉南為三峽工程論證泥沙組組長。

(2)根據原全國政協委員、三峽工程論證防洪組顧問陸欽侃先生提供的資料;當長江流量在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時、當三峽水庫蓄水在正常蓄水位海拔 175米時,大壩上游三峽水庫各地的水位為:

三鬥坪三峽大壩壩址:175米;

秭歸老縣城:175米;距三峽大壩壩址37.6公里,移民遷移線177米;

巴東縣城:175米;距三峽大壩壩址72.5公里,移民遷移線177米;

巫山縣城: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124.3公里,移民遷移線177米;

奉節縣城: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162.2公里,移民遷移線177米;

雲陽老縣城: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223.7公里,移民遷移線177米;

萬州: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281.3公里,移民遷移線177米;

忠縣: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370.3公里,移民遷移線177米;

豐都縣城: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429公里,移民遷移線177米;

涪陵:175.3米;距三峽大壩壩址483公里,移民遷移線177米;

涪陵李渡鎮:175.4米;距三峽大壩壩址493.9公里,移民遷移線177米;

為什麼要選定海拔177米作為標準,這是在三峽水庫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上再加了2米高的風浪保險。

涪陵李渡鎮距三峽大壩壩址493.9公里,與壩址處的水位差只有0.4米,平均水力坡度為萬分之0.008。三峽各地標明的淹沒紅線為海拔175米,沒有高度差,水力坡度為零。

(3)範曉:三期蓄水之前再看三峽, 新世紀(4/13/2006)。

(4)中國三峽建設年鑒社:中國三峽建設年鑒2005年第73頁。

根據三峽工程論證報告,長江寸灘站的平均每年的輸沙量為4.6億噸,長江宜昌站的平均每年的輸沙量為5.23億噸(1950-1989年);那麼寸灘站的輸沙量是入庫沙量,宜昌站的輸沙是出庫沙量,寸灘站和宜昌站之間差就是平均每年的沙量就是庫區的產沙量,為每年0.63億噸。2004年是長江的少沙年。如果水庫排出沙量占總入庫沙量的38%不變,在正常年間,三峽水庫的排出沙量為1.75億噸,比在沒有建三峽大壩時少排出3.48億噸(泥沙淤積率為67%,排沙比為33%)。

水庫在蓄水初期,水力坡度變緩(不是沒有水力坡度),泥沙淤積大(泥沙淤積率高,排沙比小)。泥沙淤積導致庫尾水位增加,水力坡度增大,泥沙淤積減小,但是此時還是有泥沙淤積在水庫中,水力坡度繼續增大,只是增大速度變緩,直至泥沙沖淤平衡,到達泥沙淤積率為0%,排沙比為100%。

《BBC》(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王維洛:誰出賣了潘岳?
王維洛:國家秘密和環境評估報告
王維洛:畫在紙上的「強國夢」
中國的水質檢測結果:松花江魚可以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