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世界遺產】麗江古城

文:張羽良整理 圖:羅思維提供

人氣 11

白雪玉龍鎮北方 金沙源遠更流長 天龍八部今何在 千年流轉麗江城

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2世紀末~13世紀初),北倚世界上最接近赤道終年冰封的玉龍雪山,側流長江上游的金沙江,南臨大理的麗江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古代南遷羌人的後裔─納西族人的故鄉。

發源於四川岷江上游地區的古羌族,在公元前1000年中國第一次寒冷期開始南遷,到春秋時期因戰亂被迫遷往雲南、貴州等地,與當地的土著民族结合,至今彝族、白族、土家族、纳西族等皆留有羌族的血统。

麗江街景

地處滇、川、藏交通要道的麗江,早在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國時,就曾駐軍於此。之後歷經元、明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裏,麗江地區皆由天朝管轄下的納西族木氏土司世襲統治。著名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遊日記》以「宮室之麗,擬于王者」 形容木氏土司宮邸;用「民房群落,瓦屋櫛比」來描述17世紀的麗江城,可見明時麗江營建已頗具規模。

談麗江古城就不能不提及居住其中的納西民族,麗江一帶迄今流傳著一種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這種納西先民用來記錄東巴教經文的獨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還活用的圖畫象形文。此外,文風鼎盛的納西族在樂曲、繪畫上也有可觀的成就,遺存於麗江大寶積宮的大型壁畫《無量壽如來會》,把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畫在一起,反映了納西族宗教文化的特點。

穿街繞巷的小河

古城保留了許多明清年代的建築,設計上融合了納西、白、漢等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居民建築格局靈活,雕刻精細且頗注重裝飾。門窗上多雕飾色彩濃烈的花鳥圖案。納西人喜歡在庭院裡種花植草,擺設盆景,戶戶養花,家家流水,形成了高原水城風貌,遂有「高原姑蘇」與「東方威尼斯」之美譽。

源自黑龍潭的清澈泉水分三股主流穿城而過,在城區又分化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入院過牆,流遍萬戶千家。城區內,架有大小橋300多座,最著名的數建於明朝的三座石拱橋─大石橋、萬子橋和南門橋。麗江城即因流水瀅瀅,宛如一方碧玉大硯而在明朝稱大研廂(硯同研之意),清朝稱大研裏,民國以後改稱大研鎮。

麗江入口水車

麗江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原因是世襲統治的納西族木氏土司為了避免木姓外圍框框會「築牆成困」,所以沒有興築。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麗江古城列入文化類世界遺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羽良:平凡人物中不平凡的故事
班芙國家公園 加拿大高山湖泊絕景
張羽良:退黨,人民罷免共黨專制執政者的手段
兩岸四項專案包機達成共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