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溫政權忍氣吞聲遮醜,懼連鎖反應破權力平衡

(北京)傅言

標籤:

【大紀元6月29日訊】忍氣吞聲絶非是在民主化方面有絲毫的軟化,看看他們在國內如何踐踏人權,壓制網絡自由......

今年兩會,人大第一副委員長王兆國在人大小組評議會上說:在國際不跟美國鬥,在單位不跟領導鬥,在家不跟老婆鬥。如此高官大放厥詞,不但沒惹麻煩,還大受代表們的歡迎。

這說明胡溫政府的大政方針有所調整,中共作為最大的專制政黨,內政外交從來沒有鐵板一塊。外交路線從十六大胡錦濤上台向俄羅斯和歐盟傾斜之後,從0五年再作調整,明顯向鄧小平提出的二十四字方針回歸,在國際上保持一定低調,尤其不與美國鬥。

胡錦濤今年四月訪美,是中國領導人最不成功的一次訪問,但是胡仍能保持十年王儲生涯的低調,沒有對美國抱怨,反而和布殊互通電話,以相互祝賀來遮醜。五月布殊以超常規格在白宮接見了中國的三個人權活動人士,中國政府沒有公開表態實屬反常,與白宮接見達賴喇嘛,允許陳水扁過境相比,簡直是不可思議。反常的事還有,德國女總理默克爾五月訪華,公開對中國民間維權運動表示關切,尤其在自己的大使館接見了《中國農民調查》的作者陳桂棣、吳春桃夫婦,還有一批維權人士。據消息人士透露,默克爾原準備在更公開的場合接見這對作家夫婦,經中國政府交涉之後,默克爾把會面地點改在大使館,但不取消會面活動,這簡直是往中國政府眼裡揉沙子。像這樣的事,只有一九八九年老布殊在長城飯店舉行宴會,公開邀請方勵之可比。

「攘外必先安內」的翻版

真應該問,中國政府怎麼了,什麼時候變得如此有風度,紅衛兵外長和新聞發言人的勁頭都哪去了?據權威人士分析,十七大前中共高層人事鬥爭非常複雜,胡錦濤代表的團派和曾慶紅代表的太子黨正在進行緊張的人事交易,基本採取平衡術,你安排一個,我安排一個,在權力鬥爭的關頭,江澤民的人馬也不甘示弱,連重病的黃菊都得出來露一 面。一旦外交有所閃失,引起的連鎖反應將會是權力結構的巨變,哪派也承擔不起。胡政權的忍氣吞聲並非是這個最強大的極權政府在民主化方面有絲毫的軟化,看看他們在國內如何踐踏人權,壓制網絡自由就可以了。中南海充其量也只是「攘外必先安內」在新時代的翻版而已。

自由民主是世界的潮流,今天這個巨大的浪頭已撲上中共這塊最巨大的頑石,沖刷它的污垢,可賀可喜。中國風起雲湧的維權運動,和知識界取精神自由的運動,正是民間社會興起的標誌,可賀可喜。中國民間正在與世界的潮流匯合,布殊看得到,默克爾看到,中共有良心的力量也會看得到。

轉自《動向》2006年6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